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368478
  • 作      者:
    圣铎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内容介绍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显著作为的大家,本书从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需要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人生智慧,以期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王阳明的言论。

展开
精彩书摘
不搞偶像崇拜,只是做好自己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
——王阳明
偶像崇拜自古有之,偶像的含义因时代的变迁而有所不同。就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而言,更多的是比喻人心目中具有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物。这种象征物,既可以是塑造成形的佛像,也可以是活生生的人物。就其本质而言,偶像具有供人仿效、提供精神力量的积极作用。然而,它也可能导致崇拜者自主意识的迷失。
我们崇拜偶像是为了给自己树立一个榜样,从而完善自我。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来自外界的考验越严苛,我们进步的空间就越大。只有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才能在千般折磨、万般痛苦之后“立地成佛”。被视为偶像之人,他们以自身的成就为世人树立了榜样,并非要压倒众人而独占鳌头,更希望的是后继之人大胆超越,有所创新。若在偶像崇拜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盲目模仿他人,将永远活在偶像的阴影中不得解脱。这样的人只剩躯壳,而埋没了一颗自由跳动的心。尤其是那些已逝的偶像,生前的丰功伟绩载于青史,更容易令人陷入其阴影之中而无法自拔。
王阳明所言“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指出圣人与天地万物、芸芸众生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要是适合自己的,都可以为我所用。因此,对于心中崇拜的偶像,我们可以借鉴其思想,而不应迷信其僵硬的躯体。盲目的偶像崇拜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而有所选择、取其精华的偶像崇拜,才能铺平成功的人生之路,激发出于后世有益的人生智慧。
诚然,每个人的心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几位令自己无比佩服、无比崇拜的偶像。在树立人生志向的时候,多以偶像为目标,为人处世以偶像的作风为参照。这就容易忽略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忘记了偶像所具备的不一定都适合自己,强行模仿只会适得其反。王阳明“格竹子”失败的事件就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他崇拜朱熹,认真钻研朱子学说的同时,还仿照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理论“格竹”,没有悟出万物的道理,反而落得一身病痛。这次体验,让王阳明对朱子学说产生了疑惑,为他走上自己的学术探索之路打下了基础。
王阳明讲“立志贵专一”,前提便是“于始生时删其繁枝”“于始学时去夫外好”。因此,对于偶像,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欣赏、借鉴,以其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发前进的斗志,实现智慧的解脱。绝不能过分地崇拜偶像,使自己的思想、行动以及丰富的创造力受到束缚,最终成为偶像的奴隶。
人贵有自知之明
“后儒不明圣学,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却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
——王阳明
《传习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一对父子发生争执,互相控诉对方,想请王阳明为其评理。王阳明听他俩说完之后,对他俩说了一番话,话未说完,父子俩就抱头痛哭,冰释前嫌而离去。弟子们都很好奇,问先生:“您对他们说了什么,令他们这么快就有所感悟了?”王阳明说:“我对他们说,舜是世间最不孝的儿子,而舜的父亲瞽叟是世间最慈爱的父亲。”弟子们愕然,继续请教先生。王阳明解释说:“因为舜常常认为自己不够孝顺,所以他能做到至孝;而他的父亲瞽叟常常以为自己已经非常慈爱了,所以做不到真正的慈爱。瞽叟只想着舜是他从小养大的,今天凭什么不能取悦我、让我高兴,他不知道自己的心已受后妻的影响改变了,还自以为对舜慈爱,所以就越不慈爱;而舜只想着父亲在他小时候是多么爱他,今日不爱他是因为他不够孝顺,于是他每天反省自己不够孝顺的地方,因此就越来越孝顺。”
众所周知,舜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孝子。王阳明之所以说舜是世间不孝之子,是为了让那对互相控诉的父子明白,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责怪他人。
人贵有自知之明,但自知的获得,又谈何容易!只有经历暴风骤雨的洗礼,雪压霜欺的磨砺,在无数次地跌倒中爬起,才能够找到真实的自我,才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从内心做到不怨天尤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再通过不断修补与完善,向更加完美的人生靠近。可见,自知之明的“贵”字来得何其不易!
自以为自知同真正自知不同。自以为了解自己是大多数人容易犯的毛病,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少之又少。人生如秤,对自己的评价轻了容易自卑,重了则容易自大;只有把握准确,才能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感知自我,完善自我。自知无知才求知,自知无畏才拼搏。倘若连自己擅长什么、欠缺什么都不知道,又何谈奋力拼搏、努力改进呢?因此,自知之明总是在无边的黑夜中熠熠生光,为不同的人生指引正确的方向。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在深浅之间权宜做人。
理发师有一把刮脸刀,它不仅十分漂亮,而且工作出色。有一段时间,理发师因事外出,理发店里没有顾客光顾了,刮脸刀闲得无聊,突然想要出去见见世面,并在众人面前展示一下自己。
刮脸刀刚迈出门槛,太阳光射进来,在它的刀刃上闪出耀眼的光芒。它非常得意,觉得自己实在是了不起。
经历了如此壮丽的场面,刮脸刀已经不愿意再回到理发店去为理发师服务了。“那破旧的小小理发店,怎能配得上我这锋利的刀刃呢?我得找个僻静的角落躲藏起来,让那个讨厌的理发师再也找不到我。”
从此,理发师再也见不到这把刮脸刀的踪影了。
几个月过去,多雨的季节来临了。躲藏已久的刮脸刀决定出来透透气,却没想到在它跳出刀鞘时已经锈迹斑斑了。
刮脸刀知道自己错了,它悔恨地痛哭:“我为什么忍受不住诱惑呢?善良的理发师照顾我、保养我,他曾为我的劳动充满自豪!可现在,一切都失去了,我的刀锋生出令人厌恶的锈斑。”
有自知之明才能让我们明晓得失、看清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王阳明说,不知道从自己内心的良知良能上去体认扩充,却去强求他所不能做到的事,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道自己是桀、纣心地,又如何能成就像尧、舜那样的事业呢?
人生的旅途有千百条路,是选择距离较远的平坦大道,还是近在咫尺的崎岖山路,因人而异。“成名成家”固然风光,但绝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实现,“心想事成”有时候不过是美好的愿望罢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平淡快乐的生活比功成名就更有意义。无论是能力上还是思想上的力所不及,都有可能陷入理想与现实之间那道永远不可逾越的鸿沟。自知之明的可贵之处,便在于它能指导人们量力而行,选择一条适合自
己的人生道路。
……
展开
目录
序章 王阳明心学的影响
心学的流传
心学对中国的影响
心学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第一章 宽心: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欲修身,先养心
看破繁华,不动于气
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身处泥泞,遥看满山花开
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空心,才能容万物
让生活回归简单
第二章 诚心:持纯粹心,做至诚人
真心着眼,敦本尚实
保持本色,出以真情
朴实的人生态度
泰然自处,真心生活任天然
清水芙蓉,纯然初心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至诚胜于至巧
不欺不诈,信守承诺
第三章 进取心:立志由心,量力而行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靠人不如靠己
心之所想,力之所及
志当存高远,路从脚下行
不搞偶像崇拜,只是做好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
第四章 道德心:小赢靠智,大赢靠德
土地不如德行,财物不如仁义
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君子如玉亦如铁
顶天立地,刚正不阿
养一身浩然正气
好德如好色
以德服人
第五章 孝敬心:以孝安家,以敬持家
孝顺在当下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
孝是生存必备的品质
能养只是一半的孝
时刻念父母生养之恩
为父母尽点儿心
有诚心,才能让父母宽心
第六章 素净心:减一分人欲,得一分轻快
身外物不奢恋
心安理得,知足常乐
“财”是静心的拦路虎
养心在于寡欲
看淡功名利禄
淡泊明志
安贫乐道也是信仰
徒有虚名不中用
不为名利所累
少一些欲望,少一些痛苦
第七章 喜乐心:常思一二,不思八九
心是快乐的根
沉浮动静皆人生
幸福在于追求得少
人生不必太较真
幸福源自内心的简约
时时微笑,雨打芭蕉也无愁
要活得轻快洒脱
第八章 决心: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慎思之,笃行之
把学问用在实处
成功不在难易,在于身体力行去做
千里之行,始于当下
大胆尝试,实践出真知
不逆不臆,言行一致
第九章 细心: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事事精细成就百事,时时精细成就一生
学无息止,巅峰之上有巅峰
把握现在,认真做每一件事
不懈追求,不懈努力
勤于求知,细于做事
第十章 忍耐心: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苦是乐的源头,乐是苦的归结
面对成败淡定处之
学会忍耐,才能苦尽甘来
苦不入心,生命自有芳华
忍得一时方能成就伟业
人生需要反复磨炼
深陷逆境,其实“别有洞天”
寂寞是最大的考验
第十一章 反省心:静察己过,不论他人是非
静察己过,勿论人非
自省是涤荡心灵的清泉
终日不忘反省
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君子改过,人皆仰之
反观自身,不断自我提升
第十二章 谨慎心:三思而后言
近话远说
言辞不可太露骨
管好自己的舌头
赞美也要有度
少妄言,多好话
言满天下无口过
第十三章 包容心:能容能恕,厚德载物
待人处世,忍让为先
退一步,得饶人处且饶人
宰相肚里能撑船
容人方能得人之心
不急人怒,忍让内敛
恕人之过,释人之嫌
忍小事成大事
心存厚道,宽容他人
第十四章 利他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爱出者爱进,福往者福来
与人为善,暖人暖己
爱人者人爱之
每一种善行都有回声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第十五章 平常心: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饥来吃饭倦来眠
适时装糊涂
生命任其流衍,心体安稳平裕
随时随地,随遇而安
平常心,心平常
抱朴守拙,藏行不露
浊者自浊,清者自清
点一盏光而不耀的心灯
第十六章 谦卑心:谦受益,满招损
不争才能无忧
低头是一种智慧
在其位,善谋其政
上梁正,则下梁不歪
与贪婪断交,与清风做伴
位高不自居,功高不自傲
礼让功劳
虚怀若谷,吞吐万千
方圆处世,克服轻傲事事顺
第十七章 果敢心:成事在谋,谋事在断
勇而无谋是大忌
得人心者得天下
应时而变,兵贵在“活”
因地制宜,因时而化
制胜战术应变化多端
抓住时机,一击制胜
不打无准备之仗
不怒自威
第十八章 淡定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宁静致远
不动心,不烦恼
顺境逆境都从容
静坐静思,不被外物所扰
心清净,便悠然自得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