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审美”之变:新时期文化语境中的审美问题研究:a study of the aesthetic issues in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the new period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64488
  • 作      者:
    周强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周强,男,河南省信阳市人,文艺学博士,现任教于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会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河南省写作学会理事,河南省教学标兵。已发表学术论文、诗歌和散文作品四十多篇,论文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省厅级科研成果奖7项,主要从事文艺理论和影视美学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审美”之变:新时期文化语境中的审美问题研究》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选取新时期以来比较重要的一些审美问题,如审美意识形态论问题、审美快感论问题、审美泛化论问题、审美娱乐化问题、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等,将其置放于当代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发展的现实语境中,进行历史的、辩证地观照与评析;二是在此基础上,将当今时代的审美问题,置放于马克思主义人学价值论的理论视野中,进一步加以探讨,揭示出文艺审美应有的人学价值内涵:在于抵御人性的异化,守护人性的和谐,促进人合乎人性地生活。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审美意识形态论问题
一  历史生成
1.  生成背景
2.  生成过程
二  完善及其启示
1.  在论争中完善
2.  有益的启示
第二章  文艺审美娱乐化问题
一  审美娱乐化的现实表征与突出问题
1.  审美娱乐的文化面相
2.  文艺“三俗”的娱乐过度
二  文艺娱乐性与审美性的关系问题
1.  娱乐性的人学意义
2.  娱乐性与审美性的差别
3.  娱乐性与审美性的关联
三  审美娱乐化的应对策略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审美创造理念
2.  注重审美理想的塑造
第三章  审美快感论问题
一  审美快感论的问题探析
1.  快感满足不能替代情感升华
2.  快感审美化的可能与不可能
二  关于快感与美感关系的论争
1.  同一论
2.  分离论
3.  升华论
4.  启示
三  审美快感的价值定位
1.  审美快感中的身体快感
2.  审美快感是整体化的生命愉悦
第四章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泛化论问题
一  “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理论建构
1.  费瑟斯通的理论观念
2.  韦尔施的理论观念
3.  中国学界的理论见解
二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审美的比较
1.  日常生活的虚拟化与文学审美的虛构性
2.  日常生活的装饰化与文学的形式美
3.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繁复性与文学审美的蕴藉性
三  审美泛化论的学理审视
1.  审美泛化论的三个层面
2.  审美泛化论的悖结
3.  审美泛化论引出的深层问题
第五章  文艺审美功利性与非功利性问题
一  西方审美无功利论的历史回溯
1.  “审美无利害”思想的功利內涵
2.  唯荚主义的功利诉求
二  文艺审美功利性的价值向度
1.  审美发生与功利因素的关联
2.  审美过程中的功利性
3.  审美的功利效果
第六章  马克思的人性观与文艺审美问题
一  马克思的人性观与文艺的欲望化书写
1.  共同人性与当代文艺的欲望化书写
2.  马克思的人性观与欲望的审美化提升
二  马克思的人性观与文艺的真善美诉求
1.  真善美是共同的人性诉求
2.  当代文艺应弘扬真善美
第七章  文艺审美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  人的自由与文艺审美
1.  如何理解人的自由
2.  文艺审美确证了人的主体自由
二  文艺审美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  文艺审美有利于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展开和丰富
2.  文艺审美有利于培养自由个性
结语
附录一  从怀旧电影的审美特征看消费时代的审美新变
一  怀旧电影的审美文化背景
二  影像之美:视觉装饰性审美范式的凸显
三  声音之美:现代传媒中的“说书人”
四  意蕴之美:繁复的感伤
附录二  人的生态美描述——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阐释
一  人的生命生态场:在异化的中介性中和谐生成
二  人的主体间性:在交互对象化中动态显现
三  人的本质力量:感性本体与实践本体的二元一体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