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书学研—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化传承新探
0.00     定价 ¥ 73.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6899666
  • 作      者:
    曹静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曹静,女,汉族,1981年9月出生。2017年毕业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就职于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语文、写作等科目的教学研究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中书学研—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化传承新探》以“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化传承新探”为题,首先从古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观念解读、创作影响、文化元素以及跨媒体传播等多个维度,全面分析了古代文学在当代社会中传承与创新的途径。书中不仅追溯了从先秦到明清的文学发展脉络,还深入探讨了古代文学的形式、风格、主题和审美技巧。其次,该书还关注了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元素。在跨媒体传播方面,分析了古代文学名著如何通过影视作品和现代流行歌曲等新形式传播,并探讨了新媒体在传承古代文学中的新路径。最后,为古代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践指导。该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既适合文化教育工作者作为教学与研究的参考书籍,也适合文学研究者和文化传承者作为深入探讨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化传承的资料,对于推动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化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书在行文中注重逻辑结构的清晰性和内容的系统性,以确保读者能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展开
精彩书摘
  《中书学研—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化传承新探》:
  三、儒家文化与古代文学之间的关系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精神在于倡导人们秉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奠基人,其思想对儒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孔子的思想体系通过其学生整理编撰的《论语》得以广泛传播,使得儒家思想得以明确呈现。《论语》不仅是一部反映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文献,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载体,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背后往往凝聚着特定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论语》及其后续儒家文化在文学领域的渗透,使得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儒家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些作品通过文字的力量,传递了儒家文化对于人生的理解和追求,成为儒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然而,儒家文化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虽然汉武帝时期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得儒家文化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独尊的地位,但随着历史的演进,不同朝代的儒家文化也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和差异。这种差异性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创作方式上,更体现在其题材、主题、风格等多个方面。
  因此,通过对不同朝代文学作品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儒家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脉络和特征。这种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儒家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还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和解读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现象和历史变迁。
  (一)文学作品种类
  在探讨儒家文化与古代文学之间的关系时,需要关注文学作品种类的演变。以东汉时期为例,当时文学作品以赋为主要表达形式。赋,作为一种文体,其独特的叙事与抒情功能使得它成为儒家文化歌颂礼乐文化功业的重要工具。从崇尚理的述志赋向抒情小赋的转化,不仅反映了文学形式自身的发展规律,也深刻揭示了儒家文化在东汉时期的盛衰变迁。这种转变意味着儒家文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其影响力开始逐渐减弱,为其他文学形式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进入唐宋时期,儒家文化的表达方式则以诗词为主。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其押韵、对仗等艺术特点使得儒家文化的传播更加深入人心。特别是在宋朝,儒家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宋朝君主深刻认识到儒家文化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因此大力推崇儒家学说,将儒家经典作为国家教育的基本内容。在文学领域,宋朝取消了隋唐以来的诗赋、策论,要求文学创作必须依据儒家经典,这使得儒家文化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
  除了文学作品种类的演变外,儒家文化与古代文学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文学创作方式上。在唐宋时期,文学创作开始强调通过平凡的生活事物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悟。这种创作方式不仅使得文学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生活,也使得儒家思想与作者的个人思想实现了更加深入的融合。通过描绘生活琐事、抒发人生感悟,作家们将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忠诚、孝道等思想融入其中,使得文学作品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加丰富的文化价值。
  (二)文学作品主题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精神支柱,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之理念,不仅塑造了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标准,也在文学主题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然而,当深入探究这一关系时,会发现儒家文化与古代文学之间并非简单的单向影响,而是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互动。
  儒家文化以“仁”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君主的爱戴。这种思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许多文人墨客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与敬爱,同时也寄寓了对国家繁荣、社会安定的美好愿景。这种主题在古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也体现了儒家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
  然而尽管儒家文化在文学作品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并不意味着文学作品完全受儒家文化的支配。事实上,古代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对儒家文化的反思与质疑,这主要体现在一些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出世生活的向往。他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批判,同时也寄寓了对于理想世界的追求与向往。这种主题在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等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白居易作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歌作品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与敬爱,同时也寄寓了对国家繁荣、社会安定的美好愿景。然而,在白居易的后期作品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阴暗面的批判与揭露,同时也寄寓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求。这种主题的形成是儒家思想和他自身文学修养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更是他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感悟。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第一节 先秦文学概述
第二节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
第三节 唐宋诗词的辉煌
第四节 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兴起

第二章 古代文学的观念解读与鲜明特征
第一节 古代文学的观念解读
第二节 古代文学的形式及风格
第三节 古代文学的主题与思想
第四节 古代文学的审美与技巧

第三章 古代文学创作及其影响分析
第一节 古代文学的创作发生
第二节 古代文学的创作构思
第三节 古代文学的创作方法
第四节 影响古代文学创作的因素

第四章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元素
第一节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
第二节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饮食文化
第三节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农耕文化
第四节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儒家文化

第五章 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化的跨媒体传播
第一节 古代文学传播的基本逻辑
第二节 古代文学名著改编影视作品
第三节 古代文学经典与现代流行歌曲的融合
第四节 新媒体拓展古代文学传播的新路径

第六章 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第一节 教育体系中融入古代文学教学
第二节 非遗文学的保护与传播
第三节 古代文学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嫁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