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宏观设计思维逐步拆解,基于叙事学、营销学理论、用户体验设计等概念,结合思辨设计、对比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思维模式,将其融入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结合设计案例讲解如何通过灵活地运用相关研究、设计及思维工具,指导设计师形成个性化的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
不仅解决现实问题,更希望设计师能提出问题、探索可能性,并激发对未来设计的想象。同时,本书也将聚焦各个具体设计阶段,展开讲述如何基于相关理论知识,形成某阶段性的设计内容,又通过何种调研方法将其优化。
第一章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设计方法论
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DesignThinking)虽然听起来比较抽象,但本质上即在解决设计问题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始终围绕受众从而展开及推进设计的一种思维模式,也就是从以人为本的立场出发,以用户为中心去发现用户的问题,并通过设计来解决问题,因此称为“设计思维”,从而区别于传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目前,设计思维是当今世界领先的一套创新思维方法,该方法对解决未定义或未知的复杂问题极其有用。因为问题的复杂性往往来源于人的复杂性,对人的多维度剖析与理解能将问题更好地进行解决。
全球设计思维创新风潮的引领者斯坦福大学哈索·普拉特纳设计研究院(Stanford d.school)曾提出EDIPT设计思维模型,即“与用户产生共鸣(Empathise)、定义问题(Define)、形成概念(Ideate)、原型(Prototype)和测试(Test)”。该模型将设计思维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与用户产生共鸣。以用户为中心,站在用户的角度深度感知,共情是设计思维最基本的特征和要求。第二阶段,定义问题。将共情阶段所感知的混乱、无序的信息进行整合,使其形成可操作的问题。第三阶段,形成概念。针对上一阶段的问题提出尽可能多的创意和想法,是头脑风暴的过程。第四阶段,原型。将想法变成实物,并不断调整、优化,直到达到最佳的用户体验。第五阶段,测试。在模拟环境中测试和洞察用户,验证其是否能解决问题。
然而,以上宏观的设计思维框架有些笼统,且将设计思维与设计流程融为一体,设计师与用户“产生共鸣”的共情思维应出现在设计流程的各个具体阶段,而非仅在规划设计项目前运用。因此,定义设计问题应为设计流程的第一步,而共情思维应作为指导贯穿设计流程。此外,蒂姆·布朗(Timbrown)在其著作《设计改变一切》中提到,设计思维是一套以人为本的创新体系,提炼自设计师所积淀的方法和工具。它将对人的需求、技术的可能性以及商业实现途径的探索整合在一起。因此,作为视觉传达设计师,我们不仅需要了解视觉设计的专业知识,探索审美与设计感兼具的设计,还要了解商业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共情思维的引入,针对视觉传达设计,设计思维还应包含运用服务设计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理论帮助自己完善设计想法,而不仅仅是针对视觉上的优化。具体如何运用这些思维指导设计将在整个设计流程的另一维度进行讨论,将在后续章节通过案例展开分析。
第一章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设计方法论
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思维
第二节视觉传达设计流程
第三节视觉传达设计调研方法
第四节视觉传达设计方法论:设计思维、调研方法与设计流程的相互促进
第二章定义设计问题与研究动机
第一节识别设计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确立设计目标与拆分任务
第三章理解设计问题
第一节分析市场环境与背景
第二节理解目标受众
第四章调研方法、结果分析与呈现
第一节研究方法
第二节结果分析与呈现
第五章创意概念生成
第一节规划设计
第二节绘制草图
第六章设计细节开发
第一节创作平面设计细节
第二节添加动态设计
第三节实现交互设计
第七章设计应用与评估
第一节测试设计
第二节迭代与改进设计
第八章个性化设计方法论的创建
第一节个性化设计思维的形成
第二节创建个性化设计流程与设计方法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