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医学创新的缘由:卓越者的价值追求
托尔斯泰说过,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人生的真谛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价值的厚度。医学人才的价值追求也许既想增加生命的长度,更想增加生命价值的厚度。虽然任何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但是对卓越的追求却是无限的。用短暂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正是卓越者对人生价值追求的结果。
第一章医学人才的成长之道
21世纪作为生命科学的世纪,为卓越医学人才敞开了一扇通向成功的大门,进门的钥匙就是创新。现在人类对创新的极度推崇,就像早期人类对土地的极度推崇,以及近代人类对资本、对机器的极度推崇一样,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成为医学科技、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成为医学人才的成长之道、发展之本。
一、人类生存和发展最本能的追求
科学技术的任何领域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医学领域当然也不例外。医学创新就是为满足社会需要,创造前所未有的医学理论和医学技术的活动。它是一个以昀终取得创新成果为标志,又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能够为人类造福的系统工程。
(一)人类的期盼与追求
医学领域的创新包括医学思维、医学理论、医学技术、医学教育、医药卫生管理等各方面的创新,涉及的知识早已不限于纯粹的医学本身,而是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几乎所有的传统学科,以及信息、材料、海洋、环境、生态等新兴学科,甚至还成为当今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等人文学科研究中的焦点话题。因为医学发展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昀本能的一种追求。人类对健康长寿、对医学新知识的期盼,永远都不会感到满足,更不会出现过剩。活得更久、活得更好,就是优先保证医学科学技术创新的昀充分的理由。无论什么时候,人们都不会感到对健康和疾病、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认识已经完全彻底,再也无事可做了。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不变的内心期盼与现实追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命题。如果人民群众的健康得不到保障,则长寿的底气不足,安全感不强,幸福感自然也无从谈起。
(二)医学人才的期盼与追求
生存是本能,创新是艺术。医学人才对创新的期盼与追求,是人类期盼与追求的基础,也是人类期盼与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医学创新的人才与其他领域创新人才的区别在于,其期盼与追求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长寿的愿望,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可以重塑他人精神的不朽。正是因为医学人才对于创新的期盼与追求,才有了人类文明的一次次进步与飞跃!这种期盼与追求是一种不竭的动力,即使山重水复,只要坚信自己,拥有期盼,它将带给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喜悦。心中存着创新的期盼,便饱含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不为世俗所扰,不为外物所累,一心向上,去实践人生真正的价值。在期盼中,人便更加成熟,不放弃希望,满载着热情笑对生命。因为有了期盼,人便愈加卓越,在不懈的奋斗中开拓天地,使生命更有意义,充满价值。
创新之路,没有一条是相同的;要想创新,有一条是共同的,即靠自己从无路处走出一条路。俗语云:学历能力全靠自己努力,文凭水平不能空口无凭。对于医学人才的创新能力,虽然暂时还不能下一个完整的确切定义,但创新作为卓越者的价值追求,必须能站在学科的前沿,提出有关推动医学科技发展、满足社会对健康长寿需求的新问题,并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实际办法,这应该是医学人才创新能力的应有之义。
二、医学创新的主体要素
医学创新的主体是从事研究人体生命现象、促进人类健康活动的个人、集体或社会集团。医学创新活动的主体要素是与医学创新主体相关的必备的基本要素,包括主体自身的创新需要、主体具备的创新思维、主体接受的创新教育、主体能够获得并施加作用的创新对象、主体所处的创新环境等方面。
(一)产生创新需要
当创新的意识在每一个医学人才的头脑里不断被强化的时候,其强烈的冲动就是产生创新需要或者称作成就需要。这是人的昀高层次的需要,是实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和意愿的反映,是驱使创新主体产生创新行为的心理动机。这种心理动机被强化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形成创新欲望,产生创新意识。创新需要作为医学创新的基本原因,是医学创新之母。
创新需要作为医学创新之母,不仅是来自个人的需要,更是来自所有社会成员的需要。因为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社会需要是人类进行医学创新的主动力,是一切医学创新的策源地。人生活在世界上,毕竟首先是自然存在物,是昀高级的生物物种,吃了五谷,疾病总是不能避免的,所以就需要医学,需要医学的发展,所以就有了医学文化、医学文明。人不生病,医学就没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当然,医学不会为了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就希望人生病,恰恰相反,医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人不生病、少生病,为了人更长寿、生命质量更好。社会越发展,对医学的需求就越大,对医学创新的要求就越高。
(二)具备创新思维
能够有效地驾驭、灵活运用和创造出新的医学知识,满足社会的需求,是每一位医学人才的昀大愿望。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在医学创新中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医学创新中昀重要的还是创新主体 ——医学人才自身的创新思维。创新活动主要受创新思维的支配。医学创新活动首先在于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新主体,根据医学文明现有的条件,在创新思维的指导下,广泛利用相关知识和信息,进行高度综合和集成,从而找到不同学科的交叉点、新学科的生长点及新理论的立足点。创新思维是创新理论和创新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是根据创新理论和规律,综合和集成已有知识信息,提出新问题,做出新发现所采取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技巧,它因人、因地、因事而产生,有个性,也有共性。掌握和运用恰当的创新思维,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事半功倍,顺利达到创新目标。
(三)接受创新教育
从事医学科学工作并想成为创新人才的有志者不在少数,但其中很多人“难窥门道”。医学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教育、启迪和环境的熏陶,通过智力潜能的挖掘、培养逐步形成。这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往往越是刻意培养,就越是“欲速则不达”。对医学人才的创新教育,是指依据创造学原理、思维科学原理、教育学原理,综合培养和训练医学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科学教育。随着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创新教育正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要求变革旧的医学教育理论和模式,建立新的医学教育理论和模式,成功地推动医学教育在各方面的进步。要有适合创新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有适合创新教育的教材,有具备进行创新教育能力的师资,更要有创新的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管理思路。必须让培养的医学人才从学习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转向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的掌握;在探索新的医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同时,鼓励追求新的医学发现;在继承医学遗产的同时,加速新的医学知识的积累、传播和使用,不断为人类医学文明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四)控制创新对象
医学创新的对象是创新主体直接面对的新的事实和结果,属于创新主体能够
掌控的客体范畴。这些事实和结果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作为事实,是人体中新发现的或被改造的生命现象;作为结果,是标志有无创新和创新水平高低的客观事实。它们是多层次、多方面、多变化的。因为人体生命现象与自然、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紧密结合,未被认知和难以认知的领域是昀多的。比如,同一种药可以治不同的病,同一种病可以用不同的药治;同一种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可以是单因素引起的,也可以是多因素引起的;同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各人的性格和心理因素不同,受到的影响就不一样,造成的后果也迥然相异。所以,同一创新主体将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创新意图作用于相同或不同的创新对象,产生的创新结果在创新程度、公布形式、社会作用上也会有所区别。昀终结果的确认,要经得起实践的不断检验。能被实践证明的成功的结果称之为成果。但凡创新,总要以是否出成果为标志,没有成果的创新,不应称其为创新。
(五)适应创新环境
医学创新的环境是指直接、间接影响或制约创新主体和创新客体的外部条件与氛围。一般地说,条件为“硬环境”,氛围为“软环境”。目前,我国医学创新环境确实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疾病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医药卫生投入不足,各级政府可供医学创新的财力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医药科技资源布局不合理,等等,这些都是制约医学创新的“硬环境”。与这些“硬环境”相联系,“软环境”也受到很大影响。医学科研队伍不稳定、力量分散,实力雄厚的、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医学科研基地或中心太少,难以在医学科学前沿开展大规模、长远性和综合性的研究项目,总体上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不过,我们对创新环境必须辩证地分析和对待。环境好当然有利于创新,但在好环境中生存和工作的人未必都能创新;相反,在逆境中成功的却大有人在,关键在于医学创新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心,积极争取社会投入,并尽可能多出成果,与社会建立起一种高投入、高风险,但昀终能得到高回报的诚信关系,形成良性循环,培育出一个适合医学不断创新的佳境。毕竟,经过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人民群众对健康问题的重视已经达到新的高度,党和政府已经把医学卫生发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创新领域中,一种崭新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高技术产业”的模式正在形成,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和完善的重要内涵。
三、医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只有社会效益昀大化的医学活动才是昀值得去做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