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关于选题
一 本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二 以美国红学为研究对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节 研究综述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本书思路、框架和方法
第一章 文化社会学与心理学的投注
第一节 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研究:“浮面的情形”、胡适的影响与“海外红学”的萌生
一 “浮面的情形”考辨
二 胡适的影响:认同与发展
三 “海外红学”的萌生
第二节 20世纪60-70年代初的研究:神话框架、儒家理念和妇女新观
一 《红楼梦》的哲学和社会学意义
二 心理学观照下的《红楼梦》妇女观
第三节 社会学影响下的另一种曹学:史景迁的曹寅研究
一 独立于政治价值之外的学术追求
二 积学与酌理的双重要求
第四节 心理学视角下的解脱论和拥钗反黛说:夏志清的《红楼梦》解读
一 解脱的真谛和后40回的艺术价值
二 拥钗反黛与思想影响
第二章 人类学和叙事学的借用
第一节 20世纪70-80年代初的研究:寓意的各抒己见
一 主要人物研究中的中西方对比
二 次要人物的贯穿作用
第二节 余英时红学革命论和《红楼梦》的两个世界论
一 “两个世界论”的出处、界说和内涵
二 余氏红学理论的继承、借鉴和学术训练背景
三 “红学研究的两个世界论”之影响
四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论”之影响
第三节 浦安迪“刺猾型”红学研究
一 “二元补衬”、“多项周旋”的原型与物我合一的寓意
二 原型批评与清代评点的双向借径
三 失误之处的参考意义
第三章 统计学与形式研究的关注
第一节 20世纪80-90年代初的研究:新技术的冲击与旧方法的拓展
一 电脑分析和统计学的倚重
二 女性、主题和技巧、关系研究
第二节 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世界性交流与学术转型
一 超区域、超国别格局整合与学科战略整合
二 形式研究的先导之作
第三节 周策纵典范共识的尝试与意义
一 濡染胡适红学的三个时期
二 考据学、汉学、中国学的熔于一炉
三 确立典范未逮的深层思索
第四节 《红楼梦》形式美的发掘和意义
一 后40回作者权的另一种论证
二 以继承和突破“打出樊关”
第四章 女性主义的偏胜与集大成的趋向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的研究:女性主义与后现代叙事学的繁荣
第二节 寓意再释与情色新评
一 “寓意说”的二次阐释:裔锦声的红学研究
二 “一夫多妻”视角观照下的《红楼梦》
第三节 余国藩“集大成”式红学研究
一 多边对话的内容与体大思精的结构
二 对后40回的文学价值评价与“拥黛观”
三 “反向超越”的成功基础
第四节 黄卫总的成长与欲望研究
一 成长与拒绝成长
二 女性与欲望
三 双向借镜
第五章 美国红学的发展机理
第一节 对中国红学研究的借鉴与扬弃
一 美国“曹学”和版本学的冷落
二 对中国索隐和阶级斗争论的疏离
第二节 研究机构、师承与培养方式
一 研究机构与师承
二 学生成果与培养方式之比较
第三节 美国红学研究的特点、专长与不足
一 美国红学研究特点
二 美国红学研究专长与不足
三 美国红学研究构成与纽带
结语
内容摘要
《红楼梦研究在美国》主要对1960年起迄2000年止美国汉学界的《红楼梦》研究成果和研究进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并通过对这40年美国红学的研究成果的整理及其得失的总结,为我国红学研究提供一个借鉴,也为中外红学研究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学术史探讨,还通过对《红楼梦》研究在美国的发展、美国红学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分析,触及了相关的红学重大问题及其学术前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