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时期小说文体形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46323
  • 作      者:
    郭宝亮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即以语言分析和文化逻辑的阐释为例。我们习惯于高尔基的论述,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句话,对语言的重要性予以高度肯定,但也容易被误解为文学以语言为工具。进一步地说,20世纪后半叶哲学上的语言学转向,从本体论的角度引导我们重新理解语言,语言即思维,语言即存在,语言即现实。在文学中,它不仅是遣词造句的技术性问题,而是如小说文体大家汪曾祺所言,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学术新视野”丛书:新时期小说文体形态研究》在这一点上,用力甚勤,如将“梦呓式语言”、“不及物语言”等和“雅趣”、“情趣”、“理趣”语言分别概括出“象征寓言体小说”和“诗化一散文化小说”的语言特征,将众语喧哗解析为贴切而明晰的表述背后,确实把握住了不同文体之间的语言差异。
展开
作者简介
  郭宝亮,男,1961年生,河北邢台人。1982年考入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师范大学学术带头人。现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曾在《文学评论》、《文艺争鸣》、《小说评论》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与批评文章7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学术新视野”丛书:新时期小说文体形态研究》是一部从文体学角度,探讨新时期小说文体形态的学术专著。作者在对新时期小说广泛阅读基础上,归纳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四大文体形态——即谐谑-狂欢体、象征-寓言体、诗化-散文体、新成长-自传体——加以研究,既有历时文体学的演化规律探究,也有共时文体学的各层面的探讨,从而把文体学的研究建立在一种感性的活生生的创作基础上,不仅没有理论硬性套框创作的问题,反而具有了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学术新视野”丛书:新时期小说文体形态研究》理论色彩浓厚,观点新颖,文笔生动,理据充分,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创新价值的新时期小说研究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许多人都从青年亚文化方面确认了网络恶搞文化的革命性意义。青年亚文化是伯明翰大学文化研究中心研究英国工人阶级青年一代文化形态的一种说法。霍加特的《识字能力的用途》(1957)、斯图亚特·霍尔主编的《仪式抵抗:战后英国青年的亚文化》(1976)中都对工人阶级青年亚文化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经过麦克卢比、菲尔·科恩、赫伯迪格、威利斯等人的发展,亚文化研究渐成气候。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研究,主要研究的是英国工人阶级青年一代以“仪式”和“象征”的行为方式对主文化的抵抗,并且把这种抵抗上升到一个意识形态的高度:“战后英国出现的诸多青年亚文化不是代际间的矛盾,而是对支配阶级和霸权的一种抵抗。这种抵抗,是对社会结构中的矛盾和集体经历的问题(贫穷、失业、住宅拆迁等)进行‘象征性解决’的尝试。亚文化代表着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如工人阶级、黑人、亚裔、女性的特殊抵抗方式,不仅不是颓废和道德堕落的表现,而且恰恰相反,青年亚文化表征了一种反霸权的意识形态,是与他们生活真实生活状况之间的‘想象性关系’。”“青年亚文化用引人注目的风格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共识的破灭和瓦解。”①据此,国内的一些研究者也把中国的恶搞文化的革命性意义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但我们认为,我国的恶搞文化还不具备这样的意识形态高度,作为青年亚文化,它实质上是网络时代中国青年对传统正宗主流文化的一种戏耍或恶作剧,它甚至带有某种类似小孩子向大人“撒娇”的性质。由此说来,网络恶搞文化的革命性意义从一开始就是有节制的,小心翼翼的。胡戈在制作《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时一再声称是自娱自乐,当陈凯歌愤怒要起诉时,胡戈不得不向陈凯歌道歉。无独有偶,胡倒戈制作的《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据说是由于恶搞了红色经典而惹恼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光明日报》还召开座谈会,配发社论,在巨大的政治压力面前,胡倒戈也发表了道歉声明。尽管声明本身也还有着“恶作剧”的因素,但也预示着网络恶搞文化很有被主流文化迅速“收编”的可能。
  ……
展开
目录
序言
导论 新时期小说研究的文体学视野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体与文体学
三 小说文体学
四 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一章 谐谑-狂欢体小说
第一节 谐谑-狂欢体小说的历史演变及成型
一 谐谑-狂欢体小说的早期开创与中断
二 谐谑-狂欢体小说的新生与进发
三 谐谑-狂欢体小说的成熟与深化
四 谐谑-狂欢体小说的余波及新变
第二节 谐谑狂欢体小说的语言特点
一调侃
二 粗鄙化
三 话语通胀
四 杂语性拼贴
第三节 谐谑-狂欢体小说的叙述特征
一 “下位”叙述者及其声音
二 夸张与变形
第四节 谐谑-狂欢体小说的时间与空间及时空体形式
一 广场性空间形式
二 循环性时间形式
三 共时性历史时空体
第五节 谐谑-狂欢体小说的人物形象特征
一 人物形象的痞子化与游戏化
二 人物形象的小丑化与怪诞化
第六节 谐谑-狂欢体小说的文化逻辑
一 后“文革”时代的“笑谑”文化与谐谑-狂欢体小说
二 西方现代派文学视野中的谐谑-狂欢体小说

第二章 象征-寓言体小说
第一节 象征-寓言体小说的由来及衍化
一 象征、寓言和象征-寓言体小说
二 文体变革:象征-寓言体小说的早期形态
三 文体自觉:新时期的象征-寓言体小说
第二节 象征-寓言体小说的语言形态
一 语言的隐喻化
二 文人化语言
三 民间化语言
四 感官化语言
五 梦呓式语言
六 不及物语言
第三节 象征-寓言体小说的结构形态
一 结构的符号化
二 并置式结构
三 “滴答滴”式结构
四 王米官式结构
第四节 象征寓言体小说的叙述方式
一 多重叙述视点
二 非人格化叙述语调
三 叙述反讽
四 反叙事
第五节 象征寓言体小说的审美形态
一 意象化
二 神话化
三 怪诞化
第六节 象征-寓言体小说的文化逻辑
一 生存困境与生命诗学的纠结
二 文化意识与民族寓言的冲撞
三 历史碎片与语言狂想的交织

第三章 诗化一散文体小说
第一节 诗化一散文体小说的历史演变
一 诗化一散文体小说的早期繁荣与中断
二 诗化一散文体小说的新时期回归与复兴
三 诗化一散文体小说的深化
四 诗化一散文体小说的现代转向
第二节 诗化散文体小说的语言
一 “雅”趣
二 “情”趣
三 “理”趣
第三节 诗化一散文体小说的空间叙事
一 大自然的音乐交响
二 天人合一的田园风情
三 后花园与城市空间
四 末世的繁华与寂寞
第四节 诗化一散文体小说的时间叙事
一 童年时光与儿童视角
二 梦的叙说与想象性叙事
三 叙事时间中的“时间停顿”
四 抒情描写与散文化结构
第五节 诗化一散文体小说的文化逻辑
一 美的生活追求
二 诗意地栖居
三 文化热的兴起
四 文化意蕴的多层面表达

第四章 新成长一自传体小说
第一节 新成长一自传体小说的衍变及成型
一 新成长一自传体小说的雏形与流变
二 新成长一自传体小说的推衍与重创
三 新成长一自传体小说的发展与成熟
四 新成长一自传体小说的自觉与创新
第二节 新成长一自传体小说的语言形态
一 独语化语言
二 自我倾诉化语言
三 臆想式语言
四 哲学思辨式的智性对话
第三节 新成长一自传体小说的叙事形态
一 空间叙事的丰富性
二 线性叙事的流散性
三 欲望化叙事的模糊性
四 开放性叙事的不确定性
第四节 新成长一自传体小说的形象特征
一 成长中的叛离者形象
二 游离中的边缘人形象
三 自我封闭的矛盾体形象
第五节 新成长自传体小说的精神症候
一 忧惧与恐慌
二 幻想、诡异与夸张
三 偏执与破碎
第六节 新成长一自传体小说的文化语境
一 私语化模式与公共话语的对抗与共生
二 自传体独语模式与历史话语的遮蔽与彰显
三 新成长一自传体小说在新时期文化语境下的价值诉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