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化资本的生成与运作:山东四县水浒文化的人类学考察》:
近代,随着西学东渐,“文化”一词的涵义也在发生演变。19世纪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将文化解释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杂整体。”这一解释与我国古代文化概念相结合,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文化概念,即从教育感化活动向人类创造的全部成果转移过渡。
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其内涵和外延差异很大。广义的“文化”指人类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成果的总和,包括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从文化的形态种类来看,文化可以分为:固体的文化、产品的文化和流动状态的文化。固体的文化是指自然风光、地形地貌、山水河流、建筑等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含义等;产品的文化是指经过人类思维创造出来并依附于一定物质形态的文化符号;流动状态的文化是指创造于人脑并存在于人脑的尚未形成产品的思想理论、意识观念等。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是人创造的,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人类从茫然的顺从自然,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出人类的文明,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与之对立的外在自然界,也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生物属性等自然性。文化的出发点是从事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进而也改造自身即实践着的人。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改造了人。如一片天然沼泽,本身并不具备文化底蕴,但人们在这里生活,就注入了人的因素,体现出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技能,这就进入了“文化”范畴。因此,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成果体现,既反映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更反映在人类各个方面的不断提高和完善。由此可见,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
因此,我们说文化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它包括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实体;社会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是所有文化的核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