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金阊学耕堂改辑系统
《乙酉谕军机大臣令》颁布不久,学耕堂镌刊了一个宝仁堂嫡系改辑本。说它是嫡系,因为规仿宝仁堂的行款、版式、编排体例,且目录格式与选出版心简俗字也按照宝仁照的样式镌版。称其为改辑本,因其选收剧目有变动。
相较于上个系统,学耕堂改辑系统跨越年代较短,只有48年。“以字名卷”让读者翻阅不便是一大问题,选出较上一系统的本子少十多出更是重要的原因。再者,刚开始学耕堂本纸、墨、印刷质量尚称良好,后来的博雅堂本、增利堂本稍差些,道光十年(1830)三个版本品质就差多了,可谓每况愈下。诸版本开本大小接近,没有变化,生命力因而不如上一系统。
(一)乾隆四十七年金阊学耕堂本
学耕堂刊《缀白裘新集合编》,总内封右至左:乾隆四十七年(1782)校订重镌/缀白裘新集合编/四十八集集名/学耕堂梓行。
学耕堂删去有违碍字句的《牧羊记》的《小逼》、《望乡》二出和“明季国初之事,有关涉本朝字句”的《铁冠图》以及“南宋与金朝关涉词曲”的《倒精忠》。另外,学耕堂也新增了一些选出:新增乾隆三十九年(1774)钱德苍弃选、舞台长期盛演且艺术性高的《玉簪记·偷诗》;新增四教堂系统增收的《红梨记·赏灯》、《儿孙福·宴会》;新增《宵光剑》之《设计》、《误杀》、《报信》三出,这三出加上《宵光剑》原有的《相面》、《扫殿》、《闹庄》、《救青》、《功宴》,串连之后,剧情线显得清晰完整。在目录方面,四节版总目录选出原宝仁堂题《水泊记》者保留,题《水浒记》者改作《摘锦》。至于学耕堂本地方戏题称则大有玄机,盖学耕堂之目录有甲、乙二式,甲式规仿宝仁堂本,地方戏题称均作“梆子腔”,乙式全作“昆弋腔”。鄙意以为,乙式乃是乾隆五十年(1785)之后,为应付官方的政策而改镌,《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载:
乾隆五十年议准,嗣后城外戏班,除昆、弋两腔仍听其演唱外,其秦腔戏班,交步军统领五城出示禁止;现在本班戏子概令改归昆、弋两腔。如不愿者,听其另谋生理。倘于怙恶不遵者,交该衙门查拿惩治,递解回籍。①
学耕堂本目录页的地方戏,有题梆子腔,有题所谓的昆弋腔,到了乾隆五十二年,翻刻学耕堂的博雅堂本以及增利堂本,又通通改回梆子腔。我们要注意,这是受到官方政策影响而改镌,不是腔调剧种改唱或演变的实际情形。《缀白裘》选录的地方戏有七十个选出(段),就算随着时间改唱变化也只会是其中的几出,不可能七十出(段)短时间内一股脑儿全部都改唱;再者,七十出(段)中有许多齐言的曲文唱词,在文字丝毫不改动的情况下,如何改唱所谓的“昆、弋腔”?也就是说,乾隆三十九年钱德苍编定《缀白裘》,该书地方戏的腔调与剧种就此定格在这一年,四教堂与集古堂共赏斋系统目录上的题称是官方更订的,学耕堂系统乙式也是因应官方政策而更改,不是由像钱德苍这样游历各地、熟悉剧坛生态、熟悉地方戏演出情况的戏曲行家修订的,出版者无意也无能力呈现当时地方戏腔调与剧种的变动情形,切不能用来讨论地方戏之历时性变化,我们讨论钱编《缀白裘》之地方戏腔调与剧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