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抗战时期的外国剧作译介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61586
  • 作      者:
    陈传芝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陈传芝(1967-),女,河南信阳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宜宾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欧美文化与文学、中外文学关系。近十年来,先后在《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新视野》、《中国文学研究》、《编辑之友》、《宜宾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20余篇。主研省级课题四项,助研市级课题三项。发表专著一部:《爱情:自我实现的动力机制——奥斯丁爱情小说研究》(大众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参编论文集:《中日学者抗战文史研究论文集》(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选编论文集:《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展开
内容介绍
  抗战时期,关乎存亡的“焦虑”情绪,激励人们寻找现时共生的言语系统及其效用功能。话剧以服务现时救亡的极大张力,向历史、民间、世界敞开,民族与世界、传统与当下的界限模糊了,城市与乡村、民间与官方相融共生。但在此纷繁系统中,外国剧作译介的个案选择,提供了再现这段历史综合体的可能。虽不能结构化地再现历史情状,但作为特殊的、各式各样的历史结晶体,却是体现时代节奏的历史音符。它们以现时言语活动的共生现象所呈现的象征、概括、修复功能,正是中国接受主体重塑或建构的话语体系。
展开
目录
绪论
上篇 抗战前后外国剧作接受阐释的迁延与沉淀
第一章 外国剧作译介的迁延
第一节 写实主义剧作的接受阐释
第二节 新写实主义剧作译介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剧作译介
第二章 抗战时期外国剧作译介接受的沉淀
第一节 抗战时期外国剧作接受阐释的特点
第二节 外国剧作译介的战前迁延与战时沉淀——以《玩偶之家》为例
中篇 抗战时期外国剧作接受阐释的共生话语
第一章 《马门教授》与抗战“救亡”的时效性
第一节 抗战戏剧的“救亡”运动
第二节 外国剧作译介的战时策略
第三节 《马门教授》与战时“救亡”
第二章 《爱与死的搏斗》与历史拯救的“革命”性
第一节 罗曼·罗兰剧作译介与中国民众戏剧运动
第二节 罗曼·罗兰历史剧创作的“革命”性
第三节 《爱与死的搏斗》的革命历史性阐释
第三章 《麦克白》改编中的“民族”性
第一节 简介莎剧在中国的译介
第二节 抗战时期以李健吾为代表的莎剧改编
第三节 《麦克白》改编中的“民族”话语
第四章 《樱桃园》的“家园”抒情性
第一节 契诃夫剧作的“家园”抒情性
第二节 《樱桃园》的抒情风格
第三节 《樱桃园》“家园”抒情性的战时接受
第五章 《钦差大臣》译介接受中的“批判”性
第一节 果戈理创作的讽刺批判性
第二节 《钦差大臣》的讽刺批判性
第三节 《钦差大臣》讽刺批判性的中国接受

下篇 战时言语活动的信息功能
第一章 “家国”一体的概括性功能
第一节 夏衍剧作与《马门教授》共生的“拯救”信息
第二节 《法西斯细菌》“家国”一体的概括性功能
第二章 历史的“革命”激励功能
第一节 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的“革命”话语
第二节 《屈原》与《爱与死的搏斗》的“革命”激励功能
第三章 “民族”化的修复功能
第一节 中国剧运的民族性征
第二节 战时文学“民族”意识的强化与推广
第三节 《麦克白》“民族”化的修复功能
第四章 “家园”的抒情性功能
第一节 中国剧创作与《樱桃园》的“家园”抒情性
第二节 夏衍剧作的“家园”抒情性功能
第三节 曹禺剧作的“家园”抒情性功能
第五章 “批判”的社会干预功能
第一节 战时文学的讽刺批判性
第二节 《升官图》与《钦差大臣》共生的“批判”功能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