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范畴化与心理机制 张爱玲文学语言中的隐喻》:
例如:这条街脏得破抹布一样。
在这个句子当中,“破抹布”是具有一定特征表现的,如“破旧”、“脏乱”、“无序”、“引起人的不愉快感觉”等,而街道从范畴的角度来看也属于“街道范畴”的成员,这时,破抹布的一些特征被映射到街道上,使得街道吸收了“破抹布”的“破旧”、“脏乱”、“引起人的不愉快感觉”这些特征,成为“脏乱不堪的街道”。但是对隐喻的最终理解,我们认知后的结果仍然认为这是一条街道,而不是一块破抹布,也就是说本体“街道”保留了自己原本已有的特征,只不过在原来的特征中,加入了新的特征集束,构成了新的范畴。这说明在隐喻的过程中,我们范畴的过程是部分程度的不完全的范畴化,在映射的过程中。破抹布的一些典型特征不断地投射到我们的本体“街道”上,这种投射的过程是连续不断并且持续加强的,这样才能在我们的脑海中建立起完整的具象,我们可以说隐射的范畴化过程具有连续性。被投射后的本体街道在具有原有作为街道的特征的基础上。又有了一系列破抹布的特征,在原有范畴的特征的基础上义增加了许多新的成员,所以说隐喻范畴化的过程是重新范畴化的过程。
我们讨论的隐喻的范畴化过程包含以下几点特征:
(1)我们的立足点是新鲜隐喻时,范畴化是临时性的。
(2)我们研究的是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动态环境下关注于具体句型的解读。
(3)认知语言学关于范畴化的理论下的隐喻具有瞬间性。
(4)隐喻的范畴化过程是连续的。
(5)隐喻的范畴化过程是不完全的范畴化。
(6)隐喻的范畴化过程是重新范畴化的过程。
(7)隐喻的范畴化研究不同于单纯词义的范畴化思维过程,是建立在整个句子中有“喻”的现象出现时的情况,并非词义多义性过程中所包含的隐喻性思维过程。
(8)隐喻过程中本体原有的范畴特征是否完全消失,还是保留本体的特征,这是我,们判断非范畴化和隐喻重新范畴化的分界线。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