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774499
  • 作      者: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著
  • 出 版 社 :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麦克卢汉代表作,比《娱乐至死》更重要的传播学著作
互联网思维奠基之作,认知突围必读经典
启发凯文·凯利、马化腾、埃隆·马斯克、彼得·德鲁克、罗振宇的预言书
《数字化生存》译者、北大传播学教授胡泳导读,翻译家何道宽经典译本第四次修订
收录《理解媒介》书稿雏形与评述,真正读懂麦克卢汉

展开
作者简介
马歇尔·麦克卢汉 Marshall McLuhan(1911—1980)
传播学奠基人,比肩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的划时代思想家。《理解媒介》是他的代表作,“媒介是人的延伸”、“冷媒介和热媒介”、“媒介即讯息”等观点影响了无数研究者和创业家。麦克卢汉成功预言了互联网的诞生,《连线》杂志在创刊号上尊其为“先知”。其他主要著作有《机器新娘》、《谷登堡星汉》、《媒介定律》等。

何道宽
传播学家与翻译家,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从事文化学、人类学、传播学研究三十余年,尤其致力于译介和传播麦克卢汉的著作,1988年首次将《理解媒介》译入国内。译作超过四十种,销量逾百万册,主要包括《理解媒介》、《麦克卢汉精粹》、《麦克卢汉书简》、《帝国与传播》、《裸猿》三部曲、《中世纪的秋天》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从印刷术到互联网,媒介作为人器官与意识的延伸,长久以来与人类互相塑造,共同进化。我们如何获取知识、协同工作、连接彼此,皆深受媒介影响。
今天,麦克卢汉的理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被反复证实。未来,技术的发展又将带来哪些新媒介?人的延伸又会被拓展至何方?在这本书中,麦克卢汉本质上探讨的是技术、人类与社会的命题。理解媒介,终究是为了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态,在震荡与革新中找寻自身的生存之道。

展开
精彩书评
凯文·凯利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失控》、《必然》作者
媒介比媒介传播的内容更重要。这种对媒介本身力量的洞察,对我来说十分震撼。

罗振宇 知识社群“罗辑思维”、“得到”创始人
麦克卢汉其实是一个大哲学家,他提出了很多人类文明的哲学母题。

马化腾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QQ和微信不仅仅是一款成功的社交化产品,更是一个连接器……这一切的连接,本质就是人和人的连接,因为设备无非是人类延伸的器官、服务无非是人类延伸的意识。

埃隆·马斯克  Space X、特斯拉创始人
我们已经是半机器人了,手机、电脑就是你的扩展,手指的动作或者语音指令就是交互接口。

彼得·德鲁克  现代管理学之父,麦克卢汉好友
麦克卢汉重要的看法……是人的延伸。科技虽非“人类的主宰”,但是在扩展人类能力范围的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个性、特质和自我认知。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对所有媒介的传统媒介的传统反应是:如何使用媒介至关重要。这就是技术白痴的麻木态度。因为媒介的“内容”好比是一片滋味鲜美的肉,破门而入的窃贼用它来涣散思想看门狗的注意力。

 

没有一种媒介具有孤立的意义和存在,任何一种媒介只有在与其他媒介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意义和存在。

 

一切媒介都要重新塑造它们所触及的一切生活形态。

 

诗人马拉美认为,“世界的存在终止于书中”。我们现在已经能够超越这一局限,可以将整个世界的场景迁移到电脑的储存器中。

 

因为适应一套强度的功能安排,在另一种强度中会变得令人难以忍受。一种用于缓解身体压力的人体的技术延伸,可能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压力。

 

汽车问世以前,谁也不需要汽车。电视节目出现以前,谁也不会对电视感兴趣。技术产生一种迫使人需要它的威力,但是这一威力并不能摆脱技术而独立存在,技术是人体和感官的延伸。

 

一旦拱手将自己的感官和神经系统交给别人,让人家操纵——而这些人又想靠租用我们的眼睛、耳朵和神经从中渔利,我们实际上就没有留下任何权利了。

 

任何媒介的使用或人的眼神都改变着人际依存的模式,正如它改变着我们各种感觉的比率一样。

 

任何传送信息的新媒介,都会改变权力结构。

 

一切交换和人际交往的手段,往往随速度的增加而得到改善。反过来,速度又加重了形式和结构的问题。

 

人们在试图使原有的物质形式适应新型的、更快的运动时,开始感到生活中的价值观念慢慢在枯竭。

 

每一种技术在造就它的人的身上,都造成新的紧张和新的需要;新的需要及其新的技术回应,是由于我们拥抱现存的技术而诞生的——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

 

信息是关键的商品,而实物产品只不过是信息运动的偶然形态。

 

一切意义都随着媒介的加速运动而发生变化,因为一切个人和政治的相互依存模式都随着信息的加速而发生变化。有人痛感加速发展使他们熟悉的世界贫瘠不堪,因为加速发展改变了人际交往的形式。

 

显而易见,计算机可以被用来摹拟意识过程,正如全球电子网络已经开始摹拟我们中枢神经系统的情况一样。然而,即使有意识的计算机,仍将是我们意识的延伸,正如望远镜是眼睛的延伸,口技演员操纵的傀儡是口技演员的延伸一样。

 

人们突然成为游徙不定的知识采集者,这一游徙性前所未有,人的博学多识也亘古未有,从割裂的专门化程序中解放出来的自由亦前所未有。另一方面,人们卷入整个社会过程的深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因为电力媒介使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延伸,使我们倾刻之间与人类的一切经验互相关联。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