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心理学:四色彩图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1619352
  • 作      者:
    (美)尼拉 R. 布兰斯科姆(Nyla R. Branscombe),(美)罗伯特 A. 巴隆(Robert A. Baron)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社会心理学经典教材之一!*威经典,生动有趣,前沿趋势,实用全面!非心理学专业读者的入门级社会心理学读物!TOP级社会心理学家为普通读者经营的心理学百货商店!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o津巴多热烈推荐!*时尚的思潮与久经考验的古老真理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菲利普o津巴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展开
作者简介

尼拉 R. 布兰斯科姆(Nyla R. Branscombe)

美国堪萨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现任《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公报》《英国社会心理学》《群体加工与群际关系》等杂志的副主编。2015年荣获美国堪萨斯大学拜伦 A. 亚历山大研究生导师奖。

至今,她已发表了超过140篇论文,作为共同得主,曾两次获得奥托·克莱因伯格奖,两次获得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出版奖,独自或共同著有《集体犯罪:国际视角》《纪念布朗:社会心理学中的种族主义与歧视》《重新审视社会认同》《性别与心理学手册》《变化的心理学:生活情境、经验与身份认同》等书籍。目前的研究领域是在社会认同视角下的群体间关系。

罗伯特 A. 巴隆(Robert A. Baron)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创业杰出教授。曾任教于伦斯勒理工学院、普渡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华盛顿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与牛津大学。1979~1981年,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社会与发展心理学项目主任;2001年,任法国研究部(图卢兹大学)高级研究员。

他是美国心理学协会(APA)成员,也是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的特别会员。至今已发表140多篇论文,独自或共同著有49本心理学或管理学的书籍。他是几本重要期刊的董事会成员,也获得许多研究奖项(如《管理学院》商业部"思想领袖"奖,2009年格瑞夫奖)。他拥有三项美国专利,同时也是美国个别教育计划(IEP)的创立者与首席执行官。

译者简介

邹智敏

博士,2009年7月获得北京大学基础心理学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6月起任教于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要讲授"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研究方法""心理测量""管理心理学""社会决策""应用心理学"等课程。其主要研究关注于社会知觉偏差、社会情绪、多元文化等领域,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项目等多项课题。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有多部译著。 


展开
内容介绍

生活中哪一方面对你的健康和幸福影响*大?如果没有来自家人、朋友、伴侣、导师、同事以及邻居的联系和互动,你的生活将会怎样?

像鲁滨逊或者电影《荒岛余生》中的主人公那样,与世隔绝完全独自一人生活的经历,似乎只存在于文学艺术作品中。普通人即使只丢了手机,或者无法登录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失去联系"的感觉都会令人感到焦虑,甚至抓狂。

可以肯定地说,社会联系是我们生活中的核心,它定义了我们是谁,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每个人都与他人联系着,也被他人影响着。

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有爱与助人,另一方面也有偏见、排斥和暴力。在这本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书中,你将看到大量有趣的主题,例如:

如何在不完整的信息下做出判断,比如上哪所大学?选择什么健康保险?

有多少名人欺骗了大众?他们的欺骗为何如此难以察觉?

如何在社交媒体上向他人展示自己?

长得可爱有什么强大的实用优势?

最近美国枪击事件等攻击行为中,肇事者的动机是如何产生的?

如何在群体中与听众有效交流?

如何克服逆境,获得幸福生活?

也许,你对自己或周围的世界早已非常熟悉,我们相信,来自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关于人类社会行为的答案,仍然会使你吃惊与讶异。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人类这种"社会性动物"吧。


展开
精彩书评

*时尚的思潮与久经考验的古老真理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 菲利普·津巴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展开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关于作者
第1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生活中的科学 / 1
1.1 社会心理学: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做什么的 / 3
1.1.1 社会心理学是自然科学 / 3
1.1.2 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行为 / 6
1.1.3 社会心理学寻求理解社会行为与思想的原因 / 6
1.1.4 社会心理学在变化的世界中寻求基本原理 / 9
1.2 社会心理学的前沿 / 10
1.2.1 认知与行为:同一枚“社会硬币”的两面 / 10
1.2.2 情绪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 10
1.2.3 社会关系:它对幸福感有多重要 / 10
1.2.4 社会认知科学:当社会心理学遇到脑科学 / 12
1.2.5 内隐(无意识)过程所扮演的角色 / 13
1.2.6 全面思考社会多样性 / 14
1.3 社会心理学家如何解答问题:通过研究增长知识 / 15
1.3.1 系统观察法:描述我们周围的世界 / 15
1.3.2 相关性:寻找关联 / 16
1.3.3 实验法:通过系统干预获得知识 / 18
1.3.4 对因果关系的进一步思考:中介变量的作用 / 20
1.3.5 元分析:评估知识体系 / 20
1.4 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上的地位 / 21
1.5 对知识与个人权利的渴求: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 22
1.6 最大限度地从本书中获益:使用指南 / 24
总结与回顾 / 24
第2章 社会认知:我们怎么看社会 / 26
2.1 启发式:如何使用社会认知中的简单法则 / 28
2.1.1 代表性:通过相似进行判断 / 28
2.1.2 易得性:如果我能回忆起它,那它一定是频繁出现的 / 29
2.1.3 锚定调节:你哪里开始变得不同 / 31
2.1.4 现状启发式:这是什么?是否是好的 / 32
研究告诉我们 人们倾向于选择现状 / 32
2.2 图式:组织社会心理学的心理框架 / 34
2.2.1 图式对社会认知的影响:注意、编码和提取 / 34
2.2.2 启动:究竟哪些图式指导我们的思维过程 / 35
2.2.3 图式的持续:为什么不可信的图式有时也会影响我们的想法和行为 / 36
2.2.4 通过隐喻去推理:修辞如何影响社会态度和行为 / 36
2.3 社会思维的两种基本模式: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 / 37
2.3.1 自动加工过程和自动化的社会行为 / 38
2.3.2 自动加工过程的优势:不仅仅是效率 / 39
2.4 社会认知中潜在的错误来源:为什么绝对理性比你想的要少 / 40
2.4.1 社会思维的基本“倾向”:过度乐观 / 40
2.4.2 社会认知中错误的具体来源:反事实假设、迷信思维 / 43
2.5 情感和认知:情绪如何影响思维,思维如何影响感觉 / 45
2.5.1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 46
2.5.2 认知对情感的影响 / 47
2.5.3 情感和认知:两个独立系统的社会神经科学依据 / 49
研究告诉我们 为什么释放自己的行为,能让我们感觉良好 / 49
总结与回顾 / 50
第3章 社会知觉:寻求理解他人 / 52
3.1 非言语交流:不言之语 / 53
3.1.1 非言语交流的基本渠道 / 54
3.1.2 社会生活中的非言语线索 / 56
3.1.3 识别欺骗 / 58
研究告诉我们 非言语线索在工作面试中的作用 / 60
3.2 归因:了解行为的原因 / 62
3.2.1 归因理论:我们如何试图理解社会 / 62
3.2.2 基本归因偏差 / 65
研究告诉我们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自己比其他人优秀 / 68
3.2.3 归因理论的应用:干预和洞察 / 69
3.3 印象形成与管理:整合他人的信息 / 71
3.3.1 印象形成 / 71
3.3.2 印象管理 / 74
总结与回顾 / 75
第4章 自我: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 / 77
4.1 自我呈现:管理不同社会情境下的自我 / 79
4.1.1 在预测行为方面的“自我–他人准确性” / 79
4.1.2 自我呈现的策略 / 81
4.2 自我知识:决定我们是谁 / 83
4.2.1 内省:内省以探索我们自己行为的原因 / 83
4.2.2 观察者角度的自我 / 84
4.3 个体认同与社会认同 / 85
4.3.1 对自我的定义依社会情境而定 / 87
4.3.2 对自我的定义依别人的看法而定 / 89
研究告诉我们 归属感与群体关系的重要性 / 90
4.3.3 自我的变迁:过去与未来的自我 / 91
4.3.4 为什么自我控制难以实现 / 92
4.4 社会比较:我们如何评估自己 / 94
4.5 自尊:对自己的态度 / 96
4.5.1 自尊的测量 / 97
4.5.2 移民如何影响自尊 / 98
4.5.3 男性和女性在自尊水平上存在差异吗 / 99
研究告诉我们 歧视知觉与自尊 / 100
4.6 当自己成为偏见的对象 / 102
4.6.1 隐瞒身份:如何损害幸福感 / 102
4.6.2 克服刻板印象威胁的影响 / 102
总结与回顾 / 105
第5章 态度:对社会世界的评估与反馈 / 107
5.1 态度的形成:态度是如何发展的 / 112
5.1.1 经典条件作用:联结学习 / 112
5.1.2 工具性条件作用:奖励“正确”看法 / 114
5.1.3 观察学习:学习他人 / 115
研究告诉我们 社会模型和饮食 / 116
5.2 态度何时以及为什么会影响行为 / 117
5.2.1 态度与行为之间的情境因素 / 118
5.2.2 态度的强度 / 118
5.2.3 态度的极端性:既得权益的角色 / 119
5.2.4 态度的确定性:清晰度与正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