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化与文论视域中的文学经典研究》: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较早关注艺术品的“复制”和原作“光晕”消失的论文。他认为大批量复制出来的艺术作品导致了作品独一无二性的消失。这种大批量、复制性的特点使得消费社会中文化生产的同质化、平面化趋向不断加强。
其次,消费主义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提倡享乐、肯定欲望,与传统文化严谨自律、克制欲望的主张背道而驰。这种文化能对人们的心理起一定的解放作用,对“神”的忘却,对政治中心的解构与疏远,对世俗人生的关注以及对自己感性存在的确认,甚至唤醒自己对“享乐”的体验,通过滑稽模仿、搞笑嘲讽等狂欢形式,使身体暂时脱离社会的控制,获得短暂的释放和宣泄。
再次,消费主义文化是一种娱乐文化,强调感官刺激与体验,抛弃了昔日那种严肃的政治和道德说教的面孔,以视听为主,文化成为娱乐的消费品,理性思考让位于感官享受,沉思默想让位于轻松愉悦,读者静坐掩卷深思的方式让位于瞬间的快感愉悦。如在对英雄人物的塑造上,由“神”转向“人”,“人化”取代“神化”;对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中,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和领袖人物的个人情感、欲望和私人感性生活场景不断得到张扬。
最后,消费主义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制作文化,符合市场需求是其遵从的原则。市场体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正在有力地驱使着文化产品放弃其“文化”的内在目标的完善和追求,服从市场和资本的逻辑。在这种商业文化的刺激下,人们的精神追求呈退缩之势,物质欲望不断膨胀,文艺不得不走下神坛,服膺商业的规则,开始追求卖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