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格兰茨关于苏德战争前夕苏联红军状况的经典著作。
海报:
通过介绍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红军的建设情况,军事历史学家戴维·格兰茨在本书中有力地反驳了西方近年来出现的关于苏德战争爆发原因与责任的错误说法。
这个转变过程从1937年开始,预计在1939年1月完成,不过有些兵团的转变实际拖延到当年晚些时候。 32 根据官方数字,1937年1月1日到1939年1月1日,苏联的步兵师总数从97个增加到98个,基干师的个数从49个增加到84个,35个地方民兵师在红军的军队结构里消失。(这个转变过程的详细进度和规模见表4.1。)另外,国防人民委员部1938年还解散了当时的几个按民族编组的兵团和军事。
为向这些师和将来的动员提供更多的人力,苏联苏维埃1939年9月1日通过了一项新的《普遍义务兵役法》,普通战士和军士的服役期延长为三年,保证他们可以获得更的军事训练。与此同时,国防人民委员部改革军区制度,提高其处理军队人力资源的效率,军区的个数增加到16个。 33 有了新的军队人员配备体制和重组后的管理结构,1939年到1941年6月间红军“悄悄爬入战争”的过程中,红军的扩充才成为可能。红军的总兵力从1938年6月1日的150万人,增加到1941年6月的500余万人。在红军的军队结构中,步兵军的个数从27增加到62个,师的个数从混编的基干师和正规步兵师共106个,增加到正规步兵师共196个。此外,苏联还组建了31个摩托化(摩托化步兵)师和61个坦克师、16个空降兵旅,以及100多个新的筑垒地域。(红军扩充的详情见表4. 2)
截至1941年6月,步兵师的战时编制人数确定为14,483人,和平时期的师则分别保持着几种基干兵力水平。1939年初,的师(线)都位于各边境军区,人数为6,959人;位于内地的师(线),编制人数有5,220人;其他预备师(第三线),在和平时期只保留为数不多的干部,将在动员和战争期间,从其他现有的师抽调人员组建。 34 1939年以后,国防人民委员部增加了这些师在和平时期的兵力,到1941年6月,大多数边境军区的师都达到了新战时编制人数的60~85(8,500到12,000人)。不过,位于内地的师基本上依旧保持着1939年的水平。
欧洲政治局势日益恶化,随后又发生几次危机,苏联人不得不加强现役武装力量,扩大战时动员的预期规模,这给苏联的动员体制带来了巨大压力。一旦危机或战争的经验教训凸显出当前动员体制的弱点和不足,苏联人就要重新起草国防计划和战略展开计划,经常会大幅度增加苏联武装力量的战时预期规模。
不难理解,这些因素迫使总参谋部不得不重新修订动员的教令和计划,以满足新版战略展开计划的要求。这些修订版的教令与20世纪30年代初的那些旧版实际上大同小异,只是力求完善动员体制。不过与20世纪30年代的旧版不一样的是,1940年版《关于动员工作的教令》开门见山地以异乎寻常的警告开始:“面对资本主义的包围圈,针对苏联的战争可能会出人意料地开始。如今的战争不再需要宣战。它们只是直接开始。” 35 1940和1941两个年度版本的《教令》中,明显体现出对动员细节的紧迫感和关注。可以理解的是,它们在原有的常规动员程序以外,又增加了秘密动员的程序。
1940年8月16日,总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要求按照《教令》规定的指标,制订一份新的动员计划,即《1941年动员计划(MP-41)》。华西列夫斯基的总参谋部新规划小组编写了这份计划,并在1941年2月国防人民委员部批准。然而,像战略展开计划一样,这份计划也很快不得不进行修订。于是,总参谋部1941年3月决定修改计划,命令各军区提报自己的新计划,以便在5月1日之前完成新版《MP-41》。有评论指出:“这段时间显然不够用,结果就是,各军区和军兵种未能根据新的动员展开方案,而细致地制定一整套措施。因此,一些[战略]方向上的事务就把整个动员计划的制订拖延到1941年7月20日。”
联共(布)委员会特地为此鼓励各军区。有份命令随着总参谋部的教令一起下发到各军区,文中号召:“面对当前遭受军事进攻的危险,我们需要全体人民的力量来维持动员后的战备状态。”
军队的动员是动员计划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根据《MP-41》,它包括“在动员展开方案规定的期限内,按计划、适时地将军队的每一个独立部队、指挥部、局、机关和红军整体,从和平时期的建制转变为战时建制”。 38 各边境军区的展开方案,要充分考虑到部队的不同战备水平,包括:有些部队要从和平状态经过动员达到战时水平;有些二类部队要在动员时从其他部队抽调干部;有些二类部队和平时期就缺少干部;有些部队仍将维持和平时期的编制。动员将由苏联苏维埃主席团发布命令宣布,动员征集和以后的战时征集,将根据人民委员会的决议和一起下达的国防人民委员部命令实施。这一过程按照严格的时间安排,适用于军区动员方案涉及的军区下属全体部队。
到1941年6月,新的动员计划不仅没有制订完成,还“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39 此外,军区的计划只完成了一部分,尚未涵盖到所有的兵团。计划并未规定要让所有军队都同时做好战斗准备。战区内的军队,有的准备就绪,有的只需保持较低级的“持续警戒”状态。军队的动员期限各不相同,视其重要性和驻地而定。掩护集团军的梯队兵团要在2—3天内完成动员,其余的兵团、后勤部队和其他机关将在4到7天内完成动员。整个战区的武装力量需要15—30天才能完成充分动员和展开。当然,所有都取决于总参谋部认为战争会怎样开始。
这个转变过程从1937年开始,预计在1939年1月完成,不过有些兵团的转变实际拖延到当年晚些时候。 32 根据官方数字,1937年1月1日到1939年1月1日,苏联的步兵师总数从97个增加到98个,基干师的个数从49个增加到84个,35个地方民兵师在红军的军队结构里消失。(这个转变过程的详细进度和规模见表4.1。)另外,国防人民委员部1938年还解散了当时的几个按民族编组的兵团和军事。
为向这些师和将来的动员提供更多的人力,苏联苏维埃1939年9月1日通过了一项新的《普遍义务兵役法》,普通战士和军士的服役期延长为三年,保证他们可以获得更的军事训练。与此同时,国防人民委员部改革军区制度,提高其处理军队人力资源的效率,军区的个数增加到16个。 33 有了新的军队人员配备体制和重组后的管理结构,1939年到1941年6月间红军“悄悄爬入战争”的过程中,红军的扩充才成为可能。红军的总兵力从1938年6月1日的150万人,增加到1941年6月的500余万人。在红军的军队结构中,步兵军的个数从27增加到62个,师的个数从混编的基干师和正规步兵师共106个,增加到正规步兵师共196个。此外,苏联还组建了31个摩托化(摩托化步兵)师和61个坦克师、16个空降兵旅,以及100多个新的筑垒地域。(红军扩充的详情见表4. 2)
截至1941年6月,步兵师的战时编制人数确定为14,483人,和平时期的师则分别保持着几种基干兵力水平。1939年初,的师(线)都位于各边境军区,人数为6,959人;位于内地的师(线),编制人数有5,220人;其他预备师(第三线),在和平时期只保留为数不多的干部,将在动员和战争期间,从其他现有的师抽调人员组建。 34 1939年以后,国防人民委员部增加了这些师在和平时期的兵力,到1941年6月,大多数边境军区的师都达到了新战时编制人数的60~85(8,500到12,000人)。不过,位于内地的师基本上依旧保持着1939年的水平。
欧洲政治局势日益恶化,随后又发生几次危机,苏联人不得不加强现役武装力量,扩大战时动员的预期规模,这给苏联的动员体制带来了巨大压力。一旦危机或战争的经验教训凸显出当前动员体制的弱点和不足,苏联人就要重新起草国防计划和战略展开计划,经常会大幅度增加苏联武装力量的战时预期规模。
不难理解,这些因素迫使总参谋部不得不重新修订动员的教令和计划,以满足新版战略展开计划的要求。这些修订版的教令与20世纪30年代初的那些旧版实际上大同小异,只是力求完善动员体制。不过与20世纪30年代的旧版不一样的是,1940年版《关于动员工作的教令》开门见山地以异乎寻常的警告开始:“面对资本主义的包围圈,针对苏联的战争可能会出人意料地开始。如今的战争不再需要宣战。它们只是直接开始。” 35 1940和1941两个年度版本的《教令》中,明显体现出对动员细节的紧迫感和关注。可以理解的是,它们在原有的常规动员程序以外,又增加了秘密动员的程序。
1940年8月16日,总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要求按照《教令》规定的指标,制订一份新的动员计划,即《1941年动员计划(MP-41)》。华西列夫斯基的总参谋部新规划小组编写了这份计划,并在1941年2月国防人民委员部批准。然而,像战略展开计划一样,这份计划也很快不得不进行修订。于是,总参谋部1941年3月决定修改计划,命令各军区提报自己的新计划,以便在5月1日之前完成新版《MP-41》。有评论指出:“这段时间显然不够用,结果就是,各军区和军兵种未能根据新的动员展开方案,而细致地制定一整套措施。因此,一些[战略]方向上的事务就把整个动员计划的制订拖延到1941年7月20日。”
联共(布)委员会特地为此鼓励各军区。有份命令随着总参谋部的教令一起下发到各军区,文中号召:“面对当前遭受军事进攻的危险,我们需要全体人民的力量来维持动员后的战备状态。”
军队的动员是动员计划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根据《MP-41》,它包括“在动员展开方案规定的期限内,按计划、适时地将军队的每一个独立部队、指挥部、局、机关和红军整体,从和平时期的建制转变为战时建制”。 38 各边境军区的展开方案,要充分考虑到部队的不同战备水平,包括:有些部队要从和平状态经过动员达到战时水平;有些二类部队要在动员时从其他部队抽调干部;有些二类部队和平时期就缺少干部;有些部队仍将维持和平时期的编制。动员将由苏联苏维埃主席团发布命令宣布,动员征集和以后的战时征集,将根据人民委员会的决议和一起下达的国防人民委员部命令实施。这一过程按照严格的时间安排,适用于军区动员方案涉及的军区下属全体部队。
到1941年6月,新的动员计划不仅没有制订完成,还“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39 此外,军区的计划只完成了一部分,尚未涵盖到所有的兵团。计划并未规定要让所有军队都同时做好战斗准备。战区内的军队,有的准备就绪,有的只需保持较低级的“持续警戒”状态。军队的动员期限各不相同,视其重要性和驻地而定。掩护集团军的梯队兵团要在2—3天内完成动员,其余的兵团、后勤部队和其他机关将在4到7天内完成动员。整个战区的武装力量需要15—30天才能完成充分动员和展开。当然,所有都取决于总参谋部认为战争会怎样开始。
序:以史为鉴,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译者序
前言
导言
1. 红军概况
规模与配置
军队的实际组建和动员
数据表
2. 指挥与控制、指挥人员
指挥人员流失的主要影响与后果
指挥干部和培训
主要指挥员和参谋人员
数据表
3. 红军战士
公式化形象
资料来源
官方形象的演变
正在出现的人文层面
4. 战略展开计划和动员
战争前夕的国防计划和战略展开计划
制订动员计划
1941 年 6 月 22 日之前的动员和战略展开
数据表
5. 地面作战兵种的作战准备
陆军
步兵
汽车装甲坦克兵
骑兵
空降兵(空中突击)
筑垒地域
数据表
6. 作战支援兵种和后勤的作战准备
炮兵
工程兵
通信兵
防空部队
边防军和内卫部队
后勤
数据表
7. 空军
结构、装备、指挥与控制
人员和部队的训练及战术
战争准备
实际战备水平
数据表
8. 大本营和战略预备队
首批预备队(1941年6月—7月15日)
后续预备队(1941 年 7 月 15 日至 8 月)
机械化预备队
支援兵种和勤务部门
数据表
9. 战争前夕的红军情报工作
战争警告
“巴巴罗萨”的前夜
对苏联1941年6月情报工作的评价
结论
附录 A 苏联红军的作战序列,
1941 年 6 月 22 日到 8 月 1 日
附录 B 苏联红军 1941 年国防计划
附录 C 对手的观点:
德国情报机关在战争前夕的评估
附录 D 苏德战场军队的实力对比,
1941 年 6 月 22 日
参考文献点评与选定目录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