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文化的“探照灯”透视生命
不得不承认,近百年来,当中医遇到浩浩荡荡、来势凶猛的西方医学的时候,一步一步陷入了不断退缩的困境。
西方医学,有很多“拿来主义”的“眼睛”,例如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等等,帮他们看世界,帮他们认清疾病和人体,帮他们窥探生命。
然而,中医缺少这样的眼睛吗?想一想,要在“简单”的“望闻问切”里探求生老病死的奥妙,要在“朴素”的“理法方药”中解决患者身体的苦痛,对中医本身的要求难道不是更高?
所以中医从来不需要妄自菲薄,因为她自有自己的眼目,那就是用传统的文化当“探照灯”,来透视人生而参悟阴阳。
中医从生下来就深深地流淌着哲学的血液,其理论和实践的阶梯就是古代的“文史哲”,所以中医的本身是文化,文化中医和中医文化。
看病者,病人身上是病,医者眼里是病。其实生命怎会如此简单?古老玄妙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通篇就回答了三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而哲学的存在和思辨,还有比这三个问题更难的问题吗?
《黄帝内经》难如天书,并不是能随意解读的。除了用心灵去聆听,去感受,不可能像听相声一样,嬉笑怒骂间,就成了艺术。
但我还是想做这样一场梦,就是希望能通过某种关联,与大家一同探寻一条“知道”之路,如《管子·戒》所言:“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于是就有了捧在大家手里的这本《走进中医》。
如果您愿意,尽可把这本书当做一个中医在身边读书给您听!也许还不能完全跳过中医经典里的古奥字句,但是后面用生活语言解析的描述,应当会让你有所感悟,哪怕只是一句话而已。
写此文的时候,正是深夜,闭目间我仿佛看见《黄帝内经》的经文,萦绕在灿烂星辰中,俯瞰于人而声震于天:“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以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我和大家一样,不求完全“知道”,也不求百岁长春,唯求生命的尊严。
也许,千百年后,你我早已归于尘土,但是天空中依然激荡一种声音,是圣人的声音,是哲人的声音,是落叶的声音,宛如天籁:中医不灭,薪火不绝。
愿此书,终成落叶,落有梵声,悄然而萧然,在风的飘舞下,落叶归根,零落成泥碾作尘,这是生命的循环,这是对春天的赞叹!
2016年3月22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