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文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以清楚的解说和清晰的照片介绍《诗经》中的138种植物,让读者在吟诵诗经时可以立刻看到诗经引喻植物的真实形象,帮助了解诗经之美以及诗经名篇在创作时的心境,同时也填补了以往《诗经》释意中对植物的介绍过于简略的缺陷。本书作者系植物学家同时对古典文学又颇为精通,故能成此佳作。
因为钟爱,所以力求美善
潘富俊
自2001年起,出版一系列解读古典文学植物的图鉴,意外受到读者热烈回响,勉励者有之,指正者有之,让笔者受宠若惊。其中销售最好的,就是这本《诗经植物图鉴》。然而自初版至今,已经历十二个年头,早就应该对这本书严加检讨了,也有内容描述不尽完善之处。全书植物的编排次序,也还有改善空间。总之,本书的初版内容确有重新编写的必要。
首先,在植物鉴定部分,增修版和初版的几个主要不同判别如下:“柞”原依陆文郁及其后各家之见,认为是大风子科的“柞木”。现据《诗经》诗文句意及当时华北地区的优势树种,改解为壳斗科的“柞树”。“莞”原解为“莞草”,依文句意涵改成“藨草”或“席草”;“藻”原解为“杉叶藻”,改为“菹草”。汉代以前文献所言之“麦”,大抵指“大麦”而言,《诗经》言“麦”之处,亦指“大麦”。初版有所疏忽,将出现“麦”之文句置于“小麦”之下,现均已改正之。另外,“稷”是“粟”而非“黍”;“蒹葭”分指“荻”及“芦苇”两种禾本科植物,都已在改正并详述原因。本版另外增加枣、蓑草、麻等三种植物的描述。
其次,在全书植物的编排方面,本版亦做了大更动。初版时,所有植物的次序依据各植物在风、雅、颂各篇章出现的顺序排列之。本版则依照植物用途,如野菜类、蔬菜类、果类、纤维类等十二类,分单元介绍用途相同或相似的植物。由于《诗经》植物多具一种以上的用途,本书以当时或诗句内最通行的用途归类。
至于在行文体例方面,各篇首先说明各重要文献对该种植物的名称,重要的有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郭璞《尔雅注》、许慎《说文解字》等。其次是《诗经》诗文中该植物的用处或内涵,最后是该植物的古今用途。
本书的修订及编辑时间历经两年有余,对大多数植物的描述都做了增删,植物照片亦悉数换新。苦心孤诣,莫不希望本书内容臻向完善。但限于学养,必定还有疏漏之处,还请读者多加海涵,并不吝指正。
野菜类
野菜采集原是初民最早的经济活动,《诗经》时代农业虽然发达,但农业生产的对象还是以谷类为主,《小雅·楚茨》之“自昔何为,我艺黍稷”,和《小雅·甫田》之“黍稷稻粱,农夫之庆”诗句可以为证。日常食蔬、药材主要仍采集自野生植物,甚至在谷类粮食不足时,采集野菜以充饥肠。
《诗经》时代经常采食的野菜
采集野菜是采集生产的主要内容,《周礼》之《地官·司徒》有“掌荼”之官,负责向山泽之民征收茅莠及可食用的野生植物。根据《诗经》各诗篇内容,当时采集的种类很多,至少有30种以上。如《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之“芹”;《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之“荼”与“荠”;《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之“薇”;《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之“荇菜”,以及《召南·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蕨”之“蕨”等。此外,尚有卷耳(苍耳)、芣蒴(车前草)、葵(冬葵)、莪(播娘蒿)、莫(酸模)、蓫(羊蹄)、芑(苦藚菜)、蒿类(蒌蒿、白蒿、青蒿、艾、牡蒿等)、藜、莼、竹(萹蓄)、葍(旋花)等。其中有些野菜比较可口,至今民间仍有采集或栽培食用。
参考其他古代文献,《尔雅》提到的野菜种类有:荼(苦菜)、笋(竹笋)、荇(莕菜)、藕(荷)、芹(水芹)、荠、蕨、蒿类等;《周礼》提到的有:葵(冬葵)、荼(苦菜)、笋(竹笋)、莕(荇菜)、芹(水芹)、蒲(香蒲)等;《礼记》提到:堇(石龙芮)、荼(苦菜)、薤、芑(苦藚菜)、蓼(水蓼)、荠、蒲(香蒲)等。可知《诗经》时代常采食的野菜如下:荇(莕菜)、蒌(蒌蒿)、薇(野豌豆)、蕨、苦(苦菜)、荠(荠菜)、葵(冬葵)、藜、莪(播娘蒿)、芹(水芹)等。其中苦菜很早就成为常蔬,不仅寻常百姓食用,还是王公富室的菜肴;而冬葵是白菜出现以前的“百菜之主”,都是千百年来中国百姓喜爱的佳肴。
其余野菜的味道大都不美,有时还带有特殊气味,必须经过处理才能进食。因此,大概只有荒年或某些特别地区才会采食,属于不常用野蔬。此类野菜,包括卷耳(苍耳)、芣苢(车前草)、苹(田字草)、竹(萹蓄)、蓫(羊蹄)等。
野菜的食用法
除了佐餐,野菜还有其他用途,许多野菜同时具有药效,自古以来被当作药材使用。这类野菜有艾、苓(甘草)、果臝(栝楼)、萝藦等。另外,有些野菜真正食用的机会少,反而用来祭祀敬神,如苹(田字草)、藻、蘩(白蒿)等。
野菜的食用法有生食、煮食,或腌渍成腌菜。如果是生食,洗净后沾各种调味酱,配谷类进食。不过,当时的食用野菜多半是用煮的,例如《豳风·七月》之“七月烹葵及菽”句,“烹”即煮之意,全句说明冬葵和大豆都是煮后吃的;《小雅·瓠叶》:“幡幡瓠叶,采之烹之。”煮的是瓠叶。煮野菜一般用盐和梅调味,如《尚书》:“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所言。而《大雅·绵》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句,可见当时已有糖饴(麦芽糖),可能用于烹饪。《诗经》提到辛辣芳香的调味品有椒(花椒)、蓼(水蓼)等。另外,将野菜腌渍而成的菜蔬叫腌菜,古时称“菹”。《小雅·信南山》:“疆场有瓜,是剥是菹。”说明剥削瓜腌渍成“菹”。《周礼》中也提到“七菹”,分别为韭菹、菁菹、茆菹、葵菹、芹菹、箈菹、笋菹等,可见当时腌菜的盛行。
荇菜
今名:莕菜
学名:Nymphoides peltatum (Gmel.) O. Kuntze
科别:龙胆科
别称:金莲儿、水荷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2。悠哉悠哉3,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4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
1野菜类
荇菜(莕菜)
卷耳(苍耳)
芣蒴(车前草)
蒌(蒌蒿)
蕨(蕨)
薇(野豌豆)
苦(苦菜)
荠(荠菜)
竹(萹蓄)
蒲(香蒲)
莫(酸模)
葵(冬葵)
莱(藜)
莪(播娘蒿)
芑(苦藚菜)
蓫(羊蹄)
葍(旋花)
芹(水芹)
堇(石龙芮)
蓼(水蓼)
茆(莼菜)
2栽培蔬菜类
匏(葫芦)
菲(萝卜)
葑(芜菁)
韭(韭)
椒(花椒)
3栽培谷物类
黍(黍)
粱(小米)
稻(稻)
麦(大麦)
来(小麦)
菽(大豆)
4药材植物类
苓(甘草)
蝱(川贝母)
蓷(益母草)
艾(艾草)
藚(泽泻)
杞(枸杞)
葽(远志)
果臝(栝楼)
唐(菟丝)
5果树类
棘(酸枣)
枣(枣)
甘棠(棠梨)
梅(梅)
葛藟(野葡萄)
桃(桃)
李(李)
榛(榛)
栗(板栗)
檖(豆梨)
苌楚(猕猴桃)
郁(郁李)
薁(蘡薁)
瓜(甜瓜)
枸(枳椇)
桋(苦槠)
栵(茅栗)
6纤维植物类
葛(葛藤)
麻(大麻)
纻(苎麻)
榖(构树)
桑(白桑)
檿(蒙桑)
褧(苘麻)
7染料植物类
绿(荩草)
茹藘(茜草)
楰(鼠李)
蓝(蓼蓝)
柘(柘树)
8用材植物类
条(灰楸)
朴(槲树)
柏(侧柏)
椅(楸树)
桐(泡桐)
梓(梓树)
桧(圆柏)
松(油松)
檀(青檀)
枢(刺榆)
枌(白榆)
栲(毛臭椿)
杻(糠椴)
栩(麻栎)
杨(青杨)
梅(楠木)
驳(鹿皮斑木姜子)
樗(臭椿)
檴(桦木)
柞(柞树)
梧桐(青桐)
杞(旱柳)
柽(柽柳)
9器用植物类
楚(黄荆)
漆(漆树)
竹(刚竹)
荑(白茅)
蕑(泽兰)
菅(芒草)
台(薹)
莞(藨草)
蓑(蓑草)
10观赏植物类
唐棣(扶苏)
谖草(萱草)
木瓜(榠楂)
木桃(毛叶木瓜)
木李(榅桲)
舜(木槿)
荷(荷)
游龙(红蓼)
勺药(芍药)
荍(锦葵)
苕(凌霄花)
椐(蝴蝶戏珠花)
杨柳(垂柳)
杞(枸骨)
鹝(绶草)
11祭祀植物类
萧(牛尾蒿)
蓍(蓍草)
鬯(郁金)
蘩(白蒿)
苹(田字草)
12象征植物类
藻(菹草)
蓬(飞蓬)
葭(芦苇)
茨(蒺藜)
菼(荻)
芄兰(萝藦)
莠(狗尾草)
蔹(乌敛莓)
苕(紫云英)
稂(狼尾草)
茑(桑寄生)
女萝(松萝)
苹(珠光香青)
蒿(青蒿)
芩(蔓苇)
蔚(牡蒿)
延伸阅读
《诗经》与三礼的植物比较
《诗经》的植物名称
《诗经》不同篇章的植物差异与统计
参考文献
1.以全新的角度读《诗经》,不仅可以熟读《诗经》中的各类植物,还可以增加读者对《诗经》所涉及植物的深层意义理解。
2.以植物学的角度全新演绎《诗经》,在《诗经》中了解植物,在植物中领悟《诗经》的深层意义,增加读者对文学作品深层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3.全新的装帧形式,上百张精美高清图片解说,让读者更加直观地认识《诗经》中的植物,共同体味文学绵延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