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儒家:中国传统与全球文明》利用大量的材料和深刻的分析,检视了16、17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开启的对于“儒”“孔夫子”等概念和形象的建构过程,以及晚清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背景下,章炳麟、胡适等学者对于“儒”的再发明。作者认为,“在历史长河中,精神价值是一股建设性的力量”,正是在耶稣会士搭建的中西方交流中,西方人现在所熟知的“孔夫子”形象被建构了出来。这种建构夹杂了对于理想“他者”的想象和误读,并在启蒙时代对西方的思想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耶稣会士们借由“儒”这一概念进行的中文写作,又或多或少与胡适等近代知识分子对于“儒”的再发明相暗合。所谓“儒”的传统正是历史上的思想家们进行发明创造(也就是本书强调的“制造”)的结果,而这些“制造”又赋予传统以新的活力。
展开
——田浩(Hoyt Cleveland Tillman,亚利桑那大学)
本书会让文化纯粹主义者倍感震惊:我们热爱、崇敬且仿效的那个“孔夫子”,竟然来自17世纪耶稣会士跨文化的传播和误读。詹启华的研究层次丰富,兼顾了中国与汉学研究的细微差别及二者偏好之基础。
——苏源熙(Haun Saussy,斯坦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