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论:艺术审美体制的世纪场景》:
也正因此,真正和虚假生活的混淆,产生了供美术馆欣赏的“纯粹”艺术和装饰商店的“应用”艺术。在混淆之下,人们偏爱希腊神庙的规整形式,美学家们重视风俗画的情景,比如穆里罗在街头发现的脏兮兮的乞儿。他不仅画了他们的残衣,也画了吃甜瓜孩子的尴尬表情,还把吃葡萄孩子弄脏的脚底有意朝外画入前景。拉斯金如此批评穆里罗的小乞丐,也许不是对黑格尔发难。不过他的反论让我们看到,他显然不同于黑格尔把风俗画看作古代石雕和希腊自由的后继。他在探讨哥特本质的一章里,出格地写到这些衣衫褴褛的刁蛮乞儿的“顽劣”,也不是题外发挥。他长篇论断这幅作品的题材划分,同样不是讲题外话。拉斯金在此把画家分为三类:崇尚构图的形式主义画家,热爱事实的“感觉主义”(sensualiste)画家,调和两者的“自然主义”画家。就是说,一类画家钟爱不蕴含生命的完美,欣赏希腊神庙中屈从的规整;一类画家热爱不含和谐的生命,比如中产住宅与贫困街区、商店与工厂的世界。对于拉斯金而言,小乞丐“如同奥林匹亚诸神般”的平静,其实与新希腊风的店面设计同属一类。拉斯金针对希腊的完美和资产阶级世界的滥俗,针对奴隶服从建筑师的劳作和画家从街头流民发现的画趣,只推崇“自然主义”,它把艺术化作对一种得到崇尚的生活的表达,而它的模式就来自于哥特艺术。
所谓“自然主义”,就是转译从自然形式感到的情感。而这些形式,对伯克之后的英国人来说,从不是由直线构成的。拉斯金讲到哥特艺术的特征时,把自然主义作为第三点;第二点,是对改变的热爱。而第一点最为重要,就是哥特艺术的“蛮性”或说“粗陋”。这个词的来源有些讽刺,它传统上本是贬斥蒙昧时期蛮荒艺术。但拉斯金用这个词,是为逆转艺术的概念,推翻文明与蛮荒的对立。显然,哥特艺术本质上是不完美的艺术:它的组成部分少有对称,制作过程常有忽视本来意图的追加,用天真或怪异的繁多小石像作装饰;制作工匠技艺相差悬殊,却都不忘留下自己的印记,比如鲁昂大教堂藏书馆门的间隙中,有一个小侏儒石雕。它的不完美,可以用传统说法称作才能的失调:手不能充分实现思想,而思想急于执行,又妨碍了手的工作。在黑格尔看来,这种不足是象征型艺术的特点,这种艺术,不足以在物质上形塑出观念的各种形式,因为它不足以澄清这些观念本身。但拉斯金逆转了这个论断:象征型艺术,正是最典范的人类艺术,这种艺术出自一个急切的人,他急于实现他的思想,所以只有不顾自己的执行能力;这种艺术,出自一个不完美的存在,他一直在改进,总能推翻最初意图以更好地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难题、适应建筑的功能需要。最主要的是,这种艺术,属于用自己的手、按自己的思想去工作的人,属于自由的人,他们按自身思想制作装饰,即使这些装饰终将没入繁多的石像,他们也能为此感到喜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