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动力,举办了一次徒步旅行活动。没人心甘情愿地参加,也没人预料到,一个鼓励团队合作的活动,最终会演变成一次无法挽回的事故。五名女士结伴而入,却只有四个人走了出来,而失踪的这个人,恰是几天前准备揭露公司秘密的告密者。是谁杀了她,还是这真的是一场意外?
与世隔绝的丛林、关系复杂的伙伴、连环杀手的传说,让原本简单的活动被重重迷雾包裹。冲突一再发生,信任逐渐瓦解,隐秘一一揭露,警探福克不得不面对谎言、背叛、信任与私欲设下的重重陷阱,探寻事情的真相。
引 子
后来,其余四个女人只能在两件事上达成共识。第一,没有人看到丛林吞没爱丽丝·拉塞尔。第二,爱丽丝的尖酸刻薄就像利刃般锋锐。
女子小组没有按时抵达集合地点。
男子小组走出山林,轻松地拍着彼此的肩膀。他们比规定的正午十二点提前了三十五分钟,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野外拓展活动的领队穿着抓绒的红色工作外套,热情洋溢地欢迎五位男士的归来。他们把高科技睡袋扔向面包车后部,接着纷纷爬进去,如释重负。车上备有什锦干果和保温咖啡,但是他们却 探身越过食物,伸手抓起一个袋子。先前交出的手机统统装在里面,此刻才得以跟主人团聚。
窗外寒风刺骨,气温毫无变化。最近四天始终阴雨连绵,苍白的冬季太阳仅仅露过一次脸。好在车里还算干燥,男人们舒舒服服地靠在椅背上,其中一个调侃女人阅读地图的能力,引得众人哈哈大笑。他们喝着咖啡,等待同事出现。大家已经有三天没见面了,多等几分钟也无妨。
一小时后,烦躁不安取代了扬扬得意。五个男人陆续离开柔软的座位,沿着泥泞的土路来回踱步。他们高举手机,仿佛加上胳膊的长度便能捕捉到缥缈的信号。他们焦急地敲击屏幕,编写短信,却无法发送给城里的妻子。活动推迟了,要晚点儿回家。好不容易才熬过风餐露宿的日子,他们渴望享受热水澡和冰啤酒,更何况明天还得继续上班。
野外拓展活动的领队目不转睛地盯着山林。终于,他解下了腰间的对讲机。
援军迅速赶到。护林员套上醒目的反光背心,低声交谈。别着急,我们会立刻把她们带出来。他们熟悉登山客经常迷路的地方,而且距离天黑尚有几个小时。虽然时间不多,但是肯定够了,无须花费太久。他们迈着专业的步伐,飞快地冲进丛林,男子小组钻回车里。
等到搜救人员再次出现,什锦干果已经被吃得干干净净,咖啡的残渣冰凉而苦涩。逐渐黯淡的天空衬托着桉树的轮廓,众人脸上的表情十分凝重,戏谑的谈笑随着光线变暗消失得无影无踪。
男人们安静地坐在面包车里。如果这是一场会议危机,他们都知道该怎么办。只要降低产品报价或者增加合同条款就行,完全不用担忧。然而,丛林似乎让答案变得模模糊糊。死气沉沉的手机躺在大腿上,犹如坏掉的玩具。
对讲机中传来嘈杂的声音,车灯照向浓密的树林,呼吸在寒冷的空气中形成白雾。搜救人员回到原地,集中汇报情况,制订路线和计划。面包车里的男人们听不清讨论的细节,但是严肃的语气足以说明一切。天黑后,搜救行动将会大大受限。
最后,搜救队伍四下分散。一位身穿反光背心的护林员爬进面包车前排,准备开车送男子小组去林区旅馆。他们必须留下来过夜,现在谁也不能踏上返回墨尔本的三小时路途。男人们依旧沉默不语,突然,他们听见了第一声哭喊。
凄厉异常的尖叫回荡在夜空中,就像飞鸟的悲鸣。大家齐刷刷地扭头,四个身影出现在山顶。其中两个人似乎正搀扶着一个人,而另一个人则跌跌撞撞地跟在旁边,从远处看,她的前额染着深色的血污。
救命!她们高声呼唤。我们在这儿!我们需要帮助,她需要医生。救命!谢天谢地,总算找到你们了!
搜救人员拔腿狂奔,男人们紧随其后,手机被扔在面包车的座位上。
我们迷路了,有人说。我们跟她走散了,又有人说。
女人们拼命地呐喊、哭泣,吵闹的声响交织在一起,很难区分嗓音的差异。
爱丽丝呢?她出来了吗?她没事吧?
漆黑的夜色笼罩着山林,场面十分混乱,根本无法判断究竟是谁在询问爱丽丝的安危。
后来,当事态变得更加严重时,四个女人都坚称是自己在关心爱丽丝。
“风格明快。” ——《澳洲周末报》
“情节紧张。” ——《纽约时报》
“扣人心弦。” ——《泰晤士周日时报》
“十分杰出。” ——《堪培拉时报》
“精彩绝伦。” ——《周日邮报》
“创意新颖。” ——《文学评论》
“引人入胜。” ——《阿德莱德广告人报》
“欲罢不能。” ——《每日电讯报》
“一鸣惊人。” ——《西澳人》
“才华横溢。” ——《每日邮报》
《迷雾中的小径》令人叹为观止,延续了《迷雾中的小镇》的紧张惊险的情节、细腻丰满的角色和跃然纸上的背景。
——《美国联合通讯社》
《迷雾中的小径》甚至比《迷雾中的小镇》更加精彩,堪称悬疑小说的*峰之作。在哈珀的作品中,大自然处处都有危险,蕴含着难以预测的巨大力量,不过绝妙之处在于,她能够把大自然跟人性的考验结合起来,写出深刻的作品。
——《星期日泰晤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