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类的荣耀:是什么让我们独一无二:the science behind what makes us unique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284432
  • 作      者:
    (美) 迈克尔·加扎尼加(Michael S. Gazzaniga) 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一幅人类研究的完整拼图,彻底了解生而为人所代表的科学内涵。

  “认知神经科学之父”三部曲之一,《zui强大脑》总决赛国际评委迈克尔•加扎尼加科普经典。

  大师亲授的科普课,完整解析所有关于人类的研究。

  作为人类中的一分子,优秀的你怎能不读?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罗跃嘉、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武、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芬·平克联袂推荐。平克评价:“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一切有关‘什么是人类’的无与伦比科学发现。”

  隋书附赠阅读地图和知识图解。

  湛庐文化出品。


展开
作者简介

  [美]迈克尔·加扎尼加

  当代伟大的思想家、认知神经科学之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智囊团成员。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圣哲研究中心主任,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的负责人。

  揭秘左右脑分工模式,让“左脑”“右脑”成为日常用语,让脑科学进入普通人的视野。 联姻生物学与心理学,开创认知神经科学领域。

  著有《谁说了算?》《社会性大脑》《自然界的心智》《认知神经科学》《双脑记》等书。《纽约时报》赞誉:“加扎尼加之于脑科学研究,堪比斯蒂芬·霍金之于宇宙论”。

 


展开
内容介绍

   在漫长的进化史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才造就出无与伦比的人类?语言、社会、道德、情感、艺术、意识……这些能力是人类独有的吗?

   开创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著名思想家加扎尼加被誉为“脑科学界的斯蒂芬•霍金”。在本书中,他集合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人类本质进行了一场细致而深入的解剖,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将人类引以为豪的大脑中的各种功能一一道来,试图找到让我们变得与祖先截然不同,成为会思考、有感情的人类的关键所在。

 


展开
精彩书评

在《人类的荣耀》中,加扎尼加教授展现了渊博的学识,将神经科学、进化论、认知心理学、遗传工程、人类学、动物行为学、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起来,整合成一幅人类研究的完整拼图,叹为观止!我们可以从基础的脑细胞构造,一路走进大脑功能的核心,更能进一步追寻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本书值得每个关心科学、关心人类自身的人仔细阅读。

——罗跃嘉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国际社会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兼中国分会会长

 

迈克尔·加扎尼加先生集毕生渊博的学识和超凡的洞察力,用引人入胜的例子和浅显易懂的语言,带领我们漫游人类深邃的大脑和心智奇境,赏析在人类身上所涌现出的有别于生灵万物的特质,使我们得以窥视人类特有的复杂思维、情感和行为的源泉,并从中深刻感受作为人类的荣耀。

——李武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迈克尔·加扎尼加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他为我们撰写了这样一本绝妙的新书。在这本书中,他用标志性的幽默和谦虚,向我们阐释了有关思想和大脑的新研究,清晰明了而又令人信服。

——史蒂芬·平克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这本书的文笔睿智且极其吸引人。加扎尼加的研究成果,及其以极具感染力的热情与大众进行交流的能力,使他翘首于神经科学家之中。

——罗伯特·巴泽尔

《NBC新闻》首席科学记者

 

《人类的荣耀》传递了对认知神经科学界新发现的激情,有着大量令人激动的深刻见解。

——拉马钱德兰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脑与认知中心主任

 

加扎尼加的文字准确而令人愉悦,读者不需要很了解脑科学就能享受由他阐述出来的科学。

——弗洛伊德·布卢姆

《科学》杂志编辑、斯克利普斯研究所荣誉教授

 

在人类大脑的银河中航行时,没有比迈克尔·加扎尼加更好的向导了。

——丹尼尔·亨宁格

《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

 

这本杰出的作品揭示了人类何以在自然界中处于特殊地位的秘密。

——迈克尔·波斯纳

俄勒冈大学心理学荣誉教授

 

迈克尔·加扎尼加在《人类的荣耀》中大量分享了他的深刻见解,不仅十分迷人,同时也很好理解。

——史蒂文·海曼博士

哈佛大学教务长



展开
精彩书摘

                                    好口才赢得美人归

   新墨西哥大学(University of New Mexico)进化心理学家杰弗里·米勒(Geoffrey Miller)有个语言上的问题。哦,不是你想的那样,他说话挺好的。他关心的是语言为什么会进化出来。大部分言语似乎都是为了在说者与听者之间传递有用信息,费时又费力。看起来,这纯粹是利他行为。给予另一个人正确信息能得到什么样的适应性好处呢?米勒对早期理查德·道金斯和约翰·克雷布斯(John Krebs)之间的争论做了一番回顾,他指出:“演化对利他性信息分享的倾向性,并不比对利他性食物分享的倾向性更大。因此,大多数动物信号的进化目的必然是为了操纵另一动物,使之符合信号发送方的利益。”而对方则进化出忽略此类信号的能力,因为听操纵者说话可没好处。真的听啥信啥的,成不了我们的祖先。

   只有寥寥几种信号获得了信任,它们是可靠的。这类信号发出的信息是:“我有毒。”“我比你快。”“想都别想,我比你更强壮。”此外还有亲戚的警告信号,比如,“那儿有一只豹子!”之后是适应度指标,比如,“宝贝儿,看见我的大尾巴了么?”米勒得出结论,没有任何可靠模式表明进化倾向于其他种类的信息,因为它们都可能存在欺骗的动机。只要有竞争,就总会有欺骗的动机。人类语言是欺骗的温床,因为它可以随心所欲地描述倾听者不在场的其他时间和场合,比方说:“昨天我打到的那条鳟鱼足有66厘米长咧。”“我在山顶的那棵树上给你留了条羚羊腿。哎呀,怎么没有了?肯定是狮子叼走了。”“我奶奶能一个人开车去商店再开回来。”还有那句最臭名昭著的谎话:“我昨天在办公室干到很晚。”

   可靠的信息分享是怎么进化出来的呢?共享信息,说话者不一定会没了好处。事实上,通过亲缘选择和互惠利他,信息分享能够带来好处。尽管米勒承认这基本上正确,甚至也有可能是语言最初出现的源头,可当他观察人类的实际行为时,却发现它并不完全符合亲缘关系和互惠模型的预测。如果你把语言看作是信息,它带给听者的好处多过说话者,因此我们理当进化得善听而寡言才对。我们不该讨厌长舌客,不该讨厌自以为是的健谈家,不该讨厌动不动就“我再多讲15分钟”的发言人,恰恰相反,我们应该不喜欢坐在那儿全神贯注听我们说话却一点儿不肯介绍自己的人才对嘛。人人都有话要说。在交谈的时候,人们往往想着自己接下来该说些什么,而不是专心倾听其他人在说什么。甚至还有人专门为发言程序写了书,规定谁在什么时候可以说话。我们理当进化出巨大的耳朵和勉强够用的说话器官,全力收集能收集到的信息,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进化出异常发达的说话能力和远为逊色的听觉能力。

   着眼于这一难题,米勒提出,语言的复杂性进化自口头求爱。这能解决利他问题:男女雄辩的口才能带来性回报。“语言的复杂性有可能源自若干种因素的结合:性选择、心理上对清晰阐述思想的偏爱,以及适应度指标效应。”米勒并不认为人类大脑体积庞大完全是性选择造成的,他认为性选择大概只占了成因的10%。

   人类学家罗宾斯·伯林(Robbins Burling)提出了另一套相关理论。他想知道,从事打猎、贸易、制造工具这些活动,只需要有语言的雏形就足够用了,但为什么后来却出现了更为复杂的语言形式呢?他认为,语言最初产生之后,雄性雄辩家凭此互相竞争社会地位,口才最好者能获得生殖优势,导致了语言越变越复杂。他列举了这一生殖优势在不同社会的证据,从亚诺玛米到印度,再到古希腊。虽说这一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考虑的是领导权问题,他也这样总结道: “我们需要发挥出自己最棒的语言,才能赢得爱人。”

   ——等等,你是说,大个儿的脑袋是用来调情的?那是不是说法国人的大脑体积最大呢?

   ——有这个可能。拿上工具,咱们得去做个研究。

   想想人类求爱活动中会涉及哪些因素。假设你跟别人随意聊天,对方或许会带着适度的怀疑态度。而求爱时赌注可就大了。如果你成功了,它或许能带来繁衍后代的好处。你务必要拿出大口径武器来,因为你的听众会在各个方面挑三拣四。她会自动评价你所说的话是否合理,是否与她的所知所信相吻合,是否有趣新颖,她能否据此推断你的智力、教育程度、社交能力、地位、知识、创造力、幽默感、个性与品格。“波士顿红袜队怎么样”一类的话题可引不起她的兴趣。还记得在《偷天情缘》(Groundhog Day)里,比尔·默里(Bill Murray)用了多长时间才搞定求爱吗?

   口头求爱并不限于一对一的接触。当众演讲,以及任何能提高智力威望的活动,都能宣传你的魅力和地位。诚如米勒所说:“语言把思维公开展示出来,如此一来,性选择在进化史上头一次清晰地看到了思维。”

   这有点叫人糊涂。如果男性这么擅长说话,他们怎么会得来个不善沟通的名声?如果男性得到选择是因为他们的口头求爱能力,女性们又怎么会戴上话唠的帽子?请记住,口头求爱是双向的,并被视为一种适应度指标。这意味着从竞争生存资源所花的时间和精力两方面来看,它艰难而又昂贵。一旦有了配偶,男性再从事这种高成本的行为就得不偿失了。他再不需要唠唠叨叨,只需要一两句话说不定就能度日了——除非女方以性为要挟,他们才会再花言巧语一番。然而,女性则有动机继续口头求爱活动,因为她们希望把男性留在身边,帮助自己养育后代。


展开
目录

中文版序 欢迎踏上关于大脑的探索之旅

序 人类凭什么独一无二

 

第一部分 人类生命的基础

01 人的大脑是独一无二的吗

脑袋大一定智慧多吗

从大脑结构看人类的独特性

寻找控制语言的基因

【结论】

02 我们与黑猩猩有何不同

黑猩猩会是个好对象吗

生理影响的不只是外表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教黑猩猩学说话

人类不是唯一懂得恐惧和暴力的动物

【结论】

 

第二部分 穿行于社会世界

03 在社交中成长

决定种族存亡的社会行为

社会群体的起源

为什么人类天生爱八卦

欺骗与反欺骗斗争的五重境界

好口才赢得美人归

游戏不只为了玩乐

【结论】

04 指引道德的罗盘

我们有运行道德程序的硬件吗

理性不能统治一切

搭建人类道德的五大模块

理性思考终有用武之 地

人人都是伪君子

宗教:道德直觉的副产品

动物有道德感吗

【结论】

05 我理解你的痛苦

从身体模仿到情绪模仿

其他动物也会模拟行为和情绪吗

我的情绪我做主

区分自我和他人

【结论】

 

第三部分 人类独有的才华

06 步入艺术女神的国度

艺术到底是什么

爱美就是懂艺术吗

从石器时代的艺术说起

大脑喜欢什么样的风景

我们都是音乐家

【结论】

07 我们都是二元论者

人类是天生的分类学家

无师自通的物理学

对非人类使用心理理论

我们是唯一的二元论生物吗

深思熟虑,理性思考

【结论】

08 藏在大脑中的“小人儿”

关于意识的未解之谜

意识的守门员:注意

让左脑和右脑说再见

活在解释器编织的世界

我只要做我自己就好了

动物的意识能达到什么程度

【结论】

 

第四部分 超越生理限制

09 谁会需要肉体啊

改造我们的身体

你想要个什么样的机器人

有意识的机器是可能的吗

掌上电脑前来救驾

操纵自身的进化

【结论】

 

结语 只有人类会思考生命的意义

致谢

译者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