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凌晨四点半:让青少年用哈佛方式成长,像哈佛人一样成功》:
有方向要坚定,没方向要试行 人,全都是为“发现”而航行的探寻者。
——哈佛大学毕业的美国思想家、文学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在一堂有关如何追寻目标的必修课上,哈佛大学行为动机学教授比克力讲述了他的朋友卡迪和迈克的航海故事。
卡迪和迈克都是航海爱好者。有一次,他们俩准备了一些水和食物,又一次踏上了航程。不过,就在距离目的地还有一半的路程时。船上的导航仪失灵了。由于他们准备得不够充分,水和食物都不富余,连航海图都没有带,所以卡迪就生出了原路返回的念头。迈克却不同意这么做.他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认为即便没有导航工具他们也能到达目的地。经过一番商议,他们俩最终一致决定继续航行,并选择了两条最有可能到达目的地的线路。迈克认为,只需要顺着这两条线路各走三分之一的路程.就能知道他们所选择的道路是不是正确的。于是,他们就试着这么做了,最后果然在水和食物消耗完以前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
讲完朋友的经历,比克力教授说:“一个人的一生是以目标作为驱动力的,在人生的竞技场上,一个人无论多么优秀、素质多么好,都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后以坚定的姿态去实现这个目标,不管你在这个过程中遭遇的是狂风还是暴雨。当然,谁都不能保证,在人生的最初你就拥有愿意为之献身的明确目标,也许会有短暂的迷茫,一时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哪一条路适合自己,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多次的摸索不断地尝试,直到找到既切实可行又适合自己的道路为止。这正是我讲述朋友的经历想要传达的意思。” 为了进一步阐释自己的理念,比克力又向学生们讲述了哈佛大学迄今为止唯一的女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的事迹。
德鲁·吉尔平·福斯特不但是一位女校长,还是一名历史学家,善于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实。她认为,当今世界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高等教育也必须适应这种变化。
她说:“人们目前所面临的选择,是怎样去定义成功才能使它具有或包含真正的幸福,而不仅仅是金钱和荣誉。有些人担心,报酬最丰厚的选择也许并不是最有价值的和最令人满意的。还有一些年轻人担心,如果成为一个艺术家或一个演员,一个人民公仆或一个中学老师,应该怎样生存下去。然而,人们可曾想过,如果你的梦想是在新闻界有一番成就,那么你怎样才能找到那条通往梦想的道路呢? “答案是:‘如果不试一下,你就永远都不会知道。’如果不去追求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事,你终将后悔。人生路漫漫,你总有时间去给自己留‘后路’,但可别一开始就走‘后路’。” 比克力教授跟福斯特校长有着深厚的交情,他非常了解福斯特的人生经历,曾经多次把她的故事当作范例讲给学生们听。比克力教授认为,福斯特校长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就,一方面是她了解自己所要追求的是什么;另一方面,福斯特校长敢于尝试和探索,她能够成为哈佛大学唯一的一位女校长,其中一个原因也正在于此。
其实,许多成就非凡的人也并不都是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人生方向。比如英国诗人华兹华斯,他也曾经历过人生的彷徨。刚上大学时,他经常为了未来的生计感到恐惧,所幸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不停地读书、写作,与有见地的人交谈,试图找到自己的理想。终于,在一个夏日午后,他写出了《咏水仙》这篇一鸣惊人的作品。
还有那些孩子,他们在看到别人走路、交谈、读书、唱歌、骑车时,也往往会下意识地决定将来一定要学会这些本领。虽然这种决心并非刻意而为,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算是对目标的一种尝试。只要孩子们多次进行这种尝试,就不难如愿以偿地学会他们渴望学到的本领。
而有些人则不同,他们既没有方向,又不敢冒险,只是盲目地走上了一条看似平坦的路,最终在平庸之中度过了一生。
人生的目标因人而异,各有不同,但是无论如何,你都必须试着确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目标,并为实现它而矢志不移地前行,而不能总是漫无目的地四处徘徊。《荷马史诗》中有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事了。”很多人做着毫无方向的事情,过着漫无目的的生活,他们是注定要失败的。
正如比克力教授不止一次地提醒他的学生:“如果你已经确定了目标,就坚定地走下去,不要放弃;如果还没有确定,就不断地摸索、尝试,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为止。在试行的过程中,或许会出错,或许会失望,但是只要你始终不放弃努力,在确定目标之后还能将这股执着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收获丰硕的成功之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