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克里斯多福•孟
我们的爱能维持多久?
亲密爱人,如何从不完美走向无限美好?
结婚,你准备好了吗?
当我们的亲密关系出了问题,怎么办?
在亲密关系中,如何应对接踵而来的情绪和压力?
婚姻不幸破裂,我们如何面对接下去的人生?
在本书中,李中莹老师打破了很多传统的“应该怎么样”的概念,根据现代社会中人们遇到的关于恋爱、婚姻中的困惑进行了更加明确、犀利的解读,让读者看清亲密关系的真面目。
人可以每天过得轻松满足,以至人生成功快乐,在亲密关系上也一样。只有正面地去面对真正的问题,明白其中的破坏因素,并学习有效的思想模式和行为模式,我们才可以建立成功快乐的情感关系和婚姻。
第一章 一切是怎么开始的
人都是轻浮的。
——莎士比亚《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nthing)
我们天生就有与人一起跳舞的能力,只是没有得到必要的训练而已。要想轻松而优雅地翩然起舞,我们就必须学习舞步,勤加练习。要体会跳舞的快乐,就得付出努力。有的人虽然身体不灵便或者信心受到打击,却更加努力,勤学苦练;有的人受过严重的伤害,可能永远无法娴熟地跳舞;有的人却接受他人的说教,认为跳舞是罪恶的。
人与人的关系与此完全一样。我们儿时的经验会塑造或者扭曲成年后的关系。年幼时,有人不幸遭受心理创伤,受人忽视,遭到打压或虐待,这要经过很多年的努力和练习,才可能娴熟而优雅地起舞,与爱侣相互做出承诺;有人则因为受到严重的伤害,非得折磨别人进
行报复不可;还有人由于过去受过重创,以致再也无法与他人建立成熟的关系。
不过,大多数人都能得到父母足够好的养育,在关注(attention)、接 纳(acceptance)、 欣 赏(appreciation)、 喜 爱(affection) 及 包 容(allowing)的情感需要上得到充分的满足,这五个方面就是 5A。这样在成年之后,我们才能驾轻就熟地与人健康交往。这意味着我们能以正念交往,既不会萌生盲目的占有欲,也不会对彼此的亲近过度恐惧。不过,若不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没有人可以轻松地与人交往,正如不接受指导和训练,也没有人可以轻松地跳舞一样。有人会成为跳舞高手,有人则从来没有跳得特别好,尽管别人可能并没有完全注意到。人际关系与此类似,可能看起来很成功,但未必包含真正的亲密或承诺。在这种关系下,如果还结婚生子,就真的会出现问题了。学习跳舞的人可以拒绝提升舞技,对别人的影响可能并不大,但若我们在关系中也这样做,有人或许就会受伤(本书提到的“关系”一般指关系双方都有亲密的感情投入,不论是否生活在一起)。
但是,有些人小时候受过严重的伤害,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们的心理创伤严重,很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时间还来得及,只要解决早年的这些问题,他们仍然能学会亲密地与人交往。练习与人交往,学会娴熟地交往,都需要投入精力,这是我们的责任。这一切不会自动发生。我们必须虚心学习,接受教诲,哀悼过去,参加心理治疗,认识真实的自我,戒除陈年陋习,与伴侣一起修持,进行灵性修炼——阅读一些心灵成长的书籍(如这本书)并加以实践。任何人只要调整好心灵,都能做好这项功课,即使儿时受过创伤,心灵也能得到疗愈,建立圆满的人际关系。最终,和谐而默契的舞姿会取代笨拙而蹒跚的步伐,映照着这一切背后爱的心声。
正面的信念就是助力
我们都听说过,儿时的创伤会损害成人期的人际关系,但对于人生旅程的童年阶段,我一般持积极态度。那时发生的一切固然重要,但并不如我们现在对它的看法重要:积极地视其为促进我们成长的助力,还是消极地视其为持续伤害我们自身及人际关系的负担。如果我
们能哀悼过往,以此减少它对我们当前生活的影响,那么,我们在与伴侣紧密相依的同时,也能维系好彼此的界限。只要我们有应对逆境的计划,就没有任何难题能让我们绝望。
即使亲密关系带来的是痛苦,双方的感情没有未来,有些人仍不愿放手。我们听说这些人被贴上了“依赖促成者(codependent)”的标签。不过,自我感深深地扎根于我们和原生家庭亲人互动的关系里。如果一段关系重现了我们最初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关系的破裂就
会令我们恐惧,内心的安全感也会受到威胁。于是,关系变化的任何结果(即使变得更好)都意味着危险。每当要花时间改变关系时,我们就面临着挑战:能否以慈悲之心对待自己。即使改变关系要花费一些时间,也未必表示我们懦弱或者共依,而只是意味着,我们曾经饱
受伤害的心灵对于过去阵痛所带来的压力和影响仍然很敏感。亲情纽带的削弱和断裂会伴随我们一生。重复旧的关系是人生常态,但重建新的关系才是健康的。一旦我们用新的行动取代原来的防御反应,不管进行得有多缓慢,在我们的关系中都能形成新的能力和技巧。这能
让我们消除儿时封闭的心结。我们人类还要保持与同伴生机勃勃的关系。我们要相信,在这广阔而又残酷的世界的某个角落,总会有人对我们独特的存在做出回应,热情地与我们共鸣。尽管对此我们不能强求,但可以保持开放的心态静待他的到来。
如果我们在童年就得到完全的满足,就会失去探索外部广阔世界的动力。成年的旅程在我们离开家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我们必须离开父母构筑的安全小窝,在成人的世界里寻找人生伴侣。没有这种需要,我们就可能沉溺于原生家庭的舒适,与外面更广阔的世界隔离,那就永远找不到自己在外界独特的定位。这也能解释,为何任何人和事物都不足以满足我们所有潜能的发展。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她要保持我们的活力,让我们的心无法永久地得到满足。不过,因为某些人和事物,上天确实赐予我们片刻的满足,这能给我们支撑。一旦如此,我们便找到了自己。在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第七封印》里,有位骑士对这一情形进行了极其感人的描述:“我将记住这一刻的宁静——这些草莓、这碗牛奶,还有你薄暮中的脸。我将记住我们说过的话,把这段记忆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里,就像捧着一碗鲜奶。这标志着极大的满足。”
伴侣的爱不仅能让我们当下得到满足,其所激起的涟漪也能回到过去,为我们修复需要没得到满足的过去;爱的涟漪还能向未来扩散,促使我们的内心发生变化。于是我们有了一番领悟:“现在我不必要这么多,现在我不必如此过多地怪罪父母,现在我可以坦然地接受爱,不会一再索求。我能拥有,这已经够了。”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在人生旅程中才能亲密地与人相爱。
打造健康的自我
心理与灵性的成长离不开抱持性的环境,即安全而可靠的 5A 背景。我们就像活在育儿袋里的小袋鼠。在子宫、家庭、关系、支持的群体和灵性社群里,我们都曾体验到这种抱持。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内在自我都需要有爱心的人的关爱,他们会顺应我们的情感,回应我们的需要,增强我们的个人力量、可爱程度。促进内心的宁静,是我们内心最强大的后盾。爱我们的人理解我们,让我们感受到关注、接纳、欣赏、喜爱和包容,给我们留出空间,做真实的自己。
所以,我们的功课就是把独特的自己调整到最健康的状态。
健康自我(healthy ego,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心理过程连贯一致的运作”)是我们内在的组成部分,能观照自我、情境及他人,进行评价,并适当地做出回应,朝着我们的目标迈进。我们不要放弃这方面的自我,相反,我们要立足于此。健康自我对关系有益,能让我们对自己的抉择和承诺更负责和更敏感。另外,神经质自我(neurotic ego)也是我们的组成部分,它被动地受到恐惧或欲望的驱使或压制,会滋长傲慢、执着、优越感和控制欲。有时,神经质自我还会进行自我否定,让我们觉得自己是他人的受害者。我们人生的灵性
使命注定要消灭这种神经质自我。神经质自我的肆虐会吓跑亲密的情感,威胁我们的自尊。
西方心理学非常注重自我感的建构。相形之下,佛教则十分重视放下自我独立而僵化的幻象。这两种观点看似矛盾,但如果我们认识到,佛教是以健康自我为前提的,就会明白这两种观点其实并不矛盾。佛教并不主张放弃以下人生任务:培养能力与信心,与他人融洽地交往,探索生命的目的或履行人生的责任。的确,我们放下自我之前,必须先确立自我。这里的自我是为了方便而暂定的名称,并非什么永久不变的终极真相。如果说僵化和局限的自我并不存在,那就相当于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也就是佛心或佛性。我们能超脱局限的自我。我们远非局限自我所显现出来的简单面貌。
伟大的神秘主义者在冥想的体验之中感受到天人合一(oneness),他们先是感到身心的宽慰和放松,继而感到一股力量,驱使他们带着服务众生的使命感入世(这就是人生旅程称为英雄之旅和矛盾之旅的原因)。这并不是说,我们所有人一生都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人道主义事业,那需要特殊恩典的特别召唤。如果我们能活出个人爱的能力,我们便达到了圆满。如果我们能在每个独特而卓越的方面展现内心的爱,我们的灵性修持便臻于完美。
第一部分 我们的爱能维持多久——亲密关系中的秘密
你对“恋爱婚姻”这个问题认识多少
爱一个人并不意味着“拥有”一个人
爱上自己内心的一张照片
激情之爱的两面性
爱并非快乐生活的保证
婚姻中的五大致命伤
坚持“我是对的”
托付心态
不愿分享内心感受
维持“苹果皮式的和谐”
不知如何有效地处
理冲突
共同信念、共同价值让两人相处和谐
“我”加“你”不一定构成“我们”
没有“要求”才能收获幸福的爱情
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 亲密爱人,从不完美走向无限美好
人的心理需要充分成长
没有充分成长,在恋爱婚姻中可能会出现问题
埃里克•埃里克森的成长的五个阶段
自我价值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本质
身份、自我价值和角色
自信、自爱和自尊
如何面对自我价值不足
一个人自身身份的局限性信念
“健康心理”应具备的6大类36项心理素质
思想态度
学习提升
自我管理
人格发展
情绪智能
人际沟通
“家庭系统排列”中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另一种人际关系
资格感缺失
未曾完成的成长会引发投射现象
第三部分 结婚,你准备好了吗
结婚对象有三大缺点,你会结婚吗
不肯改变
托付心态
不愿分享内心感受
同居时间越长,越难结婚
要恋爱,父母阻挠怎么办
走进婚姻的本质原因
婚后比婚前更幸福的方法
不断维持对彼此的欣赏
一起坐宇宙飞船去享受“太空时间”
案例分析
第四部分 如何获得完美的两性关系
两人相处的技巧
两人相处的沟通技巧
两人一同做些开心事
感情伴侣与事业伴侣
建立两人的共同目标和未来远景
给对方足够的空间
经常交换对彼此的感受
事半功倍的投契合拍技巧一——内感官的配合
各种内感官类型的特征和配合方式
事半功倍的投契合拍技巧二——“先跟后带”的语言技巧
女人要有自己的时间和身份
第五部分 当我们的亲密关系出现了问题
自己提升了,而对方尚在原来的地方
对方失去了吸引力
对方不了解自己
意见不合
有了第三者
因为孩子或工作忽略了对方
移民或工作使我们两地分隔
家中的老人使我们关系紧张
第六部分 当婚姻已经破裂
婚姻问题造成对孩子的创伤
夫妻之间的争吵
夫妻间冲突与暴力
父母分居
父母离婚
如何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分手的创痛
财富的分配
不要急于找第二春
第七部分 亲密关系中的情绪与压力管理
情绪取决于自己的内心
消减压力的技巧
当自己有情绪的时候
当对方有情绪的时候
附录
看了这本书,也许会减少90%吵架与分手的概率。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干货很多。之前总觉得两个人在一起,只要有爱就好啊。但确实“相见欢,同住难”,就算是如此亲密的两人相处,也是需要技巧的。尤其是婚后,不能放任婚姻与感情就此随时间流逝,而是需要用心经营。
——佚名
书中给了很多的方法和指导,关键是我们在阅读后,需要结合实际,把适当的方法用在实际生活中。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很有用,也希望另一半能好好看一下,但后来慢慢觉得,只有自己先改变,才能影响身边的人。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