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1759—1805),德国古典文学和古典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歌德并称为“德国最伟大的作家”,死后与歌德合葬。席勒与歌德的合作创造了德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十年,他的《欢乐颂》被贝多芬谱为《第九交响曲》四海传唱,他以美学为依托思考了人性的完善、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改良。席勒的著作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从蔡元培到郭沫若,从鲁迅到田汉,从王国维到朱光潜、宗白华,无不推崇他的思想成就、受到他的直接影响。
张玉能,祖籍江苏南京,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学、西方文论、文艺学等方面研究。主要著作有《审美王国探秘——席勒美学思想论稿》、《席勒的审美人类学》、《新实践美学论》、《美学要义》、《西方文论思潮》、《西方美学思潮》,译著有《秀美与尊严——席勒艺术和美学文集》、《席勒散文选》、《赫尔德美学文选》。
展开
——歌德
正如一副躯体,如果缺少某种化学元素、某种维生素,就会衰弱、生病,而“席勒”这个元素正是我们的社会这个有机体所不可或缺的东西。
——托马斯·曼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以及其他文章里建立了浪漫运动时期的人道主义的理想:理想的人是全面得到和谐自由发展的“完整的人”。
——朱光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