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定居何处——最重要的人生抉择
2世界不是平的
《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说,世界是平的。由于科技进步,现在全球竞技场已经变平了,世界为获胜者准备好了奖章。无论我们居住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所有人都是参与者。弗里德曼写道:“当世界是平的时候,即使你不移民也可以创新。”
这个提法已经有年头了。当我们刚刚进入20世纪时,评论家们就在写作关于贸易和科技使世界变平的文章,这种世界变平的效应使得生活在何处不再重要。由于电报和电话的发明、汽车和飞机的出现、个人电脑的兴起,还有互联网的普及,许多人都认为科技进步削弱了实际地点的重要性。
这一预言在今天仍然很流行。1995年,《经济学家》杂志封面上赫然印着“距离的消亡”。该杂志的记者弗朗西丝·凯恩克洛斯(FrancesKairncross)预测:“由于科技和电信竞争,距离将不再是问题。”四年后,这本杂志又很自豪地宣称:“无线通讯的革命从根本上粉碎了地域限制。”新的通讯技术将成为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的“重要杠杆”,我们因此而可以自由选择定居地点。
在过去十年中,我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研究上述理论上,以便为我的具有挑战性的理论寻找证据。我的团队帮我做了大量研究,收集了许多数据以及能够证明地点在全球经济中极为重要的证据,在随后的两章中,将具体谈到这个问题。那么,我的基本论点是什么呢?
无论如何,国际经济形势都不能用“世界是平的”来形容。
“如果孩子们一来到这个世界就能拥有聪明才智、强健的体魄、灵活的头脑、好看的外表和疼爱他们的父母,他们就会在未来占有很多优势,但同时定居何处也很重要。”这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经济学家和贸易专家爱德华·利默(EdwardLearner)在著名的《经济学文献》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批评《世界是平的》的书评中的一段话。理论上,我们可以选择居住在任何地方,但是有些地方会提供更多的机会。
对“世界是平的”这一论断的最明显的挑战是全球城市和城区的爆发性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聚居在城区中。生活在城区的世界人口的比重从1800年的3%上升到1900年的14%,到1950年,这一数值已经达到30%。而现在已经超过了50%。在发达国家,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城区。
人口增长并不是世界不平的唯一标志。在本章中,我将提供具体的图表来证明经济活动和创新的极度集中。就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和前沿创新而言,今天的全球经济是由很少的几个地方推动的。另外,全球竞技场并没有任何将要变平的迹象,原来的最高点——那些推动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城市和地区正在变得更高,而原本的谷底——那些几乎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正在变得更加缺乏活力。
的确,全球化非常强大,过去从来不曾参与到全球经济中的地方现在也开始行动了。但所有这些地方都能够平等参与全球化并从中获益吗?新技术和经济资源仍然高度集中,所以对世界经济最为重要的地点仍然屈指可数。
其实,全球化有两方面表现。一方面比较明显,就是日常的经济活动(比如说简单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各地扩展开来;而另一方面不是很明显,就是更高层次的经济活动,比如说革新、设计、金融和传媒日益集中在少数地点。
弗里德曼这样的思想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全球化如何使经济活动不断铺开(我们可以称之为全球化的离心力),同时他们也忽略了经济活动集中的现实(向心力)。哈佛商学院教授和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Poaer)称之为“地点悖论”,他在2006年8月对《商业周刊》的记者说:“地点还是很重要的。当一切都越来越具有流动性时,地点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一点,迷惑了很多聪明人。”
这些学者所犯的错误是将全球化看成了非此即彼的事情,而事实并非如此。理解新的全球现状的关键是要认识到世界既是平坦的又是起伏的。
夜色中的世界
下面几幅图是由马里兰州立大学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蒂莫西·古尔登(TimothyGulden)根据研究结果绘制的。这些图在世界地图上描绘了全球的经济活动。2005年10月,当这些图的早期版本发表在《大西洋月刊》上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我们随后更新了这些图以便反映更多的信息。根据传统的人口密度标准和全球经济产出与创新的新标准,这些图都反映出全球化导致的惊人的集中趋势,大概有20~30个地点对于全球经济而言至关重要。
图2-1描绘了全球人口分布情况,为了确定那些对世界经济至关重要的“超级地区”,我和我的团队收集了许多数据(我将在第3章 中进行详细讨论),图2-1就是根据这其中的数据绘制的。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是印度德里到拉合尔一线,这个地区生活着1.2 亿多人口。还有其他几个地区人口超过了5000万,有12个地区的人口在2500万到5000万之间,有33个地区的人口在1000万到2500万之间。
当然,人口密度只是衡量经济活动的一个很基础的指标,不能完全反映生产率最高的地方与其他地方之间的巨大落差。有时,相对较小的城市(比如赫尔辛基)的人均产出反而非常高。相反,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聚居区经济产出并不高,甚至相当贫困。所以,在确定“超级地区”时,不仅仅要考虑人口,还要考虑经济产出。
很遗憾,关于世界各地区的经济产出,我们没有来自同一个权威机构的完整数据,但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个大致的估测指标。图2-2备受关注,它表明了夜幕降临之后全世界的照明情况。灯光更为集中的地方会消耗更多的能源,也可以假设这些地方有更多的经济产出。
为绘制这些图,古尔登使用了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的国防气象卫星计划的数据。他绘制了照明地区,标出了照明原因——家庭照明、工厂照明、街道照明、休闲娱乐照明。凭借一系列空间和数据统计技术,古尔登能够根据这些地区的照明情况来估算当地的经济活动。我把古尔登的估测指标称为“以灯光为基础的区域生产总值”(light-basedregionalproduct),简称LRP。
得出了预测结果之后,古尔登根据美国城市区域的经济产出和世界银行国别GDP数据来检验预测结果。他随后又将这个预测结果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公布的人口预测结果进行比较,以此来证明这一方法可以对经济活动进行合理预测。最后,他将LRP的预测结果与耶鲁大学的廉·诺德豪斯(WilliamNordhaus)和他的团队对GDP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最终的结果反映在图2-2上,它描述了我们对2000年全球每一平方公里的以灯光为基础的区域生产总值的预测。
如图2-2所示,全球经济主要集中在二十几个超级区域里,在下一章我将会具体解释。其中,两个超级区域的经济产出超过了2万亿美元。大东京区域(2.5 万亿美元)以及另一个极大的超级区域——从波士顿经纽约到华盛顿特区(2.2 万亿美元)。就经济总量而言,这两个超级区域可以在世界上排第三和第四位,大概和德国相当,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另外还有四个超级区域的产出超过了1万亿美元,分别是美国的芝加哥一匹兹堡大区域(1.6 万亿美元)、欧洲的阿姆斯特丹一布鲁塞尔二安特卫普大区域(1.5 万亿)、日本的大阪一名古屋区域(1.4 万亿)和英国的大伦敦区域(1.2 万亿)。上述任一区域都可以列入世界国别经济总量排名的前十名,他们都比意大利、加拿大、印度、韩国、俄罗斯和巴西的经济总量大。全球有四十个区域的经济产出超过了1千亿美元。超级区域不仅仅是国别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尽管不能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相比,印度和中国经济的分布也非常不平衡。根据古尔登的灯光照明数据,中国65%的经济产出是由25%的人口所在的区域创造的。在印度,26%的人口所在的地区创造了超过一半(54%)的经济产出。对比美国的情况可以看出,美国各大区域的经济产出大致和人口成比例。尽管美国的人口和生产力分布不平衡,但是分布在相对而言比较多的几个区域,而中国和印度的工业化开始得较晚,他们的资源和生产力更加集中。当前的进程将会让世界变得更加不平衡。
智慧之城
人口和经济活动分布都将变得更加不平衡,而创新这个经济增长的引擎将变得最为集中。全球竞争在创新领域的情况是最不平衡的。图2-3描述了根据获得的全球专利多少来衡量的世界创新中心。古尔登通过另一种新的方式制作了这些图。他使用灯光照明来确定经济区域,又使用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的数据来查询每一位在美国注册专利的发明者来自何处。于美国专利数据偏重于在美国获得专利权的发明者,因此他使用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对世界各个地点作出更为精确的预测。
展开
世界并不是平的,三维的“地点”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理查德·弗罗里达说得非常对。作为弗罗里达观点的长期拥趸,我要把这本书送给更多的同事!
——汤姆·彼得斯 《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作者
理查德·弗罗里达告诉你为什么选择居住地比以往更为重要。这本书富于热情,思想深刻,是了解我们所在城市的必读书。
——蒂姆·哈福德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生活的逻辑》(The Logic of Life)作者
弗罗里达是美国睿智的工作与生活的观察家。他带着那种知识分子独有的优雅,一次又一次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明确的阐释。
——米歇尔·科林 《商业周刊》网站
这本书说出了我一直没能用言语来表述的想法:为什么某些人特别适合居住在某些城市。如果我能说出弗罗里达写的这些内容,我将不需要竞选助手。
——约翰·希肯鲁普 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