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2000年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我国农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2.49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5.8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38%(当年价格);粮食总产量由2000年的4.62亿增长到2023年的6.95亿t,年均增长率为1.72%;肉类产量由2000年的0.60亿t增长到2023年的0.97亿t,年均增长率为2.12%;水产品总量由2000年的0.37亿t增长到2023年的0.71亿t,年均增长率为2.88%。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优势农产品区、特色农产品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脉络,呈现出专业化与协作化、产业化与融合化特征。事实上,农业产业集聚化不仅已成为一种政策导向,更是历史选择的结果。众多学者的研究结论显示,我国已形成一定的农业产业集聚格局,主要表现为我国水稻种植逐步向中西部集聚、畜牧业逐步向北部集聚、大豆种植向东北集聚等趋势,也出现了诸如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甘肃马铃薯产业集群、福建武夷岩茶产业集群、云南斗南花卉产业集群、安徽茶叶产业集群等,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传统“高投人、高消耗、高产出”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在促进农业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业面源污染严峻、农业投入品效率低下等问题,农业资源环境压迫、国家粮食安全等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业碳排放量成为重要的碳排放源。农膜的大量使用和残留、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的过度使用以及农业固体废弃物的不当处理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和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对农产品的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构成威胁。2019年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为94067.21万t,占全球农业碳排放的12%左右。其中,农业能源利用、农用物资投入、水稻种植、畜禽养殖是主要的碳排放源,所导致的碳排放量占比分别为14.21%、26.38%、25.95%和33.46%(田云等,2022)。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4.76,中、低等地占比高达78.05%,全国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分别达到165.34万km2、257.37万km2。另一方面,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要素投入约束趋紧、要素投人效率低下等问题,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迫在眉睫。2022年,全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和农药利用率分别仅为41.3%和41.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仅为75%。2023年我国农业用水量占当前全国用水量的62.18%,缺水压力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家平均水平的2倍。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之一,也是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维系当代人福祉和保障子孙后代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解决现阶段农业发展面临的现代要素供给乏力、生态环境约束趋紧等多重桎梏,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推进农业绿色生产,致力于实现农业生产由注重“量”的增长向“质”“量”并重转型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被认为是衡量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不仅关注农业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同时将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量纳入考量,可以更为真实、更为客观地衡量农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破解农业“经济一环境一可持续增长”困境、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体制逐步完善。一方面,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均着重强调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2017年《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提高效能的原则,强化高质量绿色发展导向”。另一方面,农业产业集聚区也发生了空间转向。农业空间是人类生态文明的重要承载地。通过“三区三线”的划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保障了农业发展空间。农产品品牌作为农业生态价值转化、文化承载的主要载体,农业品牌化被认为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品牌建设已经总体进入“从规模化到标准化,从品质化到价值化,从好产品到好商品,从差异化到品牌化,从提升知名度到追求美誉度,从品牌意识全面引导到品牌管理逐步规范,从品牌国内领先到品牌国际知名”的农业品牌建设新阶段。2024年《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的资源环境保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