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到企业技术创新制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2468064
  • 作      者:
    王文军著
  • 出 版 社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从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到企业技术创新制度》是一部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技术创新问题的专著。《从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到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剩余索取权理论应用到技术资产领域,提出了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理论;利用技术资产价值变化模型,得出了技术创新团队期望收益的期权模型;利用淘金模型,研究了技术资产的产权界定、保护、流转对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的影响;运用治理模式权衡模型研究了技术创新组织问题,提出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悖论,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最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观点提供了新依据;分析了风险投资制度体系的构成,研究了风险投资体系中剩余索取权安排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提出风险投资是与知识经济发展最相适应的制度安排。《从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到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对国内科研院所的科研契约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对美国硅谷、128公路两个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具有激励效用的观点。《从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到企业技术创新制度》还基于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理论分析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微观制度方面的缺陷,研究了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制度的总体思路。最后,《从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到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在科研契约、技术资产产权制度、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完善风险投资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节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意义
  本书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剩余索取权理论解决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其理论意义包括:
  (1)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剩余索取权理论研究影响技术创新的关键制度因素,可从微观层面研究激励技术创新的制度导向,丰富了企业技术创新制度的研究视角。
  (2)作者提出了“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概念并将其作为技术创新制度的关键因素,在技术创新团队与企业产权之问设立一个中间概念,可以更加精确地对技术创新制度进行研究和分析。
  (3)为企业技术创新制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书利用技术资产价值变化模型,分析科研契约关键条款对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的影响,得出了技术创新团队收益的期权模型;利用淘金模型,分析技术资产的租值消散问题,研究了技术资产的产权界定、保护、流转对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的影响;运用治理模式权衡模型分析技术创新组织问题,提出了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悖论,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最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观点提供了新依据。此外,本书分析了风险投资制度体系的构成,研究了风险投资中的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问题及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提出风险投资是与知识经济发展最相适应的制度安排。
  二、实践价值
  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的现实意义在于:
  (1)本书提出制约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是一些现存的微观制度缺陷,主要表现在:科研契约缺少产业化导向和技术人股的制度安排;技术资产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界定产权,对发明者缺少激励;缺少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产生和成长的政策环境,创新源的产生和成长比较艰难;缺少有效的退出通道,风险投资制度体系的作用难以发挥。
  (2)本书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制度的总体思路:以实现技术创新团队拥有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为导向,在产权、契约、企业组织、社会经济组织方面调整我国的微观经济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第三节技术资产剩余索取理论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剩余索取权相关理论综述
  剩余索取权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罗纳德.H.科斯(Ronald H.Coase)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提出了交易费用的理论。科斯在文中提出“可以假定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它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设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发现相关价格的工作”国,即当企业指令系统比价格系统运行的交易费用更低时,企业就有了存在的价值。这一思想在科斯198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影响》中表达得更为明确“企业运营成本不但必须低于没有企业的经济体系中所发生的交易成本,而且必须低于其他企业从事相同运营所带来的成本” 。科斯还提出在企业中“一系列的契约被一个契约替代了。在此阶段,重要的是注意契约的特性,即注意企业中被雇用的生产要素是如何进入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技术资产剩余索取理论的提出、意义及其实际价值
一、历史背景
二、企业技术创新关键制度
第二节 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价值
第三节 技术资产剩余索取理论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剩余索取权相关理论综述
二、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制度相关理论综述
三、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章 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契约、产权、企业理论
一、契约理论
二、产权理论
三、企业理论
第二节 风险投资理论
一、风险投资的概念、类型、特征
二、风险投资运行体系的构成
第三节 技术资产理论
一、技术资产的概念和特点
二、技术资产的内容
三、技术资产的相关概念
第四节 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理论
一、研究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问题的意义
二、创造技术资产的五要素模型
三、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在要素提供者之间的分配
四、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
五、技术资产的剩余控制权
第五节 技术资产提供者在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一、企业剩余索取权在各要素提供者之间的分配
二、技术资产提供者在企业的剩余索取权
三、技术资产提供者在企业的剩余控制权

第三章 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与创新源开发
一、创新源开发是技术创新的活力来源
二、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对创新源的影响
第二节 契约理论在技术创新领域的探索
一、科研契约的条款设计
二、科研契约与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
三、科研契约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第三节 产权理论在技术创新领域的探索
一、技术资产租值消散的特点
二、技术资产的产权制度
三、技术资产产权制度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第四节 企业组织理论在技术创新领域的探索
一、技术创新组织形式
二、技术创新组织的治理模式和边界
三、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悖论
第五节 风险投资制度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分析
一、风险投资是与知识经济发展最相适应的制度安排
二、基于剩余索取权的风险投资制度分析
三、风险投资公司、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分析

第四章 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理论的实证
第一节 科研契约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
一、调查情况
二、调查中基本情况分析
三、科研契约中验收方式与实施效果之间的相关度分析
四、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安排对技术创新效果的影响
五、科研契约实证研究的结论
第二节 美国硅谷与128公路科技园的实证对比分析
一、硅谷与128公路科技园对比分析的意义
二、硅谷与128公路科技园发展历史
三、硅谷与128公路科技园的差异对比
四、硅谷与128公路现象的制度成因和研究结论

第五章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微观制度缺陷分析
第一节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中国企业的使命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历史使命
第二节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与差距
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
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距
第三节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微观制度缺陷分析
一、微观制度缺陷是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
二、风险投资制度未能成为技术创新的动力源
三、技术资产的产权制度不能阻止租值消散
四、科研契约缺少产业化导向和激励机制
五、政策环境不利于创新源的产生和成长

第六章 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及其启示
第一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制度特征
一、知识经济发展回顾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制度特征
第二节 经济发达国家技术创新组织的适应性变化
一、创新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
二、经济发达国家技术创新组织形式的适应性变化
第三节 经济发达国家风险投资发展的经验
一、美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经验
二、日本风险投资发展的经验
三、欧洲风险投资发展的经验
四、美国、日本、欧洲风险投资制度发展的启示
第四节 经济发达国家的技术资产产权制度
一、美国、日本、欧盟的技术资产产权制度
二、经济发达国家技术资产产权制度的启示
第五节 经济发达国家科研契约制度的启示
一、美国的科研契约制度
二、美国科研契约制度的启示

第七章 完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制度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制度的总体思路
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微观制度中的主要缺陷
二、完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制度的总体思路
第二节 改善科研契约制度
一、改善科研契约制度的措施
二、提高政府出资科研项目产业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第三节 完善技术资产产权制度
一、完善技术资产产权界定制度的建议
二、完善技术资产产权保护制度的建议
三、完善技术资产产权流转制度的建议
第四节 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产生和成长
一、改善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的必要性
二、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五节 支持和鼓励风险投资发展
一、健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政策建议
二、扶持风险投资基金发展的政策建议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