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财政体制和预算制度的基本概念界定
财政管理体制简称财政体制,是处理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问管理职责和收支权限划分的一项根本制度。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是正确处理国家在财政资金分配上的集权与分权问题。
当今社会,国家的各项职能都是由各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为了保证各级政府所负有的各项职能的顺利完成,就必须在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各自的财政收支范围、财政资金支配权限和财政管理权限。一般来说,各级政府拥有什么样的行政权力(事权),就应当具有相应的财政权力,以便从财力上保证各级政府职能的实现。
在对各级政府的行政权力予以确定后,如何保障各级政府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及运行高效,就涉及财政领域的另一大根本问题——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是财政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确立决定于财政分配关系并反映着经济基础的特定要求。从财政收支内容来看,政府预算是国家财政的核心,但从起源来看,两者不具有一致性。财政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而政府预算则是国家财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国家财政要求制定统一的年度收支计划,而且要求经过一定的立法程序审查批准时,政府预算才应运而生,因此可以说,在通常情况下,政府预算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在现代社会,政府预算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而是保障政府施政目标达成的最为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政府通过做出承诺和兑现承诺完成施政过程,而预算将政府的承诺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和资金安排,通过为政府制定的政策和目标提供授权和资金支持,通过为政府偏好的项目、规划和活动筹集资金,政府预算为政府顺利达成施政目标提供着最为宝贵的财力支持。政府预算与政府施政之间这种紧密而广泛的联系,使政府预算成为政府最为重要的施政工具和最坚实的经济基础。离开了政府预算的支撑,国家及政府的绝大多数战略方针和政策目标都将因失去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经济保障而难以实现。
对转型中的国家和社会来说,政府预算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转型中
出现的一系列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如社会公平问题、医疗卫生问题、公共教育
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都需要通过预算加以解决。可以说,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国家的任何大政方针如果得不到预算资金的支持和保障,
不能及时地经由预算转化为具体的资金安排,都将难以实现。
所以,不论是从财政管理体制来说,还是从政府施政层面来说,政府预算都已成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政府施政工具。
一、中国基层财政体制基本概念界定
从基本内容来看,财政体制是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和规范下,通过财政的分级管理,各级财政的收支划分以及财力的纵向和横向协调,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就是正确处理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
财政体制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有财政分配,就需要设立一定的机构来从事财政管理。为了与政府管理体制相适应,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五级,包括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各级财政部门又设置不同业务分工机构,分别负责各项业务管理。二是财政管理权责的划分。主要是确定各级财政以及同级财政各管理部门之间在财政分配和管理上拥有的权限、负责的事务以及承担的责任。三是财政收支的划分。政府间的财政收支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依国际经验,收人结构划分主要以中央为主,支出结构划分主要以地方政府为主。四是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央政府或地方高层级政府为均衡各地方政府的财力状况,协调地区间经济发展,对全国或地区整体经济实施宏观调控,将中央或地方高层级政府掌握的一部分财力转移给低层级政府使用的一种调节制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