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
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原来的专科教师在升本后,在教师总量上占很大比例,如这些人员不参加培训进修,就无法适应本科教学的要求,就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再者,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教师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不只是从专科过渡到本科教师的事;而是对所有教师的普遍要求,即便是高职称、高学历的新教师也要接受继续教育,以吸收最新研究成果,掌握更多科学发展动态。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提高对教师培训进修的认识。这是因为在专科学校时期人们思想存在误区,认为学历、职称达到一定程度就不需要进修提高了,再进修也是多余的,我们在思想认识上一定要走出这一误区,提高对所有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参加培训进修的认识,尤其是年龄结构层较低的青年教师。二是制订教师培训进修计划。计划要分清层次、类别及期限等。在层次上包括学校计划,院(系)计划和个人计划;在类别上包括学历学位进修、课程进修、访学、对外交流访学、岗位培训、岗前培训等。从实施期限上分短期、中期、长期。培训进修计划要求科学、合理、有可操作性,还要反映学科建设的要求,要突出重点,要有针对性。三是加大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努力培养出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还处于薄弱环节。一方面,我们要增强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意识。另一方面,建立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机制,颁布任职条件、选拔的程序及培养措施,明确其责任、权利和义务、工作目标及考核办法等。四是为教师培训进修提供必要的保障。学校不仅要在经费上、时间上给参加培训进修的教师予以保障,进修期间的福利待遇等也向他们提供资助或倾斜,以保证他们能安心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各个环节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四)构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当立足大众化高等教育,坚持以适应性为核心的教育质量关,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质量问题又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下,必须更加强调因材施教,认真研究、分析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必须着手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权,让每位学生主动去适应社会、迎接社会的选择。从社会需要的这一前提出发,改变传统的价值观,确立只有适应性强的,才是质量高的新的质量观。
1.以人才培养规格为中心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对高校而言至关重要,是组织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改革、设置专业培养方案、培养什么类型人才的主要依据。基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地方性、生源的多样性以及以教学为主的特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有一般的质量要求,而且又应该体现自己的人才质量要求,因此我们认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规格应具有以下的特点:①地方性。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由地方政府主办的高等院校而且其生源也以本地为主,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无疑其人才培养目标,应突出为地方发展服务。②应用性。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其地方性特点,以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应用型人才为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应用性强调的是满足高等教育系统的外部社会发展所需程度的要求,反映的是以社会和市场为导向。因为它是以实用为中心,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正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根本追求。③多样性。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应随着外部的、内部的、办学层次上的、专业和课程层面上及招生来源上的全面改革而进行大调整。国家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亟需的是数以千万计的技术、管理、服务的第一线专门人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迅速发展,必须将传统的、单一的精英型、学术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为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形成多层次人才培养结构,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类型人才的社会需求。④综合性。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必须突出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特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应注重培养知识面比较宽的号门人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