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学之道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20099009
  • 作      者:
    (美)乔纳森·R.科尔(Jonathan R.Cole)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乔纳森·R.科尔,担任哥伦比亚大学首席学术官(教务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长达十四年(1989-2003),在美国广为人知。他现居纽约,担任哥大约翰·米切尔·梅森讲席教授,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会员。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学之道》是对当下中国极具参考价值的严肃之作,本书共分三大部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崛起历程、它们做出的重大研究成果、它们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众多关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著作中,这本书最独特和非凡之处,是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危机置于一个全新的“舞台背景”之下——那是一个脱胎自二十世纪,以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恐怖主义等等为特征,以后工业化、后现代化等各种“后”为标榜的全新时代。作者详细论证了学术自由是美国研究型大学之所以能够卓尔不群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时详细地介绍了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做出的持续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新发现,十分独特而强有力地论证了为什么它们对国家是不可或缺、为什么必须对其进行保护。作者还深刻地论了美国研究型大学面临的真正危险,是来自对学术自由的侵蚀,是“我们自己不能在美国促进高等教育和自由探究”。

展开
精彩书评

  “许多人认为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知识;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一个关键之处在于教学和科研的密不可分。乔纳森·科尔是一位科学社会学的先驱,同时也是美国学术界富有远见的领导者和发言人,他强调要培养最优秀的学生,美国大学必须继续发现新的知识种类、新的思维方式。如果美国要在21世纪成功地维持经济和研究上的领导地位,这一学术使命必须得到更好的认识、支持和加强。这本出色的著作应该被列为必读书目。”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得主埃里克·R·坎德尔


  “《大学之道》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它探索了美国高等教育取得国际卓越地位背后复杂的历史和文化原因,记录了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对美国和世界已经作出的、并将继续作出的深刻贡献,确认和分析了可能会对美国卓越地位最强大的支柱之一造成破坏的那些危险。”
  ——芝加哥大学前教务长、《危险年代:战争时期的言论自由》作者杰弗里·R·斯通


  “乔纳森·科尔通过展示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对美国有多么重要、以及它们如何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在我读过的关于这些机构运行的必需条件、制约它们取得成功的种种因素的作品中,乔纳森所做的分析是最为详尽和令人信服的。”
  ——哈佛大学荣休校长、研究教授德里克·博克


  “对美国的公立和私立大学如何成为世界的艳羡、如何以我们未能充分理解的方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又如何能够摧毁孵出金蛋之鹅感兴趣的人,都应该阅读乔纳森·科尔这本精彩的新书《大学之道》。”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原主任、加州大学荣休校长理查德·C·阿特金森


  “乔纳森·科尔写出了一本精湛之作,必会被所有我们这些关心培育年轻心灵的人所阅读和喜爱。”
  ——洛克菲勒大学荣休校长、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得主托斯登·N·威塞尔


  “就美国研究型大学如何走到今天、它们贡献出的思想、它们面临的挑战,乔纳森·科尔给我们作了令人鼓舞的、富有启发性的讲述。并非人人都会同意的这本书中的所有论点,但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有所收益。”
  ——普林斯顿大学荣休校长、安德鲁·W·梅隆基金会前任总裁威廉·G·鲍文


  “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从世界各地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并受到我们在职业体育中看到的那种竞争的驱动,它们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已经占据了支配地位。在这部迷人的著作中,乔纳森·科尔告诉我们是谁将这些由学者和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建设成冠军水平,为什么让它们保持强大和创新对美国的未来至关重要。通过阅读本书,每个人都将受益颇丰。”
  ——美国国家职业篮球协会(NBA)总裁、哥伦比亚大学董事会前董事长大卫·J·斯特恩

 

展开
精彩书摘

  大转型
  当代对大学理念的辩论可以追溯到英国出生的约翰·亨利·纽曼所做的九篇系列演讲。虽然成长于一个圣公会家庭,但纽曼却在1845年他四十四岁时皈依了天主教,并在1879年被封为红衣主教。他死于1890年,在世时写的几本书受到高度评价。在这些演讲中,他谈到“大学的理念”,并且讲述了他在爱尔兰建立一所罗马天主教大学所付出的努力。他将这所大学设想为一个“绅士训练场”。
  大量吸取他自己在牛津三一学院做学生时的经历,纽曼关注的是大学的教学使命,即知识的传授和保存,而不是知识的生产。他提供的蓝图,规划了大学应该做什么,也许同样重要的,大学不应该做什么。
  纽曼认为,大学应该与研究活动分离。“如果大学的目标”,纽曼说道,“是科学和哲学发现,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大学要有学生;如果是宗教训练,我不明白它为什么会成为文学和科学的所在”。新知识的创造和其应用应该留给像英国皇家学会那样的伟大的独立学会,或者和大学没有依附关系的研究所。虽然纽曼关于大学目的和结构的理念为随后几十年里教育工作者的辩论设定了框架,但幸运的是,它没有影响大学的实际演进一至少在美国如此。不过,在二十世纪随着大学成长,其角色和功能越来越多,一些美国的教育者往往带着些许怀旧情绪重提纽曼;这些人似乎在看着一个拥有太多器官、机体在不断扩大的生物而忧虑,而纽曼的大学主要是教学之地的简单设想对他们来说又有了一定吸引力。但是没有回头路了——这个生物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生命。
  虽然纽曼的大学理念从未在美国获得真正的号召力,美国教育工作者却确实吸收了欧洲模式的经验。美国研究型大学许多早期的领导人曾前往国外大学,接触那里的学者和科学家,竭力理解德国、英国和法国的高校如何组织。事实上,他们中许多人在欧洲学习,然后回到美国,旨在将其经验带给美国学生。在研究型大学的早期,学生学术流动的方向主要指向欧洲。当然,当时在德国和英国留学也相对便宜。
  在十九世纪的大部分时段,德国大学强调纯理论研究,其研究工作有意识地与实际应用脱节。但到了二十世纪初之前,德国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科学成果(比如化学),就要被用于包括工业和军事在内的许多实际目的了。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成为德国大学的显著特点。德国大学有四种培训学者和科学家的方式。讲座用来传递新研究的成果和背景材料。研讨会和实验室用来推进新知识。也许最为重要的是,教授教给学生基本方法和技巧。这些教授相当于师傅,和学徒工一起在明确的等级结构中工作;教师也处于这样的层级结构中。
  在十九世纪的德国,在社会中占有突出地位的技术培训是在另外的机构中进行的,而文理中学开设的是基础课程和工具课程(相当于美国很多本科课程)。大学则在很大程度上漠视职业课程。来自美国的访问者被教授与其讲座质量、开办研讨会和重视实验室这种学习组织方式所吸引,并喜欢上了这种与其他学生随意交往的自由。不过,他们并不认可德国体系中等级森严与较为专制的倾向,他们发现如果没有这些缺点,像柏林大学和哥廷根大学这样的地方就非常优秀了。
  如果说德国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进行高级研究的蓝图,英国人则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组织本科学院教育的大纲。英国模式的核心是大学之下的本科生学院——就是在古老的牛津和剑桥学院里最为突出的住宿模式。作为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牛滓一直作为一个松散的二级学院联盟而存在。本科教学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围绕小组或个别辅导组织的,在哲学和政治科学等专业领域里学生和老师每周进行这样的辅导。各个学院有自己的设施和图书馆,以及独立和大不相同的捐赠基金。哈佛和耶鲁等新英格兰地区早期的学院采用的就是牛津、剑桥的组织形式。
  在整个十九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对高等教育和大学感兴趣的美国人毫无疑问羡慕他们在德国看到的一切。也许这是当时的许多观察者中文化自卑的一种体现。不过事实上,德国大学确实要优于美国高校。在柏林或哥廷根等地工作的科学家和学者都很优秀,这反映在二十世纪最初几十年颁发的诺贝尔奖上。诺贝尔奖经常授予较早时期所做的工作;德国科学家,还有他们的法国同行,摘得了二十世纪前三十年的大部分诺奖。那些将改变大学理念的未来的大学校长,大多数推崇德国大学,并在其中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康奈尔大学首任校长安德鲁·迪克森·怀特在柏林大学学习时,看到“他对大学的理想不仅实现了,而且扩展和升华了”。由于柏林大学的经历,他决心要为美国教育做点事情。他的工作最终导致康奈尔的诞生。
  ……

 

展开
目录

名家评论
“后九一一时代”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使命和危机
中译本序
序言
导言
第一部分  名校崛起
第一章  大学的理念
第二章  在动荡年代走向成熟
第三章  通向伟大之路
第四章  建造卓越之塔
第五章  寻找黄金时代
第六章  成长的烦恼
第二部分  改变我们生活的发现
第七章  寻找更光滑的卵石:国家的创新体系
第八章  一切始于果蝇:遗传学、基因组学和医学研究
第九章  巴基球、条形码和全球定位系统:我们的起源、我们的星球和我们的安全
第十章  认识你自己:文化、社会和价值观
第三部分  直面挑战并展望未来
第十一章  学术自由和自由探究
第十二章  敌人是我们自己
第十三章  “政治”科学
第十四章  天堂里的烦恼?
致谢
附录A
附录B
注释
索引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