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我的数学老师特别严格,他经常板着脸,看谁不顺眼,就拎耳朵,扇耳光,罚站,经常把教鞭敲得咚咚响。像我这样的乖孩子,在数学课上也是如坐针毡,特别没有安全感。班里有一些男生特别痛恨我们的数学老师。我上小学的时候是60年代后期,那时候有一部电影叫《地雷战》,受此启发,我的小伙伴们就在数学老师的必经之路上挖了“地雷”——一个灌满了水的坑,然后用树枝掩盖,再撒上土,老师骑着自行车从那儿经过时,啪的一下,摔了个大跟头,而我的那些小伙伴们躲在树林里哈哈大笑。他们以为这是报了仇了,但我清楚地知道,老师坏了我学数学的胃口。
我做老师之后,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一个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学方法,是造成学生心理气氛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可以是制造恐怖的凶手,也可以是启迪灵感的灵丹妙药,还可以是播撒幸福的天使。所以,我就想,我怎么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老师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语文老师特别着急地想把他的全部智慧奉献给他的学生们,恨不得在顷刻之间让学生像吞药片一样把他所有的特长吞下去。但是,越着急,越不灵,这是什么呢?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目的颤抖。当我们穿一根针的时候,常常越想一下子穿进去,就越穿不进去;当我们想在一个场合最好地发挥自己,害怕自己出错的时候,往往会出错。这就是我们教学当中经常有的一种现象——目的颤抖。
在一些课堂上,经常会有老师实施所谓的目标教学。比方说,我今天刚刚从省青年大赛的现场赶过来,在这次模拟课堂中,也有老师把教学目标亮出来: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要达成四个目标,一、二、三、四。我一看,那些目标大得没有边界。而有些目标,根本就不是这堂课的目标,甚至不是我们语文课的目标。这样的语文课,你觉得有意思吗?难道我们的学生在教室里上一堂语文课,就是为了实现这四个目标吗?完全不是。而且,这种过度凸显的目标,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些语文老师的教学视野特别狭隘,他眼睛盯着的就是教参或网上现成的教案和PPT。这导致很多老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比较单调,使得学生在上课之前就知道这个老师会怎么上,开头一定是哪句话,结尾又是哪句话。长期下来,学生学语文就觉得没意思,不给力,不给劲。
另外,一些老师拼命地给学生布置作业,觉得多做、多练总是好的。还有一个就是很多老师想利用自己的身份给学生施加压力,认为老师给学生的压力越大,学生的动力就越大。其实恰恰相反。教师角色本身对学生施加的压力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不安全感。
经过三十年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真正成为一个受孩子欢迎的老师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语文老师要做的只有三件事:一是懂孩子,二是研文本,三是打磨自己的教学方法。
老师们一定会说你是不是赶时髦,其实不是,我说的这个故事由来已久。我还不到六岁就上了小学一年级,因为我个子特别矮,所以小学前五年一直坐在全班第一排。有一次冬天,我上厕所,天特别冷,冷得我的手都解不开裤腰带,结果我就尿裤子了。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就把我抱到她的床上,给我灌了一个热水瓶,让我睡在她的大被窝里,我穿着她的大衣服就睡那了。由于天特别冷,老师就让我晚上别回去了,就跟她睡。第二天早上,她给我烙了一张饼,因为那个时代油很少,老师烙的饼是焦的,但是那张饼的味道我仍然记忆犹新。后来我知道了一个人生命的力量来自食物的能量。我做了老师之后,经常带孩子们打牙祭。比方说,我们班的孩子学习累了,我就会带着全班学生去食堂包饺子、裹粽子、搓丸子,然后大家一起分享。当我们班的学生在学校的重大比赛上得了一等奖或第一名时,我就请全班同学吃冰激凌。我到陕西去支教时,在临潼给他们买了一大箱石榴空运到班里,每个人半个。有些孩子吃了以后觉得特别好吃。因为那个时候是90年代初期,我们这个地方还吃不着石榴,而临潼的石榴又是天下闻名的,有些孩子还带回家给父母品尝。
还有一回,我去镇江上课,孩子们就让我带醋给他们吃。在镇江上完课后,我就给他们买了大瓶小瓶的香醋带回来,孩子们一看我回来了,都很高兴,晨读课变成了吃醋课。小瓶的吃完,有些孩子还没吃过瘾,要大瓶的。吃完了以后,我就问他们一个问题,我说孩儿们,想一想醋字为什么这么写?二十一日,旁边加一个酉字。他们一下子就懵掉了,就像当年吃完了石榴,我跟他们说石榴有怎样的文化一样。喝完了醋,我就跟他们讲醋的来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