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原理与操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609822
  • 作      者:
    王道阳著
  • 出 版 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原理与操作》是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理论体系的一次有益尝试,是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阐释和论述,主要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理论依据、目标与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实施的原则和技术、教学评价以及教学保障等基本问题的探讨。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1.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功能
  第一,学生非正式群体能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学生非正式群体是为满足自身心理需要而产生的。由于学生正式群体活动是为满足总体需要而组织的活动,这些活动无法满足每个学生丰富复杂的心理需要,于是为弥补这一不足,学生的非正式群体自然形成。
  第二,学生非正式群体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助于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巩固。任何群体的存在都以群体成员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为前提。非正式群体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学生约定俗成的,无形的,但成员都能自觉遵守本群体的规范,没有强迫性。可是,如果谁违反了这种规范就会受到强烈的群体压力,甚至被孤立或抛弃,这就是学生非正式群体规范的非条文性、无形性以及较强的约束性特征。正是这一特征使非正式群体把群体信念和价值观念传递给每个成员,使之意识到自己是群体一员,而且必须以群体的利益为主,应该自觉遵守群体的行为规范,进而化群体的信念和价值观念为每个成员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第三,学生非正式群体可以为学生个体提供及时而彻底的物质和精神援助。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最先提供援助的就是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群体,这是因为非正式群体有较高的情感维系性。在日常生活中,个人的烦恼、生活的困难等不可能都“依靠组织”来解决,正式组织也难以解决每日每地发生的大量此类问题。这些问题就得依靠具有浓厚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来消解。
  第四,学生非正式群体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促使个性得到和谐发展,人格更加完善。学生在非正式群体中,彼此之间交往频繁,了解透彻,既可以看到群体内其他成员的能力、知识水平和品格个性的表现,又可以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会加深自己对别人的认识,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因此,易于及时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他人的长处,从而取长补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提高。
  2.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功能
  第一,学生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重情感而轻理智的特点,往往会产生不健康的、危害班集体和社会的行为。维系非正式群体生存的重要纽带是成员之间的情感,这点在学生非正式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很容易导致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深厚的情感色彩,重感情,重友谊,也重“江湖义气”,对事物缺乏理智冷静的分析判断,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思想和行为的偏激、冲动和极端。
  第二,学生非正式群体的高凝聚力可能削弱正式群体,有时会使正式群体处于松散状态。较强的凝聚力是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又突出地表现在其自卫性上,他们一般非常警惕别的同学和师长对自己群体的介入,时时提防他人的介入和损害,有时甚至盲目地排斥群体外的一切人。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于学校、班级等正式群体中,如果这些正式群体中有若干个自卫性很强的非正式群体,就很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相互对立、互相排斥的局面。这样正式群体就成为一盘散沙,应有的凝聚力严重下降,应有的组织活动也难以维持和开展。
  第三,学生非正式群体内部信息交流的畅通性、随意性,往往使之成为小道消息和谣言的传播者和制造者。非正式群体中成员频繁的交往和沟通,很容易传播和扩散信息,且受各个成员感情好恶的影响,很容易使流动的信息失去其真实性,直至成为谣言、流言,这在客观上又起到了谣言制造和传播的作用。这仅仅是无意的,还有为维护本群体的利益,故意制造传播一些小道消息和谣言。无论是以哪种形式流传的谣言,都会给正式群体埋下不安的种子,造成人心浮动,使正常信息的传播渠道产生障碍。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述
第一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教育名称的确立
二、心理辅导
三、团体心理辅导
四、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一般学科课程的区别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征
第三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学校课程结构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三、有利于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二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课程理论依据
一、课程概念的界定
二、课程理论的流派
三、课程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团体动力理论依据
一、团体动力理论的缘起
二、团体动力理论诞生的理论基础
三、团体动力理论的演变
四、团体的意义与团体决策理论
第三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群体心理理论依据
一、学校群体
二、学生班级与班集体
三、学生非正式群体
四、学校群体心理理论

第三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第一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历史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演变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确立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式多样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丰富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模糊
第三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展望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趋于完善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式与时俱进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相对统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逐渐清晰

第四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第一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情感目标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知目标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阶段目标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结构要素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具体内容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

第五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一、认知目标设计
二、情感目标设计
三、阶段目标设计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一、建立信任的活动
二、自我探索的活动
三、价值澄清的活动
四、脑力激荡的活动
第三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形式设计
一、角色扮演
二、价值澄清
三、榜样引导
四、行为强化
第四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主题设计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主题设计原则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单个主题设计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列主题设计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综合主题设计

第六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
第一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组织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准备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导入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展开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结束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
一、教师角色定位恰当
二、教师行为改进

第七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策略的内涵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策略的含义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策略的特点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策略的类型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策略的选择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策略的选择原则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策略的选择方法

第八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原则和技术
第一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原则
一、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
二、整体设计目标,重视学生发展
三、强调活动过程,倡导体验分享
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五、注重知行教导,履行保密承诺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技术
一、倾听技术
二、引导技术
三、同感技术

第九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价
第一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特点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内隐性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发展性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多元性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类型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诊断性评价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成性评价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总结性评价
第三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实施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操作步骤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具体要求

第十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保障
第一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
一、设计形式
二、设计方法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校本教材开发
一、指导原则
二、具体方法
第三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研究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撰写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