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读者》的人文关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98587
  • 作      者:
    彭长城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彭长城,1953年12月生于甘肃兰州,祖籍河南罗山。毕业予兰州大学历史系。1982年元周起,历任《读者》杂志编辑、副主编、主编、社长,现任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读者》编委会主任。参与《读者》从月发行量10余万册到1000万册的办刊历程,是《读者》办刊思想的奠定者和《读者》品牌的打造者之一。著有《让(读者)御风而行》等。曾获韬奋出版奖,被评为中国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新中国60年西名优秀出版人物,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程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展开
内容介绍
  《<读者>的人文关怀》主要内容包括:影响深远的西方人文传统、源远流长的中国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的以人为本、人性立场:关注人性,尊重人性、文明立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时代立场:以人为本,社会进步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被称为影响教育的三大本源问题。所谓本源,就是指影响教育质量和科学水平的根本原因。
  《读者》介绍了大量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包括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意大利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校也许具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和教学实践,但总体来看,又具有基本相同的内容和目的指向:就是重视教育,重视道德培养,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和人的个性,倡导开放式教育,提倡生态和谐教育理念,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
  《我们不需要天才》①介绍了瑞典的教育理念——与其培养一个天才,不如没有一个人掉队,提高全社会的整体素质。重视历史和哲学的德国格外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德国的“善良教育”》②介绍了这方面的实践,包括爱护动物、同情弱者、唾弃暴力等。日本的挫折教育世界闻名,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澳大利亚的“穷”教育。澳大利亚的人民生活富裕,但他们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比如让孩子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比如无论寒冬还是酷暑,都常带孩子去海边冲浪,即使呛水或者跌倒也视而不见。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难免吃犬亏③。
  《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④讲述了美国教育更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由和创造精神。《美国少年的精彩16秒》⑤介绍了生命教育:让学生关注死亡、体悟人生、珍惜生命,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均衡发展的人。他们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死亡教育、品格教育、健康教育、个性化教育和挫折教育之中,形成了完备的体系。以健康教育为例,美国有36个州将健康教育规定为必修课,按幼儿园和低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4个阶段将其内容细化,并确定了具体的健康教育目标。其中,幼儿园健康教育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区健康3个方面;小学健康教育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和感情健康、预防和控制疾病、营养、药品的使用和滥用、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安全、社区健康、环境健康、家庭生活健康9个方面。《日本的小学毕业式》①则是作者参加儿子毕业典礼的情况,六年的学习生活结束了,没有三好学生,没有优秀干部,没有第一名,没有最后一名,没有打仗,没有哭泣,更没有找家长。当作者回到家后,打开从学校领到的礼物袋,里面是一部袖珍电子日英翻译器、一盘CD和一本厚厚的精装通讯影集。翻开影集,里面有作者儿子一年级时掉门牙后外出野游的照片,有孩子们制作的工艺品的照片,有写过的作文集,有所有老师和同学们的照片、通讯地址及48位毕业生合写在一张纸上的“未来的梦”,记下的都是六年中生活成长的足迹。同时还夹有一个小信封,里面装有毕业准备费中没有用完剩下的7000日元。望着这一切,作者对儿子说:“这是用钱买不到的小学纪念,是幸福感人的童年写照。”
  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并不是完美的。有人认为,德国教育并不关心塑造意志品质、灌输道德观念。《德国人:永远背着哲学家的包袱》②指出,德国教育体制非常关注各种资格证书,“要用各种证书把你武装起来,以便将来在社会上赢得尊敬与晋升机会”。德国教育体系的问题也一度成为欧洲的讨论热点,《经济学家》分析认为:德国教师的质与量可能是症结所在。德国的学生和老师的比例在经合组织国家中一向偏高,教师短缺,教师年龄偏大,加上1/3的老师感到职业倦怠,都可能影响教育品质。而德国学生早上8点上课,下午2点就放学,如今也备受质疑③。
  ……
展开
目录
引言 一本杂志引发的现象

第一章 历久弥新的人文关怀
第一节 不同语境下的“人文”释义
一、影响深远的西方人文传统
二、源远流长的中国人文精神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的以人为本
第二节 《读者》人文关怀的基本立场
一、人性立场:关注人性,尊重人性
二、文明立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三、时代立场:以人为本,社会进步
第三节 《读者》人文关怀的提出
一、1981-1984年:播下知识和人性的种子
二、1985-1989年:增加弘扬中华文明和爱国主义的内容
三、1990-1999年:关注时代、社会和文化
四、2000年至今:人文关怀思想成熟
本章小结人文关怀:《读者》的光荣和梦想

第二章 文化的关怀
第一节 丰富的文化内容
一、哲学:多元的才是稳定的
二、文学:优秀作品照亮人生
三、心理学:更科学地认识自我和他人
四、教育学:帮助教育者成长
五、历史学:让人们更科学地把握规律
(一)传播方式浅显易懂,照顾大众阅读能力
(二)追求历史事件和人物真相
(三)采撷历史趣闻轶事
六、经济管理学:拥有全局又兼具微观的视角
第二节 开放的文化架构
一、亲炙文化而非宗教
(一)传播宗教文化、历史和文学
(二)呈现宗教文化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
(一)儒家文化融人了《读者》的血液
(二)道家提供了看似超然的精神和智慧来源
(三)佛性让《读者》充满智慧和禅味
(四)西方文明开阔了现代的视野
……
第三章 情感的关怀
第四章 成长的关怀
第五章 对社会发展的关怀
第六章 《读者》的当代价值和未来走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