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实名制的逐步实行、网络意见领袖前台化,精英和草根之间的话语监督与约束,一些阵营内部的显性与隐性规范的限制,甚至对那些不守内部规矩的用户的“人肉搜索”。这些身份压力、话语压力和规则压力,实际上都构成了某些内群体的群体压力,以至于当发生观点冲突甚至阵营激辩时,这些内群体张力需要通过团结对外、毫不让步来缓解和释放。
难怪在语言上要把对方“打得体无完肤”,难怪在措辞上无所不用其极。而“扣文革帽子”和“贴纳粹标签”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屡试不爽”的武器了。
2.集体无意识引发的“文革法则”
早在1895年,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就发现了集体无意识现象。他指出,无意识现象不但在有机体的生活中,而且在智力活动中,都发挥着一种完全压倒性的作用……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这样一来,总是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便彻底消失了。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则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他认为,这是一种在社会民众中不自觉发挥作用的精神现象,是某个时期社会群体所共同具有的但又很少或丝毫未曾被这种群体中的个体所意识到的一种社会心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