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闻理论研究
这年的新闻理论研究提出问题不多,不过《南京社会科学》第10期就新闻理论展开讨论的几篇文章值得关注。新闻的知识形态现在正在变成什么样子?一位作者指出:新闻将超越对线性时间的追逐,适应于所有时间,从容地提供时代所需要的事实;人们有能力处理更多的事实,提供关于事实的全新理解;新闻不再是职业媒体的垄断性知识,形成更开放、竞争更强的领域;新闻知识标准将被突破,面向不同公众群体,更灵活地为社会提供服务。但这不意味着职业新闻的灭亡,职业新闻生产会变得更有活力。③另一位作者指出,要警惕不加区别地将公关、广告等学科胡乱与新闻教育和研究嫁接。近年来商业主义、新媒体对新闻的冲击,使新闻质量下降,新闻与普通信息、宣传的区别越来越不被重视。需要重申新闻对于民主的重大意义。今天要突破新闻研究的困境,需引入包括政治学范式在内的多元范式。④
这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呈现繁荣景象。年内《国际新闻界》第3期和第10期,《新闻与传播研究》第5期和第6期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论著的研究论文专栏;《新闻界》有11期,《新闻前哨》有6期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念、文献、报刊、事件等的小型研究专栏;《东南传播》连续7期刊载普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文章;还有一些高校学报的新闻传播学栏目,也刊登了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文章。习近平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学界也有关注,有研究者梳理了习近平2012年以来关于宣传工作的论述并谈到,习近平重提党性人民性的一致性,实际打破了30年来的宣传理念的禁区,意涵丰富。④也有来自党报改革一线的经验总结,以其头版的创新实例支持了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观点。②
关于新闻客观性原则和专业主义,有研究者从普利策的媒介经营切入,还原了客观性、专业主义的历史语境,认为专业主义包藏了普利策作为一个商人对市场利润的追逐,客观性原则进一步加强了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规训,是一种资本主义的媒介经营管理策略。⑧这种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批判,与美国社会学教授塔奇曼(GayeTuchman)的仪式策略说殊途同归。
这年,有文章对新闻伦理(新闻职业道德与规范)的过往研究进行了梳理,通过对33年来几本主要的新闻传播学期刊的统计发现,近10年,新闻伦理研究的热度总体上在不断攀升。④这反映了当前新闻职业道德成为显在问题,而且扩散到网络新闻活动中。有研究者在上海的几家网媒中开展调查发现:网络新闻工作者对“兼职”较为宽容,而对“免费馈赠”相对保守,且个体与个体间对新闻伦理的认知差距较大。这一技术衍生的人群逐渐进入新闻生产核心,接受着职业道德考量。作者认为,记者对所在媒体的市场化态度和工作满意度是影响认知的主要因素。⑨这年初,糯康死刑直播事件、李某某未成年人轮奸案的传媒表现、新快报记者刘永洲事件等等,都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新闻职业规范得到不断重申。
这年关于版权的研究多起来,并且在理论层面得到较多的讨论。有研究者认为,言论表达自由的滥用可能会削弱作者的发表权,减损作者的财产利益,打击创作积极性,而最终损害了表达自由本身(沉默的自由)。这种冲突的根源在于,作为私人财产的版权具有某种公共财产的属性;而要实现二者的协调,就需要明确言论表达以不侵害私人财产权为底线,端平私权与公利这两碗水。⑥另一位研究者关注到2012年11月国家版权局公布《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三稿,其中规定,记者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单位。对此,研究者提出自己的意见:大陆法系有着尊重、保护脑力劳动的传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