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美女性电视节目比较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708084
  • 作      者:
    刘利群,张敬婕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利群,新闻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中美高级学者、终身学者。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主持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传播、媒介与性别研究等。代表性论著、译著有《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国际视野中的媒介与女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与性别问题全球报告》等。承担了多项教育部、广电总局、北京市的科研课题。先后出访美、德、法、澳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张敬婕,传播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成员。夏威夷大学西罗分校访问学者。主要著作有《性别与传播:文化研究的理路与视野》,《女性主义媒介批评》、《性别观念与媒介素养》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传播、性别与传播研究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媒介与社会书系(第3辑):中美女性电视节目比较研究》以社会学、传播学、社会性别研究、女性主义媒介研究为基本理论视角,运用了综述法、个案法、内容分析、文本研究等研究方法,搜集和提炼了中美两国女性电视节目发展历程和发展特色。其中,对美国的女性电视节目注重于搜集和提炼其对社会性别重要议题——如性暴力、家庭暴力、种族与性别相结合的暴力等——的研究进展与研究发现;并从第二次女权浪潮对于女性电视节目研究的影响谈起,分析的案例与相关研究结论的阐述跨越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
  《媒介与社会书系(第3辑):中美女性电视节目比较研究》对中国的女性电视节目研究则注重于梳理其不同发展阶段遇到的问题,并对中国媒体制造和营销的“剩女”议题展开集中与深入的探讨。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社会性别与媒介研究的范畴
  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期间,女性主义研究已经开始关注大众传媒领域出现的各种性别问题。贝蒂·弗里丹撰写的《女性的奥秘》、杰梅因·格里尔撰写的《女太监》等这些女性主义经典之作中都有对媒介的性别批判。
  曾做过妇女杂志编辑的贝蒂·弗里丹,在《女性的奥秘》中指责媒介与社会统治阶层或精英阶层为了使女人安于留在家中,合力制造出了“快乐的家庭主妇”形象。这种媒介有意识的形象塑造强化了女性留守于家庭这个私人领域的正当性,对女性进入公共领域并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机会给予了无形的打压。而格里尔在《女太监》中也进一步指出媒介制造了大量虚构的“浪漫故事”,使她们对异性恋的家庭观念坚信不疑,从而达到了操纵妇女的社会观念和性别观念的目的。
  尽管这些研究极为尖锐地指出了社会现实与媒介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但是以社会性别视角为基础的女性主义媒介批评在很长一段时间并未得到传播学术界的真正承认。
  在传统的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领域中,性别研究一直处于“缺席”的状态,许多传播学的经典著作对性别问题只字未提。例如丹尼斯·麦奎尔的《大众传播学通论》,“1983年第一版只字未提'妇女'、'性别'、'性别别歧视主义'以及其他有关女性主义关心的论题”。①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妇女研究小组就曾申述道:“我们发现进入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主流是极其困难的。虽然无法用语言形容,但我们能够感觉到那种学术及其环境被男性统治的味道。”②
  英国学者夏洛蒂·布伦斯顿的研究显示,女性主义媒介批评形成于1976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形成的标志是女性主义的学术思想从新闻传播学术机构外部进入了内部。她指出:“在1976年的时候,女性主义批评的写作对象是参加女性运动的姐妹们,写作的风格是对大众传媒充满了敌意的抨击;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女性主义媒介批评在传播学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相关的研究更多的是为了推动媒介研究而做。而且,自那时起,这类研究出版的书籍不仅被女性研究的课程所使用,同时也被传播学课程所使用。”⑧
  夏洛蒂·布伦斯顿的观点也得到了更多的佐证。比如在《大众传播学通论》(1987年第二版)中,丹尼斯·麦奎尔就增加了关于女性主义内容分析的段落。④随着社会性别理论以及女性主义学术自外而内逐渐进入媒体研究与传播研究的体系之内,社会性别与媒介研究逐渐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分支范畴。
  ……
展开
目录
写在前面
导论
社会性别与媒介研究
一、社会性别与媒介研究的范畴
二、社会性别与媒介研究的发展
三、社会性别与媒介研究的主要领域
四、社会性别与媒介研究在中国
变化中的女性主义流派及理论
一、黑人女性:修正女性主义理论
二、男性与媒介研究
三、文化政治和激进主义
女性主义电视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新”女性主义电视研究的缘起
二、“新”女性主义电视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
三、“新”女性主义电视研究与传统女性主义电视研究的区别

专题研究
媒介议题的反思与建构
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性暴力议题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二、妇女解放运动和女权主义者对性暴力的分析
三、媒体和女权主义推动的性别文化变革
四、“新”的和正在进行的媒体批评报道
五、种族歧视及其他复杂因素被刻板呈现
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再现
一、对新闻广播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二、对电视剧节目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三、对肥皂剧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
四、对儿童节目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
五、对媒介中的政治女性形象的分析
媒介通俗化趋势与性别政治
一、媒介快感、受众快感与性别
二、媒介通俗化与性别
女性电视媒体研究
一、美国女性电视媒体
二、中国女性电视媒体

经典文献述评
《观看〈达拉斯〉》对电视剧受众观看心理的意识形态分析
一、探究观看与愉悦的源泉
二、受众观看《达拉斯》的四种态度
编码、解码及两性受众收视偏好
一、在电视节目研究中运用三种解码模式
二、对家庭、电视与性别的研究

个案研究
《奥普拉秀》的社会性别分析
一、节目议题与嘉宾的基本构成
二、节目嘉宾的身份呈现分析
三、节目中的性别议题分析
四、对女性现场观众的呈现
中国电视节目中的“剩女”现象及其传播策略分析
一、媒介对“剩女”议题的聚焦策略与话语情境分析
二、媒介对“剩女”内涵的转换策略与文化编码分析
三、媒介对“剩女”的制造策略与意识形态分析
四、媒介对“剩女”议题的营销策略以及市场与权力分析

结语
一、女性媒介的发展要依托本土媒介制度与文化语境
二、要重视影响女性媒介议题设置的各种话语力量
三、女性媒介的发展之路仍需在商业化与理想化之间探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