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价值:话语建构与国际传播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0322032
  • 作      者:
    韩震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韩震,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曾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兼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编委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等期刊编委会委员。出版有《西方历史哲学导论》《生成的存在》《重建理性主义信念》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外国哲学》等期刊发表文章数百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构建与国际传播中的话语创新,从中华民族的复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反映时代变化发展的话语体系、对外文化和价值观传播中的话语创新、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的国际交往价值观等方面,深入阐释和回答了在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传播中,如何创新话语表达,构建反映时代发展变化的话语体系;如何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推动话语方式创新;如何在网络和新媒体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把握好话语策略;如何在跨文化视域中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进程的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价值:话语建构与国际传播》:
  首先,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质上是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阶段性的质变。总体来说,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现实的社会生产之间存在着矛盾,但这个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体现方式。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社会主要矛盾,正是这种矛盾推动社会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需要日益增长、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成为中国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哲学的意义上,我们不可能消除矛盾,应该努力让矛盾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并且使矛盾向积极的方面转化。过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解决的主要社会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是,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的砥砺奋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许多领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再说我们的生产落后,不仅不符合发展的实际,而且在世界舆论场上也没有太大说服力。当今中国,生产落后、产品短缺的现象已经成为“历史”,中国制造的许多商品在世界范围内颇具商业竞争力,可是与此同时,人民群众不断涌现的许多新需要却无法得到充分满足,许多事关发展的关键技术仍然有赖他人,这就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新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具体而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有了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这里,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社会、现实的根据,如果认识不到这个历史性变化,我们就会在认识上落后于时代发展。只有认识到这种关系全局的变化,我们才能以过去的发展成就为起点继续前进,着力解决好当前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使人民群众素质和国家综合实力跃升到新的水平。
  其次,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就形态方式而言是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提升,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飞跃式提高。这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首先必须解决吃穿住等基本生活,然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填饱肚子”的问题解决了,人们才可能产生其他方面的需要;生存问题解决了,人们才可能有其他方面的发展。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再是解决人民的温饱,而是在这个基础上满足人民更高的生活需求。人民不仅要求吃好、穿好、住好,而且要求在个人素质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人民不仅要求生活得到保障,而且希望能够越来越充分地行使自己的政治、文化、社会权利,希望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越来越有法治的保障。简言之,新时代也就是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诸方面的权利诉求日益彰显的时代。
  再次,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就制度发展而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探索不断走向成熟定型,从而更加彰显其科学管用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之初,有外部的曲解与质疑,如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共产党领导搞“国家资本主义”;也有内部的犹豫彷徨,总感觉有一种社会主义“成色不够”、没有底气的意思在其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政治话语的“中国特色”,最初在许多人那里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某种弱势化表达。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①。现在的“中国特色”的理论话语,已经转变成为一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表达。也就是说,最初看似弱势的话语表达,已经成为自信的强势话语表达。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新时代中国精神力量的体现
第一节 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第二节 在守正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
第三节 新时代与中国人的精神特质
第四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当代中国的精神逻辑

第二章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 当代中国价值哲学学科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二节 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的价值观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义
第四节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第五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
第六节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七节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与方法

第三章 构建反映时代变化发展的话语体系
第一节 话语的内涵、实质和功能
第二节 社会发展需要伴随话语方式的变革
第三节 话语方式创新需要立足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第四节 话语创新来自对时代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第五节 网络和新媒体时代的价值观传播与话语策略
第六节 当代世界的变化需要中国的新理念和新话语

第四章 对外文化和价值观传播中的话语创新
第一节 建设文化强国是提高文化传播力的基础
第二节 价值传播的话语创新
第三节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第四节 如何讲好中国价值观的故事
第五节 在跨文化视域中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
第六节 要向世界证明中国正迈向人民民主新境界

第五章 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的国际交往价值观
第一节 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节 协和万邦的国际观
第三节 国际交往中应该遵循的价值原则
第四节 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事务的核心价值观
第五节 拓展公共外交的空间和功能
第六节 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