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43458
  • 作      者:
    (美)罗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经典作品,新版呈现罗伯特·席勒最新观点。
  在《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一书中,罗伯特·席勒将经济分析和对人类心理的深刻洞察力结合在一起,不仅分析了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发展过程,并且提出了避免金融危机再次发生的制度性建议。
展开
作者简介
  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标普/凯斯–席勒住房价格指数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诺贝尔奖委员会经济学奖颁奖词中提到,“如果价格未来数日或数周的走向几乎不可能进行预测,那么未来数年的走势不是更难以预测吗?回答是否定的,这是罗伯特·席勒的发现”。他经常为联合报业集团下属的报刊和《纽约时报》撰写专栏。同时,他还是一位畅销书作者,著述颇丰,《非理性繁荣》、《金融与好的社会》、《动物精神》、《新金融秩序》等都是超级畅销书。
展开
内容介绍

  《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的主旨在于解释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发展过程,剖析了为什么次贷危机引发了更为严重的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爆发前的10年间,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使得人们非常自负,从而使得美国政府对高额债务视而不见。大多数人,包括评级机构在内,都认为房价不可能下跌。房地产泡沫,以及促使泡沫产生并扩大的心理因素,是这场危机的真正原因。
  席勒认为非理性繁荣是导致次贷危机的根源,这也是导致历史上反复出现金融危机的症结所在。只要人类的本性不发生改变,我们就总是容易促生经济泡沫,也容易受到泡沫破裂带来的伤害。人性的本能缺陷导致我们无法正确地管理风险,由此才引发了金融危机。
  席勒认为通过政府的各项措施使经济重归正轨只是权宜之计,长期的变化应该使得金融体系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运作得更好。他提出了一系列金融创新方案,包括创建新型的经济测量单位,预防人们产生“房价永远不会下跌”这样的错觉;以及为政府融资提供更好的方式,设计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等,通过一系列金融体系的根本性改革抑制泡沫的产生,防范金融风险。
  席勒专门为本书的再版撰写了新版序言,在序言中席勒阐释了此次危机的最新发展情况和他对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的最新看法。

展开
精彩书评

  在《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这本书中,罗伯特·席勒教授对房地产泡沫与股市泡沫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他提出的关于如何避免金融危机不断升级的制度性建议,尤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虚心聆听。
  ——中信集团公司董事长 常振明

  罗伯特·席勒,这位研究泡沫经济和房地产经济的世界权威以系统的分析,提出解决和预防房地产泡沫发生,以及演变为超级危机的制度性的建议。本书告诫世人,在采用短期手段降低危机风险程度的同时,还应着眼于一些远期的变革。让我们屏住呼吸,仔细聆听。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李稻葵

  席勒教授独到地指出,泡沫实际上就是市场信心错位的结果。不论冠以什么样的名称,政府应该勇于救市,但救市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危机可能引发的市场参与者对经济制度的长期不信任,并重新把市场信心放到正确的位置。这是一本非常值得学习的书。
  ——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沈明高

  席勒对人性和金钱的洞察,使其对危机的预警屡屡中的,请跟随他的目光和理念,危机也许无法避免,但这至少能让我们在危机的旋涡中保持清醒的方向,看到希望,预见未来。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钟伟

  在次贷危机爆发前两年,美联储连续15次加息,不但迅速刺破泡沫而且对危机初期救助不力负有责任。如今在中国房地产价格连续上涨10年,地方政府债务膨胀到历史高点的最后时刻,有关部门却通过制造“钱荒”,持续拉高实际利率。中国政策制定者应该从次贷危机中吸取哪些教训?读罗伯特·席勒的《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避免悲剧在中国重复!
  ——万博资兄弟产管理公司董事长、万博经济研究院长 滕泰

展开
精彩书摘
  就算房地产市场泡沫不能算是次贷危机和我们现在面临的在更大范围内出现的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肯定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那种认为不动产价格只会永远向上涨,而且是年复一年节节攀升的看法,制造出了一种虚假繁荣的氛围,使放贷人和金融机构降低了贷款的准入门槛,弱化了针对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况的风险管理。现在,我们担心的违约现象出现了,不仅规模巨大,而且还具有传染性。
  这个泡沫的破灭带动了全美乃至全球经济文明的另外一些方面出现了一连串的变化,这些变化正在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根据标准普尔/凯斯–席勒住宅价格指数——我有幸参与了该指数的设计——公布的数据,自2006年的顶峰算起,以扣除通胀因素的实际价格计算的美国住房价格已经下降了将近15%。在某些城市和地区,真实跌幅已经达到25%,甚至更多。
  到危机结束前,某些城市和地区的真实住房价格与近期的历史最高点位相比较,甚至可能会出现高达40%~50%的跌幅。这么巨大的价格下跌幅度将使美国的经济体系面临严峻的考验。现在已经记录在案的这些幅度相对还较小的价格下跌,在为数众多的按揭贷款人中引发了比例还不算太大的按揭拖欠危机,不过,与将来可能会逐渐显现的严重后果相比,目前对发行、持有这些按揭以及为这些按揭提供保险的金融机构所产生的影响可能还微不足道。
  大多数对冲基金基本上都是高度杠杆化的,资产价值的进一步下滑会将那些现在看起来貌似强大的基金深深地按进水里,而这些基金的破产又会反过来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施加更大的压力。我们现在看到的在美国出现的危机可能只是即将到来的更大问题的前兆。正当我们满怀希望地把次级抵押贷款问题当作一部独幕剧看待,认为大结局马上就要到来的时候,事实上它很可能只是一部漫长而复杂的多幕悲剧的第一幕。
  以史为鉴
  2004年,我着手写作《非理性繁荣》的第二版,准备对内容做必要的更新,并将这本主要讲20世纪90年代股票市场繁荣的书,加入21世纪初房地产繁荣的内容。当时,我打算在书里对住房市场的长期情况做一个分析,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与我在该书第一版里用来分析股票市场的方法类似。让我大吃一惊的是,我问过的所有人都说,根本没有住房价格长期走势的任何数据——美国的没有,其他任何国家的都没有。这是一个非常发人深省的现象。如果说房地产繁荣是一件如此美妙的经济盛事,你能否想象得到,居然没有任何人关心类似的事情以前是否发生过,产生过什么样的后果。非常让人疑惑不解的一个事实是,似乎根本没有谁对30年来或之前发生过什么有一丁点儿的兴趣。这是人类行为方面的一个活生生的教训,也是人类本性反复无常的有力注解。很明显,没有任何人认真评估过房地产市场的真实价值,以及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可能产生的潜在杀伤力。我还发现,在20世纪前后的不同时间段里,经济学家确实曾经先后建立过一些住房的价格指数,但都是些相对比较短期的价格指数。一直到最近的这几十年间,都没有人能以实时的方式来提供这些数据。因此,早期的价格指数只能算是一些历史数据的孤立碎片。
  在这种情况下,我开发了自己的美国现有住房价格指数,时间跨度一直向前追溯到1890年。我所采用的方式是把各种已有的看起来质量最高的数据系列组合在一起。我只选择那些为提供标准的、没做过任何改变的房子的估值而设计的指数,以便价格指数能够真实反映投资者投资住房所能获得的收益,同时又不受随着时间推移出现新建房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好的正常趋势的影响。在着手这个工作的时候,我根本无法找到1934~1953年间的任何数据,因此,我只能请我的研究助手们根据旧报纸上刊登的售房广告所标出的价格,自己列表来弥补这段空白。这段时期现在仍然是我的指数中最薄弱的环节,但对我来说,为弥补这段空白,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在《非理性繁荣》第二版(2005年版)的图1–1中,我给出了1890~2004年间真实(已按消费价格通胀率进行过修正)的住房价格指数,同时还有建筑成本、美国人口数量以及长期利率等数据。同样的图表我也放到了这本书里,也叫图1–1,但已经进行了必要的更新,2004年以后的曲线用灰色而不是黑色表示。当时,在《非理性繁荣》第二版中我曾经这样说过——这个阶段的房价看上去相当反常,就像是“刚刚发射的火箭”。美国总体的住房价格在1997~2006年的高峰期间上涨了85%。住房的价格显然不可能随表中其他变量的变化而调整,因此看起来就像是火箭要掉回到地球上。
  正像住房价格曲线上灰色部分很清楚地表示出来的那样,最新的数据表明房价出现了惨烈的暴跌。火箭已经开始下坠,见顶后的崩盘根本没有办法用其他变量出现任何重大改变来解释。住房价格与建筑成本比值在2006年市场加速冲顶的时候出现急剧上扬,同时,住房价格与房租比值、住房价格与个人收入比值也同样急剧上扬。现在,这些数据下降了。住房价格与经济基本面的这种错位现象,很清楚地表明经济形势极不稳定;同时也说明,在价格进行大规模修正之前,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基本符合一般经济学规律的特性——尽管短期内也许会背离,但在长期条件下,规律最终总是要表现出其神圣的不可违背的一面来。
  ……
展开
目录
第二版序言
导 论

第一章 历史上的房地产市场
以史为鉴
价格路径的多样性

第二章 泡沫的困扰与非理性繁荣
观念的传染
泡沫的其他成因
惊慌失措与流动性不足
思维方式的变化
泡沫期间的公众思想
住房价格的可预测性

第三章 房地产业的神话与现实
新住宅的建造
城市精神与乡土观念
建筑成本:神话与现实
大规模的城市规划
短期及长期的对策

第四章 金融危机下的救市行动
为什么救市行动是必需的
新的住房房主贷款公司
正确制定短期解决方案

第五章 金融民主的愿景
讲究技术
全新的信息基础设施
真正关注风险的新市场
新的零售型风险管理机构
风险管理与风险规避
长期解决方案的组合效果
结 语
致 谢
附 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