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能源金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345640
  • 作      者:
    林伯强,黄光晓编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林伯强,著名能源经济学家。1990年6月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3年5月至2006年6月任亚洲开发银行(ADB)主任能源经济学家;2006年6月至今任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和教学方向为能源经济学,在国内外能源与经济学杂志如《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Energy Economics等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著有《现代能源经济学》、《高级能源经济学》等教材及专著。
  
  黄光晓,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博士,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现于厦门大学能源学院从事能源经济等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金融,已在《金融研究》等多个国内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还参与了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主持的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以及林伯强教授与英国战略基金、美国能源基金等国外著名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的科研项目。
展开
内容介绍
  《能源金融(第2版)》作为能源金融的教材,《能源金融(第2版)》全面地介绍了全球能源金融领域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前景,并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试图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能源金融理论体系框架,为国内今后相关科研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能源金融(第2版)》涉及内容广泛,资料翔实,不仅涵盖了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等传统领域,还涉及碳交易市场与碳金融、能源税与碳税、能源效率市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投融资等国际能源领域新的发展动向。
  《能源金融(第2版)》的章节结构设计遵循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原则,在对国际能源市场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全面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对能源价格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阐述,并以此为切入点,系统地介绍了各类能源及其相关衍生金融产品的发展演化、市场结构、产品设计及在能源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此外,针对目前中国能源及其相关市场的发展现状,《能源金融(第2版)》系统性、前瞻性地提出未来中国能源价格体系的演变和改革方向,以及能源金融市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能源金融(第2版)》可作为国内高校硕博士研究生的相关专业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国内能源界、金融界专业人士的参考资料。
展开
精彩书摘
  《能源金融(第2版)》:
  (一)欧盟能源战略的演变
  1.欧洲一体化的开端(1951-1957年)
  由于大多数欧洲国家的能源资源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均衡,自给率低,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欧洲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能源需求对欧洲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压力,也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从某种意义而言,能源问题也是欧盟产生的主要动力之一。
  在战后欧洲一体化的启动上,能源政策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促成欧共体诞生的三个主要条约中,有两项直接与能源问题有关,分别是《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联营条约》。战后煤炭在当时欧洲的能源消费中占了80%的比例,为了稳定煤炭市场,加强各国经济联系。1951年4月18日,在法国的提议下,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在巴黎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巴黎条约>),通过组建超国家的管理机构——欧洲煤钢共同体,负责管理煤炭、钢铁企业的一体化联营,包括制定最低价格和投资政策,规定生产限额以及征税权等。《巴黎条约》直接促成了欧洲煤炭共同市场,也是欧洲各国在能源领域开展合作的最早形式。1957年3月25日,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在罗马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前者的核心是建立关税同盟和农业共同市场,逐步协调各项经济和社会政策,实现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而后者的核心则是和平利用核能,联合发展欧洲核工业,从而改善成员国的能源状况,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能源基础。1958年1月1日,《罗马条约》生效,标志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共同市场正式成立,这也是欧洲一体化的开端。尽管《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都涉及能源领域的合作,但是它们针对的只是特定的能源部门,欧共体还未形成统一、有效的能源政策框架。
  2.从消极走向积极的欧共体能源政策(1960-1985年)
  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初,欧洲的能源结构也从煤炭转向石油,由于欧共体国家石油资源普遍匮乏,主要依赖从中东地区进口。1965年,随着《布鲁塞尔条约》的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被合并为欧洲共同体①。1968年8月,欧共体理事会②颁布了“关于原油及油品最低储备的指令”,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储备相当于上一年度90天消费量的石油产品,以便在石油进口出现中断或价格暴涨的情况下应急使用,这标志着欧共体开始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采取集体能源战略。1968年12月,欧共体委员会发表了一份能源政策报告,确定了石油的地位,并提议在保证自由市场、促进供应稳定和开发选择性能源等方面进行合作,采取共同行动以保障能源安全。但是,由于荷兰及英国的反对,这一共同干预石油市场的政策没有得到欧共体理事会的接受。这一时期,欧共体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进展不大,一直未能形成共同、一致、积极的能源政策。
  第一次石油危机为欧共体共同能源政策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契机。在处理危机问题上,欧共体各国的立场和做法存在差异,法国和英国站在阿拉伯产油国一方,通过签订双边协定来保证供应安全,而荷兰、丹麦及德国则要求建立共同体内部石油分配政策,通过完善市场化机制来保证供应安全。由于没有通过共同体渠道采取一致行动,导致了欧共体内部能源政策的分裂。1974年1月,欧共体理事会通过决议,成立能源委员会,负责制定共同的能源政策。而随着IEA的成立,欧共体各国逐渐开始形成统一对外能源政策立场的共识,而欧共体的能源战略从短期的应急机制开始转向长期的结构调整,即倾向于通过市场化机制提高能源产业竞争力、提高能效和发展替代能源来逐步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1974年12月,欧共体理事会通过了为期10年的能源计划,为共同能源政策奠定了初步基础。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应急机制,制订危机情况下的分配计划;对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进行补贴;对核电的建设和技术升级进行补贴;实施强制性节能等。
  3.逐步成熟的欧盟共同能源政策(1986-2000年)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开始实行能源部门的私有化,在英国的影响下,其他欧共体成员国也开始倾向采取市场化机制提高能源部门的效率。这种趋势也与欧共体逐步形成内部统一市场的构想相吻合。1986年,欧共体各国在卢森堡签署了《单一欧洲法令》(SingleEuropeanAct),使得欧洲一体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该法令提出在1992年年底前建成统一的内部大市场,增加了经济货币合作的内容,正式将政治一体化纳入共同体的目标范围,并且限定实行全体一致通过的决策方式,扩大了特定多数通过共同立场的范围。该文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单一欧洲”的新目标,也为欧洲联盟的成立做好法律上的准备。而随着欧洲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欧共体也将建立内部统一的能源市场的设想纳入其市场一体化中。1990年,欧共体理事会颁布了《关于改善产业最终用户天然气和电力价格透明度的指令》(90/37/EC),拉开了欧洲天然气和电力市场统一的序幕。1991年,欧共体成员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统称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共体开始向欧盟过渡;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①正式取代欧共体。
  在市场化改革方面。欧盟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②,围绕能源市场一体化、能源外交、能源税收、能源环境等领域,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能源战略体系。1996年12月欧盟委员会③颁布了《关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指令》(96/92/EC),这是欧盟第一个关于电力市场的指令,对欧盟电力行业的组织、生产、输送、配送及市场信息透明化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并要求各成员国在1999年2月必须开放电力市场,允许第三方进入和用户自由选择。1998年6月,欧盟委员会又颁布了《关于天然气市场改革的指令》(98/30/EC),为欧盟天然气行业的生产、输送、储存、分配和供应等环节制定了类似的规定,并要求各成员国在2000年8月以前采取相应的立法措施以实施该指令。
  在能源外交方面,欧盟一直是美国海外能源战略最重要的盟友,不仅派兵参与美国主导的海湾战争,而且积极参与美国主导下的中东和平谈判,力图稳定中东原油供应。1991年欧共体就同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美国和日本等在内的49个国家签署了《能源宪章》,希望通过一系列措施帮助苏联、中欧和东欧各国开发自然资源、吸引外资和资助能源回收项目的建设。在此基础上,1994年,包括欧盟各国在内的51个国家签署了《能源宪章条约》,以期建立一个开放的非歧视性的国际能源市场。此外,欧盟还积极开展多边能源外交,利用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最大限度地影响国际能源秩序,维护自身能源利益。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能源金融与能源战略
第一节 能源安全与能源战略
第二节 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的能源战略
第三节 世界主要能源供应国的能源战略
第四节 能源金融
第五节 中国的能源战略与能源金融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石油市场与石油金融
第一节 石油市场
第二节 石油价格
第三节 石油金融
第四节 中国石油市场与石油金融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三章 天然气市场与天然气金融
第一节 天然气市场
第二节 天然气价格
第三节 天然气金融
第四节 中国的天然气市场和天然气金融∥
参考文献
附录

第四章 煤炭市场与煤炭金融
第一节 煤炭市场
第二节 煤炭价格
第三节 煤炭金融
第四节 中国的煤炭市场和煤炭金融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五章 电力市场与电力金融
第一节 电力市场
第二节 电力价格
第三节 电力金融
第四节 中国的电力市场和电力金融
参考文献
附录

第六章 环境金融与节能减排
第一节 环境金融
第二节 节能减排
第三节 中国的环境金融与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碳交易市场与碳金融
第一节 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机制
第二节 基于配额的碳交易市场
第三节 基于项目的碳交易市场
第四节 碳金融体系
第五节 中国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的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第八章 能源税与碳税
第一节 环境税
第二节 能源税
第三节 碳税
第四节 中国的能源税/碳税
参考文献

第九章 能源效率市场
第一节 能效管理体系
第二节 需求侧管理
第三节 合同能源管理
第四节 白色证书交易
第五节 中国能源效率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场
第一节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投资与技术发展趋势
第三节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价格机制
第四节 可交易绿色证书机制
第五节 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核电市场及技术经济性分析
第一节 核电发展状况
第二节 核电技术经济性分析
第三节 中国核电市场及技术路径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