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信用评级机构层面的研究<br> 1.评级机构行为与金融安全<br> 在亚洲金融危机后,评级机构在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凸显,刘劲松(1998)的研究指出国际上的金融评级机构已演变为“金融警察”,在国际金融领域拥有超级力量,然而评级机构的消极行为诱导了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金融市场中对评级机构的抨击不断,广泛质疑其运作方式和标准,面对全球一体化的金融市场,中国越来越多地承受着评级机构所带来的压力。付俊文(2010)提出金融产品的价格制定受到信用评级的直接影响,同时一国的货币市场利率以及相应的汇率也会受到影响,而国家的经济金融安全水平与信用评级联系密切。发展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评级体系,有助于对国家经济金融主权的维护。孙亦军(2010)的分析指出,国际市场中的信用评级机构行为欠缺风险警示作用,反而成为危机的助推器;难以做到评判的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对一国的金融安全存在不利影响。黄莺、江涌(2011)认为,目前的国际评级机构只有权利而缺乏相应制衡,对市场严重垄断,评级机构拥有影响金融市场的能力。<br> 2.发展信用评级机构的原因<br> 曹荣湘(2003)认为,主权评级的发布会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向,为防范风险,应强化自身的主权评级能力。伴随成为WTO成员方过渡期的缩短,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金融风险,厉以宁(2005)认为,通过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建立完善培育自有民族品牌,有利于弱化金融风险的冲击,需要对现有信用评级市场进行有序的开放,并构建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吴红(2009)指出,提供信用中介服务的评级机构,对于保护一国的金融主权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信用评级机构,往往能通过影响一国债券发行价格,实现对资本市场走向的控制。拥有自主的民族信用评级行业,有助于国内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对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起到积极作用。何伟、周晓(2009)提出全球金融危机使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权威性受到质疑,中国的信用评级业应抓住时机,加强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建设。斐然(2010)通过对大公国际资信评估公司对外发布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事件,分析了国际评级市场存在的问题,指出评级机构在维护国家利益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梅新育(2010)指出国际金融市场中现有的信用评级工具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异化,国际知名独立信用评级机构集中于美国,同时垄断了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新生的信用评级市场,而这些机构对美、英及其金融机构和非美、英西方国家的不同“评级标准”,令人怀疑这些信用评级机构能否真正做到他们自我标榜的公正、客观。<br> 3.完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的建议<br>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将发展本土评级机构的研究推人高潮。史建忠(2008)从次货危机影响因子人手,分析了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出现的误差,并将这些教训与当前我国的评级产业问题相结合,提出避免发生相同危机的建议。郑良芳(2010)指出中国信用评级市场被美国控制后的五大危害,分析世界各国对信用评级业严格控制的做法,提出全力扶持民族评级业发展。斐然(2010)通过分析评级机构在维护国家利益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提出了我国评级机构今后发展的建议。冯光华(2010)分析国际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评级行业的发展建议。<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