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评论(2014年第3辑)》:
五、对财务公司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二十五年的快速发展,值得总结的地方还有很多。展望未来,财务公司发展道路上需要克服的困难仍然很多,挑战仍然巨大,要实现理想的发展状态,路仍然很漫长,仍然需要从业者付出更坚信的努力去争取。
一是在职能定位方面,笔者一直是坚定的“内向发展派”,即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的“内部银行”,是集团的“资金池”,应该而且必须发挥好结算平台、筹融资平台和资金管理平台功能,才能确保基业常青,实现与集团公司的共同发展、无缝对接。近年来以中油财务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提出了建设“集团司库”的构想,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符合现阶段监管机构对财务公司的基本定位。尽管“司库”的内在属性决定了财务公司存在发展的“天花板效应”,但是金融机构并不是规模越多越好。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事实证明,巨大的银行出问题对一国乃至全球的负面冲击实在太大。为此,全球金融监管机构一致推行的“巴3”规则,大大提高了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从而使得这类“庞然大物”不再因为“太大而不能倒”产生理想激励和道德风险,浪费社会救助资源。“小”不一定就“弱”,“大”也不代表强,只有追求专、精、特,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好银行、好财务公司。
二是在业务拓展方面,财务公司应该紧盯集团成员企业的实际金融需求,发挥内部优势,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研发创新,提高服务的“量身定做”水平。尽管从业务分类上看无非是结算、信贷、外汇、理财、咨询顾问等几个不多的业务,但是,在看似平凡的业务中要能做细、做精却非常不简单、不容易。从一线操作业务人员构成上看,绝大部分财务公司是由两类人员构成:一部分来自集团财务部门尤其是会计部门,另一部分来自商业银行。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受政策“庇护”,自主创新的动力严重不足,因此业务单一、同质性严重、创新思维缺乏、服务水平不高,而企业集团财务部门人员对金融市场的了解和掌握也不够,两方面叠加,财务公司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甚至还不如商业银行,这就需要各财务公司加强业务培训,眼光向外,学习国外先进同行的经验、知识和技术,提高业务水平。
三是在管理方面,既要强化风险管理,又要对风险有个科学、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近年来财务公司的许多上级主管部门、机构和单位,不论是直接主管还是间接主管,都表现出了对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极大热情。从客观上讲,财务公司因为业务特殊性,其宏观风险更多体现为治理结构的风险。财务公司的微观风险,按照重要性顺序排列应该是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贷风险。经过十多年的风险教育、培训和体系建设,大多数财务公司自身风险已得到有效控制。未来财务公司在管理方面应该集中于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特别是业务流程化、制度规范化、风险模型化方面,提高管理资源的效率和效益。
四是在监管政策方面,政策制定者应该充分听取行业从业者的意见,对财务公司的产业特征、产业特色予以充分考虑,而不仅仅是从金融机构角度去设计监管目标并据此制定政策。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史,政策松绑,给企业更多自由是改革开放成功的基本经验。而从国内财务公司发展进程看,未来监管政策在严格坚持财务公司基本定位这一原则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松绑那些不适应市场发展的政策限制,给予财务公司更多自主选择的自由,以便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体产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