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浙江省海岸带土地资源开发与综合管理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139663
  • 作      者:
    李加林等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获取海岸带开发利用相关信息,结合社会经济数据,进行浙江省典型区域海岸带土地利用开发强度评价,提出基于发展潜力分区的海岸带土地利用模式,构建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提出建立在生境支撑、经济支撑、社会支撑和科技支撑基础之上的基于生态系统方式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
展开
内容介绍
  《浙江省海岸带土地资源开发与综合管理研究》在分析浙江省海岸带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基础上,研究浙江省海岸带土地开发利用的适宜度及开发利用强度,提出浙江省海岸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讨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及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提出浙江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及综合管理模式,以期能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和海岸带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研究提供绵薄之力。《浙江省海岸带土地资源开发与综合管理研究》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获取海岸带开发利用相关信息,结合社会经济数据,进行浙江省典型区域海岸带土地利用开发强度评价,提出基于发展潜力分区的海岸带土地利用模式,构建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提出建立在生境支撑、经济支撑、社会支撑和科技支撑基础之上的基于生态系统方式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
展开
精彩书摘
  态破坏等问题引起了人类对环境观念的反思与转变,可持续发展思想主导很多区域海岸带土地的利用。海岸带生态保护区、生态海洋养殖出现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传统的港N因产业升级、世界产业迁移等变化重构为多功能的物流平台,港口用地利用趋于复杂化;潮汐、水库等工程建设。可以看出在时间尺度上土地资源利用呈“承先启后”式演变,并不是一个固定式或最终化的形态格局,而是一个形态不断演进的过程。
  (3)受多重机制影响
  土地资源是区域自然与人文社会构成的双模块结构系统,海岸带地区自然现象、人文活动复杂多样,海陆运动交互作用频繁,土地利用深深印上了海洋烙印。海洋在自然机制、功能机制和人类活动机制三方面影响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廖继武等,2012)。自然包括地质地貌作用、自然灾害、水力运动、生物圈等因子,功能机制和人类活动包含经济开发、文化传承等活动。滩涂养殖、海岸带防护林、围海垦殖等都是海岸带土地对海洋影响的反馈。另外,海岸带也是陆域土地资源扩展、延伸部分,陆域人地系统规模的膨胀,使其成为了人类生存新的沃土。历史时期,河流入海三角洲的肥沃土壤给予人类足量农耕空间;近代,优良的海岸港口区位又为陆域交通系统的拓展孕育了温床;至今,海岸带经济集中,成为拉动陆域经济的马车。因海岸带独特地理位置,故海洋一陆地系统与之相应的互馈作用、自组织行为均对海岸带土地有不同程度影响。
  (4)利用方式交叉、渗透,趋于复杂
  在20世纪后半段,新土地利用方式快速涌现,传统与新兴海岸带利用方式交织在一起,土地资源面临空间结构重组。海岸带土地组织是个复杂的机体,组织内的利用模块拥有功能、目标多样性,亦存在某些利用方式的功能相似性或目标一致性,进而引起多种土地利用方式趋向于集聚效应、自组织最优化,引致土地利用方式集成的优化与升级。临海工业带由港口、工业、城市腹地建设等用地方式集合组成;海岸带自然保护区或由农业和畜牧业、旅游休憩、科研等利用方式构成等均足以表明海岸带土地利用方式的良好结合。交叉、融合体现了海岸带土地综合性利用的趋向,为发展提供了更充裕的创新空间。
  ……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2 浙江省海岸带资源特征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浙江省海岸带的自然地理概况
2.1.1  浙江省海岸带地质地貌特征
2.1.2  浙江省海岸带气象气候特征
2.1.3  浙江省海岸带水文特征
2.1.4  浙江省海岸带土壤特征
2.2  浙江省海岸带资源特征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1  浙江省海岸带资源特征
2.2.2  浙江省海岸带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 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度及开发利用强度评价
3.1  国内外研究述评
3.1.1  海岸带的定义
3.1.2  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3.1.3  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3.1.4  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3.1.5  海岸带土地利用开发强度评价
3.2  杭州湾南岸宁波段海岸带土地利用特征
3.2.1  研究区概况
3.2.2  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3.3  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及开发强度评价方法
3.3.1  海岸带土地利用评价流程
3.3.2  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
3.3.3  海岸带土地利用开发强度评价方法
3.4  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度评价
3.4.1  数据处理
3.4.2  2000年适宜度评价结果
3.4.3  2005年适宜度评价结果
3.4.4  2010年适宜度评价结果
3.4.5  三期土地利用综合适宜度评价分析
3.5  海岸带土地开发利用强度评价
3.5.1  2000—2005年土地利用开发强度分析
3.5.2  2005—2010年土地利用开发强度分析
3.5.3  土地利用开发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
3.6  结论与讨论
3.6.1  结论
3.6.2  讨论

4 海岸带土地开发模式研究
4.1  海岸带土地利用模式理论探析与实践借鉴
4.1.1  海岸带资源利用和土地利用模式-
4.1.2  海岸带土地利用经验借鉴
4.2  浙江省海岸带土地开发利用典型区——杭州湾南岸概况
4.2.1  地理区位
4.2.2  自然地理条件
4.2.3  经济背景
4.2.4  土地利用现状
4.3  发展潜力评价方法构建和数据支持
4.3.1  土地潜力评价概念与应用
4.3.2  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4.3.3  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评价技术支持
4.3.4  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评价数据择取
4.3.5  其他研究方法
4.3.6  技术路线
4.4  海岸带土地资源发展潜力评价
4.4.1  土地空间分布潜力数据处理与评价
4.4.2  自然条件潜力数据处理与评价
4.4.3  经济水平潜力数据处理与评价
4.4.4  生态敏感性数据处理与评价
4.4.5  综合发展潜力评价与分区
4.5  基于发展潜力分区的海岸带土地利用模式
4.5.1  海岸带土地利用模式构建原则与依据
4.5.2  余姚——“乡村、田园式土地利用模式
4.5.3  慈溪——多方位、多功能组合式土地利用模式
4.5.4  镇海——临港工业、综合性物流平台
4.6  小结
4.6.1  结论
4.6.2  讨论

5 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及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5.1  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成陆过程及滩涂匡围简史
5.1.1  杭州湾概况
5.1.2  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成陆过程
5.1.3  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匡围简史及其土地利用变化
5.1.4  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土壤类型与分布
5.2  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5.2.1  样本点的选择与样品分析方法
5.2.2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及模型
5.2.3  结果分析
5.2.4  讨论与结论
5.3  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5.3.1  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
5.3.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

6 主导因素视角浙江省海岸带功能区划
6.1  海岸带功能区划的国内外理论动态与实践经验
6.1.1  西方海岸带空间规划的实践动态
6.1.2  国内海岸与海洋区划/规划研究动态
6.1.3  国内外研究对浙江省海岸带功能区划的借鉴
6.2  浙江海岸带功能区划的相关规划
6.2.1  相关规划的基本情况
6.2.2  相关规划对海岸带功能区划的基本要求
6.2.3  海岸带功能区划必须解决的问题
6.3  主导因素视角浙江省海岸带功能区划
6.3.1  浙江省海岸带功能区划分的主导因素判识
6.3.2  主导因素视角浙江海岸带功能区划分方案
6.3.3  浙江海岸带功能区方案实施的体制机制创新
6.4  结语

7 基于生态系统方式的浙江省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
7.1  国际海岸带综合管理及启示
7.1.1  国际海岸带综合管理演化过程
7.1.2  国际海岸带综合管理范围与特点
7.1.3  国际海岸带综合管理经验
7.1.4  海岸带综合管理启示
7.2  浙江省海岸带现有管理模式及其问题
7.2.1  浙江省海岸带区位与社会经济现状
7.2.2  浙江省海岸带管理发展历程
7.2.3  浙江省海岸带管理模式
7.2.4  浙江省海岸带管理存在问题
7.3  基于生态系统方式的浙江省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
7.3.1  基于生态系统方式的海岸带综合管理
7.3.2  基于生态系统方式的浙江省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
7.3.3  浙江省海岸带综合管理运行机制
索  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