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百年银行资本监管的逻辑与未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76499
  • 作      者:
    高杰英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银行业真的衰老了吗?
  ·在网络技术群雄逐鹿的21世纪,恐龙之喻能否成谶?
  ·除了高息转嫁风险,近代银行业还能用什么方式让经济体得到较为廉价的资金和有效的资金服务?
  ·银行界曾经为风险管理的科学化而欢欣鼓舞,可是屡次爆发的金融危机让完美的风险控制依旧是水中月、镜中花。
展开
作者简介
  高杰英,女,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任职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具有银行从业经验,长期从事金融学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银行、货币与信用领域,在《国际金融研究》、《经济学家》、《财经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著有《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金融企业会计》等书籍。
展开
内容介绍
  《百年银行资本监管的逻辑与未来》从概念界定、资本监管的逻辑、资本监管逻辑在各国的表现以及未来展望四个层面展示银行资本监管的历史画卷,探究银行业资本监管的未来。
  概念界定部分主要梳理了资本、银行资本以及银行资本监管的概念。诺斯的制度经济学认为国家保证产权明晰是最基本和有效的经济制度。而资本又是剩余资产普遍存在的现代社会下产权所指向的最主要内容,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资本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在生产力极大提高的基础上,其核心不仅仅指物质财富、货币代表的财富,还包括能够带来财富的信誉、文化,甚至个人能力。银行资本从所有者出资这一最基本的概念出发,随着资本内涵的变化以及银行业务经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包括各类准备金、特许权价值、存款保险等在某种程度上都承担资本缓冲风险的功能。《巴塞尔协议1》统一了一级资本、二级资本的定义,对资本要求做出了规定。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利益相关者之争
  市场失灵与监管失灵虽然观点不同,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出发点——都是从公共利益最大化角度思考,此处的效率可以理解为“公共”利益最大化。Stigler(1971)从三方面对公共利益理论提出批评:第一,公共利益的概念不清楚,忽略了经济政策实施中利益集团的存在,即忽略了某一政策的实施可能对某一集团有利而对其他集团不利的情况;第二,很难找到支持公共利益的实证证据;第三,监管当局自己的目标和监管所要求目标的差异性被忽略了。
  在否认公共利益或者仔细界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不少研究者针对存款人、商业银行(包括商业银行的股东和职业经理人)、监管当局(包括各类监管机构)、政府(包括政府里的不同党派)等各方主体进行了研究,我们称为金融市场监管的利益相关者。各方利益相关者都需要从自己的角度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有主体在资本监管市场上为维护自己利益进行着博弈。
  (一)监管的政府利益
  政府掠夺理论认为“政治人”并非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而是与“经济人”一样追求自身效用函数的最大化。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的直接目标并非其宣称的为了“保护存款者利益”和“保证金融体系健康和资源配置效率最优”,而是实现自身收益(政治收益和经济收益)的最大化。如果通过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能分析清楚政府对经济的作用,那么人们就可以了解金融监管出现的原因。事实上,任何监管都是由政府推行并由政治家策划的。因此,了解政府和政治家的行为模式是了解金融监管出现的关键。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为了扩张政府可支配的资源,利用发行货币来对财政赤字进行融资;其次,国家实施法定准备金制度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存款税收;最后,政府实施的其他管制,在于为政府创造干预经济的借口,以扩张权力的范围,同时为获取租金而创造机会。例如,对银行业务和区域的限制以及开业资格的审查,都可以为政治家创造向银行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
  政府掠夺论将分析的立足点放在“抽象的政府”这个集合上,无法更清楚地认识各种金融管制的产生过程。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由许多政党和利益集团组成的。监管当局并不总是代表社会公众利益,它们同样存在着自身利益(Bt,1993)。因此利益集团论和多元利益论认为,金融监管是利益集团通过政治斗争而形成决策的产物,不同的社会经济利益集团是金融监管的需求者,而政府中的政治决策机构则是金融监管和监管制度的供给者。监管工具和监管制度是在需求和供给不断变化下的各种手段的组合结果;只有把握住各方利益的结构以及政治力量的分布,人们才能了解这些工具和制度变迁的过程,并在过程中确定这些工具和制度的效应以及效应的分布。
  克鲁格(Krueger,1974)在探讨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政策原因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提出寻租定义,形成了寻租理论。Mc Chesney(1978)还提出了政治创租和抽租的概念。政治创租是政府官员利用行政干预的办法来增加私人企业的利润,人为的创租,诱使私人企业向它们分享利润,以作为得到这种租的条件;抽租是政府官员故意提出某项会使私人企业受损的政策威胁,迫使私人企业割舍一部分既得利益与政府官员分享。由于政治创租和抽租的存在,更加增添了寻租活动的普遍性和经常性。这种寻租活动不但造成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还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因此,寻租本身不会创造任何社会财富,只会消耗社会资源,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另外,它还会导致其他层次的寻租活动或“避租”活动。由于寻租的存在,市场竞争的公平性被破坏了,使人们对市场机制的合理性和效率发生了根本的怀疑。金融监管是政府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金融监管中同样存在寻租现象,从而影响了金融监管的公平与效率。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资本和银行资本
一、资本
二、银行资本
第二节 银行资本监管
一、银行资本监管的目标
二、银行资本监管的内容
第三节 研究背景、方法及主要内容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方法、路径及主要内容
三、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 银行资本监管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银行资本监管的稳定之争
一、微观视角的资本监管稳定之争
(一)资本作用的理论分析
(二)资本监管能够降低银行风险
(三)资本监管不能降低银行风险
二、宏观视角下的资本监管稳定之争
(一)监管可以降低系统风险
(二)市场制度可以带来稳定
第二节 资本监管的作用之争
一、MM定理
(一)无公司税模型
(二)公司税模型
二、市场失灵与监管失灵之争
(一)市场失灵
(二)监管失灵
三、利益相关者之争
(一)监管的政府利益
(二)消费者利益
(三)监管的供给与需求分析
四、资本监管与宏观经济
(一)资本监管的信贷约束
(二)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效应
第三节 国际银行业资本监管实践
一、资本监管从国家标准到国际标准
(一)《巴塞尔协议》之前的国家标准
(二)《巴塞尔协议》形成的国际标准
二、国际资本监管规则的演变及实施
(一)《巴塞尔协议Ⅱ》的监管规则及实施
(二)《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监管规则及实施
三、国际资本监管规则演变的原因
(一)从《巴塞尔协议Ⅰ》到《巴塞尔协议Ⅱ》
(二)从《巴塞尔协议Ⅱ》到《巴塞尔协议Ⅲ》
(三)《巴塞尔协议Ⅲ》实施存在的问题
四、银行业资本监管组织
(一)银行业资本监管国际组织
(二)银行业资本监管国内组织

第三章 百年银行资本监管的逻辑
第一节 从内生博弈到外生博弈
一、存款的法律性质变化
(一)转移所有权的消费借贷
(二)将存款视为消费寄托(消费保管)
二、银行业资本要求的内生起源
(一)银行票据的资本要求
(二)银行清算的资本要求
三、银行资本监管的外生要求
(一)中央银行监管的产生
……
第四章 发达国家银行业资本监管演变
第五章 赶超型国家银行业资本监管演变
第六章 发展中国家银行业资本监管演变
第七章 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演变
第八章 银行资本监管的未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