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养老文化的变迁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的内在责任和意识,也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的直接体现。在城镇化进程中,来自农村的年轻人不仅受到中西融合的多元文化的强烈影响,而且在现代市场竞争和追求时尚的社会中,“崇尚年轻”、“追求自我”演变成为他们的主流,传统观念灌输给他们的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却被逐渐淡化。老年人的权威面临着挑战,年轻人追求平等的代际关系,传统的家庭至上、父母至上的观念逐渐被追求个人价值的观念所代替。①“崇老”观念的淡化、“孝文化”的衰落使家庭养老失去了文化依托的基础,人们内在的心理基础弱化了子女对老年人经济支持的信念。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剧,外出务工劳动力不断增加,他们在城镇中获得的收入也不断增多。②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拥有高薪酬的工作,他们会接受更多的西方在赡养老人方面的观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将越来越趋向平等,从而可能导致劳动力外流对子女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变化,并导致对家庭养老的冲击。
(一)老年人的权威危机
中国农村小农经济的生产特性主要表现为农业的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而农业的生产和社会经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因此传统家庭家长的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在家庭中有着绝对的权威性。但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大量青壮年农民完全可以离开土地而获取远高于非农的直接货币收入。脱离传统小农的其他生存来源方式的可选择性、经济基础可代替性,显然会导致传统的农业劳动和生活经验积累的贬值,从而直接影响着农村传统家庭意义上的老人在家庭生产中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实际上是农村老年人社会资本的一种表现,它的丧失直接影响到老人享受家庭养老的质量,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正受到来自经济基础的多元化冲击。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以家庭为本位的宗法家长触社会,它以父系家长制和孝道观念为主要特征。在这种以血缘关系组成的大家庭中,家长无疑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家庭成员均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家长的意志和接受家长的是非观念。这种宗法家长制保护了老年人的权威地位,从而使得养老与敬老成了当时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
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变更,我国传统的宗法家长制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受到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现代科技被广大农村年轻人所广泛接受,农村家庭成员的家庭地位和权威衡量标准的变化,导致传统的联合式大家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家庭的小型化、核心化。①与此同时,农村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动摇,逐渐失去了往日在家庭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即由家庭中的核心型转变为家庭中的从属型,由过去的被依赖型转变为依赖型,现代家庭中的老人权威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②
(二)道德和制度问题
在当今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家庭观念和伦理道德因受到冲击而很难维持传统的家庭养老,人们赡养意识薄弱化,人们对小家庭的偏好和对大家庭的淡漠已经成趋势。当今赡养意识的薄弱已非社会某个个体的思想道德问题,这是任何社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包括传统养老观念在内的传统家庭观念已有所改变,对于养老的社会道德风险不容忽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