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学绝味,绝味学得会!
◎一本比《海底捞你学不会》更励志的创业经管图书!
◎小成本做大生意,小项目做大事业!学得会的本土经典商业案例!
◎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美国耶鲁大学商学院教授陈志武、360董事长周鸿祎、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大中、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等中国一线知名学者、企业家热评推荐!
◎一堂价值无法估量的EMBA课程,一堂人人都学得会的创业课!
★一份小吃,8年时间,5000多家门店,70万人次购买/天,100万根销售量/天,40亿零售额/年。绝味创业者们是怎么做到的?
★绝味鸭脖的口味为什么会受那么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的喜欢?是因为他们有什么特别的秘方吗?还是仅仅因为他们专注于做鸭脖?
★绝味鸭脖的价格虽然比久久丫、精武鸭脖等同类产品贵得多,但为什么销量稳居一,规模也稳居一?难道只是广告营销做得好?
★绝味鸭脖是中国鸭脖连锁的领导品牌。他们是如何用小成本做大品牌的?
★绝味鸭脖为什么不会像“土掉渣儿饼”“地瓜坊”等其他连锁餐饮品牌,瞬间爆发又轰然倒塌?他们是怎么管理他们的加盟商的?
★绝味每年要用掉的花椒、辣椒等作料就要数万吨,他们是怎么完成采购的?又或者他们自己建基地?他们的产业链是如何打造的?
★绝味为何能把加盟商管理得井井有条?绝味宪政思维和宪政理念,充分发扬民主,让加盟商自行“立宪”,自己管理自己。
★绝味将来如何打造美食平台?运用自己的门店网点优势打造强大的物流平台。
★本书讲述的是可复制的、有借鉴意义的小成本做大生意,小项目做大事业的创业故事和经典商业案例。
★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美国耶鲁大学商学院教授陈志武、360董事长周鸿祎、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大中、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基金管理部副主任何宁、鹿港小镇董事长韩定国、克里斯汀酒店管理公司董事长董景浩、《一财经》总编辑秦朔、邑通道具董事长王克强、陕西文化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王勇、AMT集团董事长孔祥云、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二十余位知名学者企业家高度赞赏,点评推荐!
★作者郭宇宽正在创办“开放力论坛”商学院,为有志于创业的广大青年提供创业指导!
★作者郭宇宽正在跟踪调研“绝味鸭脖”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商业扩张,正着手创作《国际创业学绝味》,更多精彩更多期待!
海报:
创业学绝味,绝味学得会!
《创业学绝味》的另一名称为“20厘米奇迹”。一根根短短的鸭脖,平均长度不足20厘米,却成了全国吃货们吃了还想吃的美味食品。
绝味鸭脖的创业者们在短短8年时间里,从2005后湖南长沙开出第一家店后,到如今已在全国拥有5000家的门店,平均每天能卖掉100多万根鸭脖,年零售额达40多亿元。他们把一个地方的美味小吃,发展成为今天的连锁加盟大品牌,把一份在常人眼里看来不起眼的小生意做遍了全国,而且做得红红火火,无疑是当今中国餐饮行业的商业奇迹。他们的团队是怎么做到的?这种成功是否可以复制?
绝味的成功再次证明所做的行业是新的还是老的,不重要;是时髦的技术,还是老掉牙的技术,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专注、细化、精化,是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创业学绝味》的作者郭宇宽博士用两年多的时间,对绝味鸭脖这个经典的商业案例进行跟踪调研,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呕心写下这部力作!
第四章
一个创业者是怎样炼成的
——老戴是谁
老戴其实不老,比我大不了几岁,也没有什么背景,但成就相当了不起。他是中国鸭脖连锁领导品牌的领导者;他致力于打造中国美食平台;他将大众眼里的作坊产业做成了在全国拥有5000余家门店的食品连锁企业;他从不足百万白手起家,却在8年间创下了40亿年零售额的奇迹;很多人都从一开始就质疑卖鸭脖子有没有天花板,而他却带领企业持续发展壮大。
但是却没有什么人认识他,我说没有什么人认识他,是指和他的企业的知名度相比,走在街上,没有什么人认出他来。他甚至不希望他的名字被很多人记住,他说,走到哪里都给人认出来,就不好玩了。有一次我去他公司调研,正好赶上他们公司年度战略会,来了一百多位高层管理者。会上他做了一个气场强大、豪情万丈的发言,会后聚餐前,摆好了三层椅子,拍合影。我看大家都自然地各就其位,站了四层,所有人都是公司团队的精英,而第一排中间有一个位置还空着,这时余砚新老师招呼我,快来合影啊。我一个外人很自然地往边上站,结果他们说,中间的位置是留给你的,这让我很惶恐,我说老戴呢?此时他正和服务员站在一边聊天。我后来知道,他从来不参加公司聚会场合的合影。他不希望他的照片像领袖像一样给挂在公司的各个地方,被所有员工都认识。我也见过一些企业家,企业比较成功,但不爱公开露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表达或者知识结构的障碍而选择一种扬长避短的形象策略;还有一种是不爱对外露面,但是在公司内部,却非常强烈地塑造领袖形象,传播总裁语录之类的。
而老戴有一种自觉的意识,在他企业成长的越来越成功的时候,努力提醒自己不要变得膨胀。最早是我的交大师兄孔祥云向我介绍,他跟我讲了好几次,说这个企业真是了不起,你研究商业模式的,应该去看看,你完全不能用一个卖鸭脖子的企业的眼光来看待它。我第一次见到老戴,却没想到,他是一个如此低调的人。他的办公室都没有挂董事长的牌子,他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都不好意思把自己当老板,给自己印的名片是销售经理,现在他也不愿意员工在公司里叫他董事长。
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本来想学习学习特色的企业模式,结果一聊就聊了一个下午,当我们聊到某个商业方面的想法有共鸣的时候,他会激动地站起身来,绕着屋子走上两圈,但当我评价他的成就相当了不起的时候,他却显出非常不好意思的样子,他觉得其实他做的事情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后来他跟我说,他就感觉,人家创业有很多故事跌宕起伏,非常精彩,而他创业好像平平稳稳这些年就走下来了,把未来想清楚,一步步走就好了,感觉不出来有什么激动人心的地方。
而我在他身上看到的领导力、他的战略前瞻性,他未来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的位置,在我看来不会逊于现在很多著名的、有成就的企业家。而他的方法,在我看来,恰恰就是并没有什么玄虚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像他那样创业的机会,今天在我们身边依然遍地都是,很多年轻人都能从这种平平稳稳的创业中获得启发,这对社会是非常有意义的。我的这个观点说服了老戴,才有了大家能看到的这本书。他的分享是非常慷慨的。
我平时管他叫老戴,他也不希望更张扬,所以这本书里就叫老戴。这本书里也不会有他的照片,他长相很大众,如果他剃了光头,换一身比较帅的行头,戴一副墨镜,精光内敛,眼神犀利有些像孙红雷扮演的谍报人员;但如果他不讲究的时候,留一些胡子楂,他可以扮演《钢的琴》里王千源那样的下岗职工。
现在的老戴,在股东眼里是一位忠实可靠的董事长;在员工眼里是一位高瞻远瞩的好领导;在同行眼里则像是一个传奇。短短的8年里,他在这个传统行业里取得的成就简直不可思议。而对于大多数非商界的普通人来说,则更像是神话。现在当朋友问我,最近你在忙什么啊?我就告诉他们我在研究一个卖鸭脖子的企业,然后我会问他们,你猜人家卖鸭脖子卖出多少钱来?当我说出那个数字,几乎所有人都瞪大眼睛,倒吸一口气。听上去太神奇了。
这种神奇事业背后的老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特别要呈现的是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了他现在的样子,使他做出这样或是那样的选择,使他形成判断对的或是错的尺度和标准。这还得从他的年少时期
说起。
放养出来的孩子
放养这个词本来是不该用在老戴身上的。老戴要说起来还是个书香门第,他爷爷早年在日本留学念了博士,学的是园林专业,据他父亲说和鲁迅都挺熟,在当年算得上是个相当大的知识分子。这样的读书人家本应代代相传,到老戴这一代理应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到了周末还得上兴趣班,学学钢琴、画画什么的,平日里有空也应该经常看书学习,少有闲暇时间,又怎么会变成放养出来的孩子呢?
当年日本侵略中国,到处烧杀抢掠,老戴的爷爷有一颗淳朴的爱国心,见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小日本的践踏下支离破碎,心中愤恨难解。一介书生,不能疆场报国,他干了一件符合他专业的抗日义举,把日本人在武汉中山公园种植的樱花之类日本花木给弄死了,事情败露遭到日军通缉,于是逃亡到湖北一个叫云梦的地方。
老戴的爷爷人很老实,家里人都说他是个书呆子。抗战时期通货膨胀严重,别人领了工资都换成银元金条之类的保值,而他从来没在这方面留心,不善理财,也无甚积蓄。这逃亡的一路,大约是既惊且疲,长途奔波中大病一场,生命垂危。逃亡路上遇到同乡,于是托同乡回家将病危之事转告家人,可惜待家人前往寻找时迷失了方向,未曾发现爷爷踪迹,最后客死他乡,尸骨都没有找到。
老戴的父亲在动乱年代的单亲家庭中成长。真是命运弄人,老戴的奶奶下肢瘫痪,丧失了劳动能力,老戴的父亲事母至孝,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得负担母亲、弟弟和自己的生活。为了养活一家三口,老戴的父亲把面粉做成粑粑,每天用扁担挑出去卖,有时饿了自己都舍不得吃,等把粑粑卖了钱就买些粮食回家给家里人做饭。要放在今天,那是一个感动中国的故事,但那个时代,山河破碎,千千万万的中国家庭都有不幸的遭遇,而可怜老戴的父亲连饭都吃不饱,哪还谈得上接受教育呢?到后来还是上夜校学了电工手艺。这种童年艰辛的经历塑造了老戴父亲非常自尊的性格。老戴的哥哥回忆,因为他爷爷家是个大家族,所以有一些堂表亲也是1949年后当干部的,可除非人家来请他,他自己从不主动去走动。在那个经济困难的年代,别人到家里来做客,他哪怕借钱,都要请人家吃一顿像样的饭。
当年老戴还是小戴,他父亲在园林局当水电工人。我过去大学时候金工实习时,老师傅有一句话“紧钳工,慢车工,吊儿郎当是电工”,说的是,钳工干活比较辛苦,手上的活停不下来;车工只要把工件装好了,还可以点根烟;电工,屁股后面挂着一套工具,整天到处转,真正爬电线杆子的时间很少,不急不慢,工作显得比较悠闲,下班了还爱喝点小酒。我都能想象出来他老爸当年是什么形象,包括文化特点,过去工人的特点是讲义气、重感情。
我问老戴,当年你父母是怎么教育你的啊?我想一个人有这么大出息,父母总得有些类似曾参杀猪、孟母三迁的故事。他认真地想了半天,告诉我,他真想不起来他父母什么地方管过他。
后来他就想起一个细节也许对他有些影响。小时候,小戴经常带朋友、同学来家里玩,父母从来没有意见,也不嫌烦,对他的小伙伴们都非常热情,有共产主义作风。家里凡是有吃的、喝的东西,统统都拿出来给小朋友分着吃,反正也没什么好东西。假如有一碗煮毛豆也小伙伴分着吃;只有一根煮玉米,切成几段,也分着吃。有了父母的支持,小戴从小一直朋友多,有道是: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爱交朋友的好习惯,说来也许确是得益于父母的熏陶。后来的绝味鸭脖从创立之初就是老戴召集的几个朋友合伙,凑钱办起来的。在公司里,不论是股东还是区域经理,我们都能够找到老戴朋友的影子。这些朋友的帮助在老戴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戴家中兄弟二人,哥哥比他大两岁,但是哥俩的关系常让我想起《拿破仑评传》中对拿破仑和他哥哥的描述:“拿破仑充沛的精力和果断的性格,使他性情和蔼谦逊、平易近人的哥哥甘受他的支配。”戴大哥跟我说了一个让他刻骨铭心的经历。有一次,大概就是没上小学或者刚上小学前后,父母都不在家,那时候的父母出门怕小孩跑丢了,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把小孩锁在房间里。哥俩闲不住打闹着玩,哥哥拿一根竹签,大概是毛线针那样的,不小心把竿上的竹签戳进了弟弟手里,戳进去挺深,而且尖头断在皮下了。当时哥哥就吓傻了,而且哥俩害怕父母回家责怪,就想着法子把它弄出来,但因为竹签插得太深,拔不出来。小戴就跟哥哥说,你拿剪刀把皮肉剪开取出。哥哥拿着剪刀,手发抖,眼泪都流下来了,还是不忍心下手。最后小戴自己拿着剪刀,一个小孩子简直跟《第一滴血》里的兰博一样,自己把皮肉剪开,取出了竹签,还流了血,但小戴一滴眼泪也没流下。戴大哥很佩服地跟我说:我弟弟啊,从小就是这么倔,只要自己认定要做的事情,好像对痛苦特别麻木一样。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小戴基本上是在外婆的关爱下长大的。小时候小戴经常去外婆家玩,外婆家在长江和汉水交汇的地方,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也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那时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到了外婆家后,抓蜜蜂吃蜜。现在的孩子实在无法想象那是多么大胆疯狂的举动。那时候糖也不经常吃到,小孩子们太馋了,就抓到蜜蜂以后把它屁股上的刺摘掉,舔蜜蜂屁股上的蜂蜜。
还有就是在江边抓螃蟹吃,那时候的小螃蟹在武汉还没什么人吃,所以也不值钱,抓到以后小戴就和小伙伴们,把它放在火上烤干了嚼着吃,连作料都没有。
实在没什么好东西吃,看到大人们抽烟很享受的样子,小戴也忍不住模仿,由于没钱买真烟抽,于是就用晒干以后的老丝瓜藤当烟抽,不停地抽,呛得流眼泪,而且不使劲吸,一下子就灭了。
要说起来,老戴后来的创业和他童年的梦想倒也不是没有关系,就是想吃好东西,什么都想尝试下。
老戴的成长环境就是这么普通,属于20世纪70年代末,政治逐渐宽松,而物质依旧匮乏的年代,典型的“放养式”教育。
因为信任而努力
学习生涯是每个人成长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不过与很多家庭不同的是,小戴的父母对他的学习并不像现在许多父母一样特别关心,加上小戴也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艺,老师对他的学习也不怎么重视,所以小戴的课余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了玩耍上,学习成绩不突出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了,考试排名长期游走于班级下游。不过好在还没差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在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不少同学都要补考,而小戴没有。
小戴初中在武汉的一所中学就读,刚到初中时小戴玩性未泯,无心念书,总和一堆淘气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因此学习成绩较差,在班上属于“垫底生”。老戴回忆,当时和他关系最好的两个朋友,他们1小时能背下20个单词,但他却最多只能背出2个,而且过两天就忘了,所以英语成绩非常差。
但是在这堆淘气的孩子里面他又算是比较有领导力的孩子王,总能把这帮连老师都觉得头疼的“捣蛋生”管得服服帖帖的,所以老师不由得重视起他来。直至到了初二,小戴的学习才开始有了起色,这还得归功于他的新班主任,老戴今天说起这个名字还饱含感激——张海发老师。这位班主任是初二开学时调换过来的,教的是中国历史,当时恰逢学校开展学习“五讲四美”的活动,由于老戴在班上的“捣蛋生”当中算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所以张老师就把他分配成活动小组长,组里专门给他安排了班上最难管理的几个同学。小戴从来没当过班干部,班主任突如其来的任命使得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被关注、被认同,心理状态自然就不一样了。从那以后他非常上进,学习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课余时间基本都用来学习。
那时候小戴常住在同学家里,因为同学的哥哥学习特别优秀,是武汉市重点中学数一数二的学生,那时候这位大哥是小戴心目中的神。这位大哥在全国经常得奖,最后考上了清华大学,当了国家干部。现在提起来老戴还咂嘴:“这个人噻(音sai四声),那真的是,写的字都跟印刷的一样。”这种崇拜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这家人有这样的老大,家长对弟弟也寄予极大的期许,弟弟也不负父亲所望,学习非常刻苦。那时同学的父亲每天早上5点准时叫孩子们起床念书,在楼下天井里喊,起床喽。小戴非常自觉,每天都准点起床看书,就连晚自习后练完武术回家后也继续看书学习。湖北有句民谚说是:“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猴子学爬藤。”小戴跟着学习成绩如此优秀的同学在一起生活学习,就有了方向和目标,再加上自己孜孜不倦的努力,考一次试进步五名,再考一次又进步五名……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以班上第一名的成绩考上高中。当时他班里只有三个人考上高中,隔壁班连一个考上高中的都没有。
……
题记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第一章
从自花授粉到优势杂交——学不会与学得会的商学思
想
学不会的就别学了
先天条件太优越,我们学不会
后天条件太独特,我们也学不会
野蛮成长的,你学不会
不想学的,你就学不会
绝味是一株“杂交水稻”
精英点评
第二章 “想通了,就能赚到钱”
中国人不重视理论思维是一种很大的文化缺憾
想不通害死人
研究的本质就是要把现象再往深究
精英点评
第三章 科学管理和社会学想象力
艺术是管理的锦上添花
审视管理的科学性
想象力与科学的结合
第四章 一个创业者是怎样炼成的——老戴是谁
放养出来的孩子
因为信任而努力
从小练创业
在黑暗中寻找曙光
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发小广告的冠军
以学习的心态打工
到真正的大公司学习
邂逅“鸭脖王”——好口味加上“看不见的管理”
看得见的管理与看不见的管理
精英点评
第五章 食品连锁是一种高科技行业
用造飞机的智慧和专注做美食
绝味的口味挑战
供应链和物流的挑战
工艺的挑战
精英点评
第六章 流水不争先——绝味营销的定位和实现
保健品营销的启蒙
绝味营销的发展历程和营销渠道的变革
大胆探索,兼听则明
口号背后的理性
步步为营的品牌积累
精英点评
第七章 食品企业也是IT企业
IT是什么
谋定而后动——首战SAP
运筹帷幄——进行信息化规划
融会贯通——OA协同办公平台建设
决胜千里——绝味要打造一个智慧的食品企业
自我革命——绝味O2O转型实践
精英点评
第八章 从子弟兵文化到职业经理人制度
从“鸿门宴”看楚汉双方的团队建设
缺乏开放力的子弟兵文化传统
中国商业传统的真问题
传统餐饮的师徒制和绝味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传统餐饮的瓶颈和绝味的大扩张
绝味的“班子”和“队伍”
绝味版桃园结义
36岁真正立山头,以能力服人
老板也有屈膝时——礼贤下士揽人才
做一个靠谱的团队领袖
领袖搭台,人才唱戏
用人格魅力留住人才
第九章
干净的企业才会有干净的产品——打造一个干净的采购体系
原料的品质是口味的关键
路人皆知的潜规则
第十章 共创双赢——推动产业上游发展
社会化大分工背景下的生产模式
社会化分工背景下的大企业胸怀
绝味对产业上游的推动力
投资再造“中国鸭”
精英点评
第十一章 商业宪政实践——一项了不起的实践
淘宝商城的企业生态困境
绝味的加盟商宪政实践
加盟商委员会的人事安排
加盟商委员会选举制度
加盟商委员会的运行
精英点评
第十二章 “不想当经理的店员不是好店员”
基层员工的福利待遇与成长
初入绝味
弹性的工资和多元化的福利
以激励的方式引导员工
跋
后记一
后记二
致谢
★绝味靠卖鸭脖做到几十亿。这位老总的成功,证明所做的行业是新是老,不重要;是时髦技术还是老掉牙的技术,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专注、细化、精化,是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美国耶鲁大学商学院教授 陈志武
★在多年之前,老戴就开始研究鸭脖怎么产生用户黏性,怎样把传统作坊式的卤菜变成工业化的标准产品,变成年轻人可以口口相传的时尚食品,可以说每一根鸭脖中都蕴含了用户体验。
——360董事长 周鸿祎
★绝味的戴总如何克服一个个挑战,开出5000多家店。他的思路和方法非常值得学习,并让有志创业的年轻朋友们产生联想。
——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 大中投资董事长·张大中
★一个原来菜市场里卖的卤菜,能被发掘出时尚内涵,变成年轻女性都爱吃的街头时尚快销品,而且能持续多年稳步发展。绝味在发掘消费时尚元素方面的敏锐度,以及在品牌定位、塑造、管理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七匹狼董事长 周少雄
★为什么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领导者,以及它如何对待他的供应商,如何对待它的加盟商,如何对待它的企业员工,如何在未来用它们的渠道和资源为更多的餐饮行业创业者服务的蓝图,都体现了开放平台的精神,让我非常有感触。
——步步高集团董事长 王填
★绝味鸭脖在短短几年开发出既具本土传统特色,又注重主流和时尚兼顾的系列绝味产品。绝味从一个草根产品演变成知名品牌,成为在国内消费品市场发展最快的企业。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基金管理部副主任
摩根士丹利中国区总裁 何宁
★短短的八年间绝味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在我看来绝味的案例体现了全球视野与本土经验相结合的管理方法论,是这个时代最值得提倡的。
——首创集团董事长 开放力论坛理事长 刘晓光
★绝味的经营模式显示出的可复制性、渗透性有内在的道理,值得我们餐饮行业的同仁重视研究。
——鹿港小镇董事长 开放力论坛理事 韩定国
★绝味的案例,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确实是透彻的,是学得会的。我觉得这本书里讲到了“干货”,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很火,因为从中真可以借鉴他们是怎么做产品定位,怎么做营销的经验,用这种思路和格局来做生意会很不一样。
——克里斯汀酒店管理公司董事长 开放力论坛理事 董景浩
★“老戴”把鸭脖子产业做大的过程是典型的企业家精神外溢的一个通道,绝味这个案例,把小生意做大,不仅鲜活而且富有启迪,看完觉得很有说服力。
——《第一财经》总编辑 秦朔
★老戴能把一个鸭脖子做到极致,值得我和我身边的很多企业家朋友学习。绝味的案例更让我坚信,在今天中国也不缺少创业机会,而是缺少耐心和意志,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坚忍不拔的意志。
——邑通道具董事长 开放力论坛理事 王克强
★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解决生产方式的现代化问题,核心就是要用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倒逼文化产生方式的转变。这是绝味鸭脖走出的一条路,是对我目前在文化产业领域探索最重要的启发。
——陕西文化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 开放力论坛理事 王勇
★绝味食品和很多国内外顶尖的行业、管理专家、咨询机构进行紧密合作,整合外脑辅助决策,持续推动企业变革,正是这种包容的心态、开放的格局,铸就了绝味的快速增长。
——AMT集团董事长 开放力论坛理事 孔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