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br>导言 <br>上篇:“中国道路”的历史演进 <br>第一章 “中国道路”在试错中孕育(1840-1921) <br>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历史任务 <br>第二节 “中国道路”的孕育 <br>第二章 “中国道路”在革命中艰难诞生(1921-1956) <br>第一节 列宁对孙中山和三民主义的评价 <br>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r>第三节 “五四运动”开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br>第四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一场注定破裂的为各自利益而结合的国强共弱的暂时合作 <br>第五节 土地革命与井冈山革命道路 <br>第六节 毛泽东思想与抗战胜利 <br>第七节 土地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 <br>第三章 “中国道路”在建设中曲折发展(1956-1976) <br>第一节 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r>第二节 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失误的原因简析与启示 <br>第四章 “中国道路”在改革中发展完善(1976-) <br>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br>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 <br>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进 <br>第四节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新局面 <br>第五章 “中国道路”之“制度”的发展完善 <br>第一节 根本政治制度的发展简述 <br>第二节 基本制度的发展简述 <br>第三节 具体制度的发展简述 <br>第六章 小结:中华民族在“中国道路”中“蜕变”与“重生” <br>中篇:“中国道路”的辩证解读 <br>第七章 “中国道路”与“苏联道路”的不一样 <br>第一节 苏联革命道路与中国革命道路 <br>第二节 苏联建设道路与中国建设道路 <br>第三节 苏联改革道路与中国改革道路 <br>第四节 两种改革观的方法论简析 <br>第八章 “中国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不一样 <br>第一节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不可持续性与发展方向 <br>第二节 拉美国家资本主义道路的陷阱 <br>第三节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道路”之根 <br>第四节 中国国情:“中国道路”之土 <br>第九章 “中国道路”之“路”的理路分析 <br>第一节 “中国道路”开拓中的辩证思想 <br>第二节 “中国道路”发展的辩证指向 <br>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基本特征 <br>第十章 “中国道路”之“道”的理路分析 <br>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普遍真理 <br>第二节 毛泽东1956年的“思想理论遗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r>第三节 邓小平发展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r>第十一章 “中国道路”发展的几点启示与再思考<br>第一节 “中国道路”的几点再思考 <br>第二节 “中国道路”发展的几点启示 <br>第十二章 小结:“中国道路”贯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 <br>下篇:“中国道路”的文明意义 <br>第十三章 “中国道路”——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 <br>第一节 中华传统文明何以能转型 <br>第二节 “中国道路”:中华文明转型的路径选择 <br>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真正的“文明立国”之道 <br>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种现代化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 <br>第十四章 “中国道路”的国际意义 <br>第一节 中国革命的国际影响力 <br>第二节 中苏美英“相约”改革,中国改革彰显国际意义 <br>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意义 <br>第十五章 小结:世界需要复兴、包容与创新“三位一体”的文明中国 <br>结语:在“中国道路”自信中提升“中国自觉” <br>参考文献 <br>后 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