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建构视角下的价值体系建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39067
  • 作      者:
    胡雪萍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苏格拉底曾说,没有经过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人又如何实现全面发展?这些哲学问题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无论在形而上还是形而下的层面都被涉及探索过,相关的科学、信仰、宗教领域中对这些问题的诠释也是仁者见仁,不甚相同。《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建构视角下的价值体系建设》稿从人的解放与文化建构的视角,探讨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借鉴问题。具体而言,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概括的三个层面出发,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关于人应如何存在的思想,详细解析了孔子、曾子提出从“学”、“明明德”到“时习”、“亲民”符合宇宙运行之道的、自立立人、自利利他的至善思想。分析了信仰与文化的关系,提出了文化信仰的重要作用。梳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解放、自由的经典论述,分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代议制民主的本质特征,对前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民主进行了深入解析,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才是真正以人的全面解放和发展的最终诉求。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理论展开论述,提出了文化领导权获得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建构视角下的价值体系建设》:
  此外,参与民主制中,人们可以享受比定期选举自己的代表要多得多的权利。但是,如果不以个体自由与解放为最终诉求,参与制民主仍然会出现代表剥夺和侵吞选民的权利。
  最后,自治不等同于直接民主。直接民主是自治的基本特征。如果没有对共同利益、对每一个人实践能力的尊重,直接民主将会造成可怕的人人各自为政、社会被分裂为不同的竞争单元的局面。这个结果是无政府主义的具体化,这种状态下,自由会贬值,失控的社会力量会导致残暴与毁灭。①
  区别于以上概念,本质上,自治是依靠人们自我管理的一种社会组织模式,以建构全面发展的个体与社会为最终目标。据此,我们会发现,自治是需要支撑条件的,缺乏这些支撑条件自治不会成功。
  (二)缺乏具有成熟伦理理性的个体
  参与者的伦理理性是自治的必须条件。我们可以把理性分为三种形式:一般理性、技术理性以及伦理理性。一般理性是人们通过范畴发现规律,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理解自然和社会过程的能力。追求自由的理性与忽视现实或偏见的认识是不相符的。人们知道的越多,就越能发现多种可能性。在多种可能性之中,人们凭借一般理性做出自己的选择。人类的理性除了分析给定的现存环境以及测算可能结果外,还包含为达到确定目的,选择最优的能力。这一能力就是技术理性。为了防止最优选择对人本身发展的否定,技术理性需要依据伦理理性进行自身修复。不同于仅仅关注最优结果的技术理性,伦理理性关注可能的、最优的结果和有效手段的有机结合。自治需要人们在和谐发展中的合作,需要人们具有成熟的伦理理性。具有成熟伦理理性的人是自治所需要的成熟个体。如果没有普遍的成熟的伦理理性这一合作基础,自治便成了个人自扫门前雪的状态,人们则会成为马克思所称的“袋子里的马铃薯”。南斯拉夫官方1969年取消民主集中制原则,即把原来规定的先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路线方针,然后把这些方针通过再次召开的各共和国同盟大会加以贯彻,改为各共和国先确定各自方针,再把这些方针在全国代表大会上进行协商。所有共和国的代表首先为本共和国利益服务,否则他们就有被共和国罢免的危险。因此,取消民主集中制削弱了中央权力的同时,助长了民族主义。①铁托去世后,南斯拉夫最高权力出现真空,争夺权力现象骤现,各共和国各自为政,各有兵权,致使统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大环境遭到破坏。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个体层面价值体系建构的借鉴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的存在和发展
第二节 哈贝马斯的“交往范式”解构
第三节 马尔科维奇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阐释
第四节 补“信仰”之“钙”
第五节 意识形态本质分析

第二章 社会层面价值体系建构的借鉴
第一节 庄子论人如何存在
第二节 托克维尔的自由思想
第三节 哈耶克的自由秩序
第四节 科尔施的社会“总体”认识

第三章 国家层面价值体系建构的借鉴
第一节 美国民主本质分析
第二节 苏联民主发展的历程
第三节 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建设
第四节 东欧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民主思想综述
第五节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文明建设

第四章 价值体系建构的主力军:有机知识分子
第一节 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理论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特征简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是寻求人类解放的阶级意识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通过不断否定以达自我完善
第三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六章 文化建构的实践考察
第一节 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
第二节 美国奥斯汀社会调查
第三节 黑龙江省农村文化建设经验探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