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48082
  • 作      者:
    曲新英,吕飞云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曲新英,女,1963年12月生,山东莱西人。198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东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现任青岛大学思政部副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和省市级课题11项,合著参编著作6部,在《光明日报》、《长白学刊》、《东岳论丛》等报刊发表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获奖。吕飞云女,1964年4月生,山东莱西人。198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现任青岛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青岛市哲学学会秘书长,青岛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青岛市委宣讲团成员等。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和省级社科基金项目6项,合著参编著作4部,在《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5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获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四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对四个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主题和实践延伸的一条主线。曲新英和吕飞云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分四篇,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四个基本问题,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突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现实热点问题评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结构体系。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开创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个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也是与国际、国内形势紧密相关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整个世界发生着大变动大调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敏锐地意识到,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①这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与发展的国际背景。我们党历来善于把握时代的基本特征,并根据时代特点,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政策。90年代末,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已成为一种现实。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文化相互交融,国家间的较量不再是以意识形态为主的较量,而是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的较量。重视发展是世界各国主要的政策取向,经济优先成为整个世界的潮流,发展成为一个普遍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但也要看到,世界发展并不平衡,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人类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继续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是摆在各国政府和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邓小平理论把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对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问题同党的性质和执政理念联系起来,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要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出“五个统筹”,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依据。
  2.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艰辛探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步回答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是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邓小平强调,中国革命取得成功,是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党在领导人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使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大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便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国家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和建设,对党的历史方位作出了科学判断,提出新时期执政党建设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展开
目录
导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一)开创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二)开创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色
(一)科学内涵
(二)基本特色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真谛要义
(一)基本问题
(二)真谛要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
(一)重大意义
(二)基本要求
热点问题评述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
第一篇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理论品格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
(一)客观条件
(二)主观条件
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理论品格
(一)基本特征
(二)理论品格
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式提出及科学内涵
(一)正式提出
(二)科学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一)历史进程
(二)重要意义
第三章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二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
(二)马克思主义是发展中国的根本法宝
三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
(二)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热点问题评述
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

第二篇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为科学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
三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和总任务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主要矛盾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基本路线
(二)基本纲领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六章  “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经济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
(二)“两手”结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转变发展方式与中国特色新“四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三)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一)文化强国的核心要义
(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双轮驱动”推进文化大繁荣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一)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二)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代意义
(二)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和资源问题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热点问题评述
解读中国梦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博弈
袁隆平如是说——“浪费不但可耻,更是犯罪”

第三篇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建学说
(一)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独立政党
(二)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是无产阶级先锋队
(三)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四)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严格的组织和制度
(五)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革命的纲领和党的团结统
(六)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具有实事求是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二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推进到新阶段
(一)关于“革命党”的建设思想
(二)关于“执政党”的建设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党建理论的探索与实践
(一)毛泽东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新境界
(二)邓小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新发展
(三)江泽民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品质
(四)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做出新贡献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二党的领导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保证
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四党要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第九章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意义
(一)是深刻总结党的建设规律的重要体现
(二)是积极应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现实需要
(三)是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四)是广阔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障
(五)是人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热切期待
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体要求
(一)把握一条主线
(二)坚持两个原则
(三)加强五个建设
(四)增强“四自能力”
(五)树立“三型”形象
(六)实现一个目标
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途径
(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二)以制度为保障
(三)以科学方法为引导
热点问题评述
网络反腐的利与弊

第四篇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第十章  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一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一)“三个没有变”:依然处在初级阶段
(二)“四个深刻”: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二当代中国发展理论的演变
三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地位
(三)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发展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战略和使命
一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特点与中国的国际战略
(一)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特点
(二)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政策
二坚持和平发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以“一国两制”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三)在求同存异基础上建设和谐世界
热点问题评述
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