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治理与制度创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24677
  • 作      者:
    陈明明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复旦政治学评论(第12辑):治理与制度创新》涉及对福利政治与社会建设关系,在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中的一些思考。同时,在地方政治、中国政治史、比较政治、思想史研究、书评等领域有富有见地的学术文章。《复旦政治学评论(第12辑):治理与制度创新》为《复旦政治学评论》系列丛书之一,被列为中国社会科学索引集刊(CSSCI),在政治学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能够把握当前的学术思潮,涉及理论探讨与实政研究两个层面,是一本集学术研究、政策建议、探索前沿问题的专业辑刊。
展开
精彩书摘
  危机、风险与福利体制再造
  晚近的福利政治研究除了关注研究福利体制的差异性,更加关注其改革动力和自我改造能力。实际上,20世纪7。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危机和经济金融危机的呈现,福利制度的压力和可持续性便已成为一个各界所共同关心的问题。80年代以降,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深化、90年代以后的去工业化、老龄化以及女性劳动力的增加、出生率的下降,都加剧了福利国家的财政困境。这些现象催发了关于新社会风险和福利国家调适的研究:国家如何回应全球化进程中的的经济危机和后工业化社会所生产的新社会风险,社会保护政策如何再造并与之互动演化?福利体制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制度韧性,这种制度韧性又根植何处?福利体制的兴衰和社会风险的状态密不可分。艾斯平一安德森认为,在工业社会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三种风险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护政策,这包括阶级风险、生命周期风险和代际间风险。三者的共同特征是“收入或所得的不平等”,亦即贫困现象。早期的福利举措所处理的社会压力或风险是有限的,即少数的赤贫者。到20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的福利社会进入“充分就业”年代,国家积极干预市场经济以创造就业机会,促使大量劳工阶级脱离了赤贫的处境。因此,社会风险的主要载体就是那些少数没有就业能力的老弱病残人口;而针对那些因为失业致贫的群体,属于小规模和短暂现象,国家通常施以福利供给的增加,尤其是完善社会救助体制。
  毫无疑问,至少对于欧洲的福利社会而言,全球化和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带来丁“外生”的社会风险和社会脆弱感。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通过私有化弱化国家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并且相信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或者广义上的再分配能力将因为全球化下国际资本的流动和生产链条的变化而招致弱化。这种主张并非空穴来风,用Garrett的话来说,“全球化最直接的影响是产生了社会断裂和经济不安全,因为传统的收入和工作机会分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针对全球化对福利国家的影响,Mishra提出了七个相关的命题:(1)全球化侵蚀了国家追求充分就业及经济成长目标的能力;(2)全球化扩大了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导致了后福特主义的劳动形态以及分散化的劳动协商,从而加大了工资与工作条件的不平等;(3)全球化促使国家以减少赤字、负责和减税为首要目标,从而缩减了社会保障和社会支出的规模;(4)全球化弱化了国家的团结纽带以及社会保障的意识形态和理念;(5)全球化改变了劳动力、资本和政府三方的权力平衡关系,损害了三方统合的基础;(6)全球化限制了政策选择的“中间偏左”的立场,致使福利的意识形态出现终结趋势;(7)全球化激发了国族、社群和民主政治的冲突,社会政策将成为首当其冲的议题。
  ……
展开
目录
治理与制度创新
保护社会的政治:福利供给与中国社会契约的重建
体制化的创新激励与制度化的内生困境——中国地方工会制度变迁的行动逻辑
合作、冲突的解决与公共利益的实现——对政府与公众关系变化的一个考察
民主化与族群冲突的管理
思想与理论
贵族·民主·自由——道德哲学家托克维尔
中世纪政治代表的起源
历史记忆、认同构建与政策行为:两种分析框架
公民身份理论论争的制度分析——以制度变迁理论范式为分析工具
访谈
民族主义、世界主义、族群主义
书评
动力何在?转向何方?——对波兰尼大转型学说的探讨与反思
民国时期以县为中心的政治职权分配与地方自治——读陈之迈《中国政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