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问题与方法
第一节 心性论之范畴
第二节 朱子心性论研究现状综述
一 心与性之内涵及其关系
二 涵养与致知之工夫论
三 朱子心性论在儒学发展中之地位与意义
第三节 朱子心性论之中心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 宏观审视与中心问题
二 方法论原则
第一章 朱子心性论之形成
第一节 北宋理学心性论之产生与演进
一儒家心性论之缘起
二 濂溪与横渠:道德本体之重建
三 明道与伊川:儒家工夫论之展开
第二节 朱子早期思想
一 道南指诀:体验未发之工夫路向
二 朱子早年:理学与禅学双重影响
三 就学延平:从主静到穷理
第三节 从中和旧说到中和新说
一 湖湘学派:察识端倪之工夫路向
二 中和旧说之心路历程
三 中和新说之确立与意义
第二章 心论
第一节 心之主体义
一 “虚灵知觉”:论心之功能特点
二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论心之为现实主体
三 “为主而不为客”:论心之绝对主体性
第二节 心之工夫义
一 “涵养未发”:论主敬之独立意义
二 “敬贯动静”:论敬之实践性
第三章 理论
第一节 理之本体义
一 “理未尝离乎气”:宇宙论之综观
二 “理气决是二物”:本体论之解析
三 “理一分殊”:论理之具体实现
第二节 理之工夫义
一 “所当然之则”:论格物之道德性
二 “所以然之故”:论格物之信仰性
第四章 性论
第一节 性与理
一 “性即理也”:论性之价值义
二 “只是一个性”:性一元论探微
第二节 性与心
一 “在心唤作性”:论性之主观义
二 “心统性情”:论心、性、情之分
三 “心之本体”:价值本体与现实主体之统一性分析
第三节 涵养与致知
一 “敬则万理具在”:论涵养之功能
二 “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论致知之过程
三 真知必能行:论朱子工夫论之旨趣
第五章 朱子心性论与陆王心学
第一节 心学述要
一 象山心学:易简工夫
二 阳明“致良知”教:精神与圆融
第二节 心性论辨异
一 “性即理”与“心即理”:本体视角之差别
二 涵养与逆觉:工夫路向之异趋
三 自律与他律:兼论康德义务论之局限
结语
一 朱子心性论的定位与特点
二 理学两种形态之争:再论朱子与陆王
三 儒学重建的现代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